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研究
余年寄山水
627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2: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年级班务工作总结-
2011
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
2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
要教学内容。
4
、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练习写字,在教 师指导下随堂练
习,做到天天练。
5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
、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7
、九年认识< br>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br>400
万字以上。
8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
10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选择题(
20
分,
每空
2
分)
1
.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
A
)。
A.
奠基作用
B.
交流作用
C.
工具作用
D.
核心作用
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
声,不指读。”这是对第(
B
)学段的要求。
A.
第一学段
B.
第二学段
C.
第三
学段
D.
第四学段
3
.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
A
、
了解
B
、基本掌握
C
、掌握
D
、不要求
4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
D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
潜移默化
B.
训练
C.
熏陶
D.
积累
5
.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
A
)。
A.
贴近生活
B.
贴近教材
C.
有语文特色
D.
有文化内涵
6
.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
C
)。
A.
定量评
价
B.
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
.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
凭借
,
教材是最重要的
( C) A.
教学材料
B.
学习工具
C.
课程资源
D.
教学内容
8
.各个
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D
)
A.
诵读
B.
分角色读
C.
表演读
D.
默读
9.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
)。
A.
评价的能
力
B.
创作的能力
C.
仿写的能力
D.
体验的能力
10.
第二学段要求会写(
C
)汉
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三、判断(
20
分,每题
2
分)
1
、 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
能准确
地拼 读音节
,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
认识大写字母
,
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
表》。
( D )
2
、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 C )
3
、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
100
万
字。
( C )
4
、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 D )
5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
能。
( D )
6
、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 部首检字法查字
典。
( C )
7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 C ) 8
、学习略读
,
粗知文章
大意
,
是第二学段提出的。
( D ) 9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
成总目标。
( D )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10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 能
力。
( C )
四、简答题(
20
分
每题
10
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
2011
版课程标准与旧版课标有很大变化,请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五、论
述题(
20
分)
语文教学“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 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
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请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一、填空
(23
分
)
1
、
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 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
、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
文素养)。
3
、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4
、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
识。
5
、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
点
6
、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 br>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7
、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
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
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
钟不少于(
300
)字 。
8
、
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60< br>)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
字。
9
、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是培 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
积极提倡。
11
、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 的获得是学
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建构)成的, 外部信息的
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
的
。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
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 写话;中年级侧重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 br>个性地表达)。
14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
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 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
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
。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 活动中全面
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
倡
。
16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
设计思 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
知识和能力
)
(方法
与过程)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三个维度教学设计
,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 一体,注重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
17
、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 式:(分解式目标)和
(
交融式目
标
).
18
、分解式目标按照
(
知识与能力
)
(方法与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br>三个维度进行
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
小目标
)< br>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
明确,便于操作
。
19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
20
、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
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
用词用语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
次性
和
区分度
,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1
、
7
~
9
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
鉴赏文学 作品的水平。
22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