三国人物性格分析

余年寄山水
672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1: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
三国人物性格分析

一:诸葛亮

诸葛亮,一个传奇般的名字,他, 是正义的化身,是智慧的化身,亦是忠诚
的化身。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事迹,从古至今广为传 颂。

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
南阳 ,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可是,他这样的智者,历
史是不会让他如蜉蝣一般消失 ,于是演绎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他足智多谋。初出茅庐就火烧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 虎骑”之首的夏侯
敦也落得狼狈而逃。他巧借大雾,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周瑜陷害他的
美梦破灭,同时还大大挫伤了曹军的锐气。他六出歧山,屡战屡胜,使魏军中首
出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 丧胆。

他大智大勇。面对兵临城下的
15
万大军,依然笑容满面地在一座空 城上悠
闲地弹琴。为了孙刘联盟,他泰然入吴,虽然他知道那里有周瑜的百般刁难,甚
至是生命 危险。萌葭关下,为了刘备的事业,他毅然决定冒刀光剑影,前去说服
马超投降。虽然最后去的不是他, 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气可嘉。

他,
忠心耿耿,
知恩图报。
为报 刘备三顾茅庐之恩,
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也许是天妒英才,
刘备死后,< br>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
给后人留下无尽
的慨叹和唏嘘。

他 ,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
......
这些看似不容易做
到的,
却在他的手中信手拈来。
这些计谋都令人意想不到,
在危难时刻帮了蜀国
大忙 ,解救了一次次的危机。

但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一个马谡,一个魏延 。前者
言过其实,他却委以重用,只因为马谡读了一肚子的兵书,谈论起来滔滔不绝;
后者是难 得的将才,他却固执地认为“延脑后有反骨”,总是不能用人不疑。恐
怕在这一点上,比起刘备和曹操, 他要稍逊了一筹。他太谨慎,偏偏他又遇到了
那位“安乐公”,纵然他是“两朝开济老臣心”,仍不免使 天下英雄常有“泪满
襟”的慨叹。

诸葛亮,
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
但诸葛精神永存,
在历史的天幕上
镶嵌起耀眼的恒星,永远展现出圣洁的光辉。

二:刘备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
其性格极其复杂。
他 重义爱民,
但心存诡诈,
是一个两面性突出的悲剧人物。
这种仁义与诡诈并存的二元对 立性格,
是他成为
一方之主的前提,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刘备的形象在 历史发展中也在不断变化。随着“帝蜀寇魏”
“颂刘非曹”的
议论,
曹操的形象江河日 下,
成为
“奸雄”
的代表,
而刘备则声誉渐长,
成为
“仁< br>义”的化身,博得后人的广泛同情和爱戴。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决不是单一化的,
远非“仁义”二字 可概括形容的。他的总体性格可用“折而不挠”概括,细分就
是仁义与诡诈的二元对立。
同时,
其性格中的悲剧因素也是他政治悲剧的重要原
因。

1
、折而不挠,败而不馁

说他有政治远见,比别的统治者更懂得“举大 事
者必以人为本”
,而且也非常机智,能屈能伸,并能竭力隐蔽自己的英雄本色,
体现 出他
“折而不挠”
的总体性格特征。
刘备的性格形成与他的出身背景有着很
深 的渊源关系。
《三国志·
先主传》

:
“先主祖雄,
父弘,
世仕州郡,
雄举孝廉,
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这样的 出身对他的成长及为人处
世自然产生了微妙影响。
因在讲究门第等级的汉末他经常遭人歧视,< br>所以,
刘备
非常看重自己的出身。
刘备的人生道路非常曲折,
在创业过 程中,
他经常像丧家
之犬一样惶惶不可终日。毛宗岗曾批注
:
“前乎此者,依 托吕布,又依托曹操,
后乎此者,依托刘表,又依托孙权。茕茕一身,常为客子,然则备之为君,殆在< br>旅之六五云。
”他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危机和生机,撇开刘备的政治动机不
讲,这的 确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折而不挠,败而不馁,为了憧憬的目标而始终
不懈奋斗着。

2
、宽厚仁慈,人心所向

刘备的性格主要表现为仁义,这与他的政治 背
景有关。他既没有过硬的军事实力又没有广大的革命根据地,既无“天时”
,又
无“ 地利”
,只能占“人和”一条。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宽厚仁慈”

待人以诚 的性格特征。他曾说
:
“我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他的这些仁义表
现使 他的名声在民间迅速扩大。
因此他在落难之时仍然有强大的号召力,
有军民
十万愿背井 离乡追随他。

刘备爱民得民,他曾说
: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 他
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所以,为政在宽,史无岢敛记载。更是注重社会安
定,他非常赞 同赵云的意见,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
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避免了试图“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
诸将”
的一次重大的伤及民利的决策 失误。
最受人们赞扬的是他宁知不利而不弃
民的举动,
他因此而博得了广泛同情,对其以后的发展和历史评价都产生了积极
影响。刘备用人重义,待人以诚,对于人才的吸引的确收到 了“以性情相契”的
效果。孔明自诩“凤翱翔于九仞,非梧不栖。
”他之所以应刘备之聘,是因 为备
乃“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


3
、隐忍韬晦,权谋诡诈

身处乱世之秋而想成就一番霸业,需要极高 的
智慧。如刘备者,曾依托吕布、曹操、刘表、孙权,都能够逢凶化吉,非隐忍韬
晦、随机应变 而不能存其身。他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的野心家,能够随机应变,
度过重重逆境。他善于团结部下,从诼 郡起兵,一生打了不少胜仗,常常是寄人
篱下,但他所领导的集团,却始终是败而不散,最后进入益州, 取得根据地,建
立蜀汉王朝。
刘备的出身在汉末各个军事集团首领当中可算是最没有地位的,< br>其
奋斗历程也相当艰辛,
经常东窜西逃,
甚至兵败到老婆孩子都不顾的地步。< br>这些
独特的生活经历,让他学会了处事谦恭小心,养成了隐忍韬晦的性格特征。


备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
有着很深的城府。
在很多时候,
他的仁 义都是
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
这些体现了他性格中权谋诡诈的一面,
也是他隐忍韬晦性
格随着现实环境改变的发展趋势。
不利的政治环境迫使刘备在世人面前戴了一副
假面, 将真实的东西深藏心底。

4
、性格复杂,悲剧人生

刘备是 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出身卑微形成了
他复杂的性格,
而他的性格又是造成其政治悲剧的主要原 因。
刘备为二义弟之死
而伐吴,从道德上讲,无可厚非。然而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刘备 却是失
败的,这点与曹操相比就差了一截。政治家要综观全局、冷静理智的处事。刘备
是一个不 够格的政治家,
虽然在道义上他是胜利者但在现实中他是一个失败的君
主。自从关公死后,他就 丧失了基本的理性,错误连连。张飞再死,终于使他作
出了或许连他都终生遗憾的决策
--伐吴。
刘备将兄弟之义看的高于一切,
最终也
为这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和国家的前 途。

三:曹操

曹操虽是奸诈,
却也善良,
并且,还为老百姓作了不少好事,
对历史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

第 一,
生机勃发,
勇于进取的政治家风度。
这在
《三国演义》
中也颇为 显眼,
从曹操一出场开始,便有所反映。当董卓作乱,群臣措手无策,只是痛哭时,曹
操站出来 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操便出
了个刺杀董卓的主意,
并 由他自己去执行,
但刺卓未获成功,
他却来个跪地献刀,
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但各诸 侯争势夺利,迟迟不肯进兵,曹操便问:
“举义兵
以诛暴乱,
大众已合,
诸君 何疑?”
又曰:
“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
倚王室之重,
据二周之险,
东向以临天下,
虽以无道行之,
犹足为患,
今焚烧宫室,
却迁天子,
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矣。
”这里,也
可看出曹操的勇 于进取的政治家风度。

第二,
唯才是举,
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
关 于曹操唯才是举,
历来受人称赞,
他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文史天地》写到: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堪称曹操的
文胆,阮瑀被曹操网罗的过程,颇有戏剧色彩,当初,曹操雅闻其 名,征召他出
来做官,不应,连连逼促,阮瑀乃遁入山中,不料,曹操有一颗火热的心,不肯
罢 休,使人放火烧山,阮瑀招架不住如此热情,只得出山。投其门下,这是说他
求才不择手段,却可看出他 “求贤若渴”
。不止如此,像敌方的徐庶、周瑜、关
羽他都想聘用。
他曾以强力将徐庶 聘归营帐,
而徐庶却不献一策。
他对周瑜的聘
任:
“曹闻听周瑜年少有美才, 乃秘密下扬州,遗蒋于往说周瑜,可惜周瑜不为
所动,否则,
‘亦壁之战’这一页将是另一种写 法。


第三,
赏功罚罪,
严正不苟的法治观念。
曹操能统 领百万雄师,
靠的是什么,
是严正不苟的法治。古者有云:
“法不加于尊”
, 而操则不然,他的战马受惊,误
入麦田,按曹操自制的军法,践麦者斩首,而自制法又自犯法,他觉得不 加法于
已,将无法服众,于是想出了“割发代道”之计。既打破了“法不加于尊”的古
训,又维 护了军法的权威。两全齐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况且,割掉几根头发,
也不是什么大碍。
曹操在
《败军令》
中说:
“司马法”
“将军死绥”

是古之将者,
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
将出征,
败军者抵罪,
失利者免官爵,

可见他赏功罚罪,
正大光明。
举个 实例:
淯水兵败后,夏侯敦部下乘乱掳掠,受到于禁严历制裁,被制者不满,反污于禁
造反,而 于禁不加申辩,仍全力整兵迎击张绣,义无反顾。战后,操当即表彰于
禁:
“淯水之难吾甚狼狈 ,
将军在乱中能整兵讨暴,
有不可动之节,
虽古之名将,
何以加之。
”封于禁益寿亭侯,同时责夏侯敦治军不严之过。这可算是做到了赏
罚公平。

第四, 体恤百姓,保持农业生产,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在征张绣时,号令三
军,不准作践麦田,不准掳掠百姓, 违者“斩首”
。在征袁绍时,重申军纪:如
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罪。攻克冀州后,便急 令宣布:河北居民,遭兵革
之难,尽免今年租赋。这些都是他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以民为本,实乃俊杰 。

第五,不畏人言,不惮风险的精神。在汉末,
“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
侯”的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并吞八荒,权势越大,各公卿,士大夫
便群起而攻之 ,对其大加猜忌,谤议,而曹操则无所谓,无意激流勇退。

四:关羽

关羽 是一位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的英雄。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
义薄云天的豪杰,
是一位 英勇善战,
智勇双全,
威震华夏的英雄。
他的孔武有力、
英勇善战,特别是他 的重然诺、讲义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历来
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