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教材使用心得
巡山小妖精
600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2: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走出来真好-
语文部编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使用部编语文教科书的体会。主要是通过自己实际教学和
学习温儒敏、朱于国两位先生的感受。我的 教龄不长,在
座的很多都是我的前辈,在你们面前做这样的报告,我还
是挺紧张的,希望各位前 辈们不要嫌弃我啊,有不当之处,
还请大家海涵,届时,我们共同分享和讨论一线教学中的
收获 和疑问。谢谢大家!
首先,相信大家对部编教材的四个关键字已经比较熟
悉了,它们 是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多方共建。
下面,我将就前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立德树人,它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
传统教育、传统文化、国家主权与海洋意识 。“部编版”
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 想明确,措施落实。价值观的体
现注重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这套
教材处 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
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
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出现在七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的第一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亲情,学习本 课让
学生反思: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
也不懂回报呢?文章并没有提到 这一点,但在阅读课文时,
学生看到了母亲做的事情,看到了史铁生的态度,进而看
到史铁生的 转变,学生会感悟到原来亲情无声地滋养着我
们,而我们是否忘了感谢,进而会想到自己的点点滴滴。< br>而本单元中的作文训练中恰恰也体现了这种人文主题。无
论是写作实践第一题中的放学摔跤的记叙 片段,还是第二
题半命题写作《那一次,我真——》,还是命题作文《我
们是一家人》。另外, 还有延伸出来的主题。一位老师跟
我交流过,她的学生学完《秋天的怀念》这节课,班里一
位腿 部有些残疾的孩子下课去问她:“老师,史铁生最终
决定好好儿活,是为了母亲好好儿还是为了自己?” 看,
读了课文,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实际去主动思索。最终他明
白,史铁生受到母爱的启迪,他明 白了人要精彩地活,不
仅是为了母亲,更是为了自己的人生。那这位同学肯定有
所触动。这就是 润物细无声。
再如,我们刚刚教的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
以名人为写作对象
,
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
,
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 国古代名人。这些文
章人文内涵丰富
,
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
生活道路
,
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邓稼先》是一篇传
记文
,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
,
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
,
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 为背景
,
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
50
年朋友深情为基调
,
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
科学家、爱国者。语言平实、感情丰富。在学习本课时,
由于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
,
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
史
,
我国 的核武器研制史
,
邓稼先的生平资料
,
作者杨振宁的
有关情况。因此 ,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去了解这些资料
,
把
握课文内容。在学生查找资料时其实已经在 内心中有所触
动了,感受着邓稼先的无私大无畏的爱国精神,感受着他
忠厚朴实,敢于人先的高 尚品质,也感受着他刻苦钻研,
誓要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的决心。当他们了解到原子弹和
氢弹的 威力时更是无不震惊、无不敬佩他。
什么样的教材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乃至什么样的国民,因此教材的立意十分重要。“立德树人”就是希望通
过教材、教学,为我国培养出拥有争取价值 取向,具有高
尚品德,良好情操的新一代国民。
(二)语文素养,有四个方面。
文化传承:
积累
理解
扬弃
阅读与鉴赏:诵读
品味
梳理
理解
心得
语言与思维:积累
整合
探究
表达交流:写作
口语
策略方法: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语文 教育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人文教育的基
础形式,根本的着眼点是立人,因此语文教育是具有立人
属性的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最基
本特点。部编本语文教材改善了现有版 本“重人文,轻工
具”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工具性”的重视。
在我使用 这套教材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这套
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以前,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 br>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
架。后来实施新课程,首先解决的就是题 海战术和反复操
练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
系化,要“随文学习” 。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
强化人文性。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
为中 心的主题单元建构。虽然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
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但
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
解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 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
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
点不突出,也不 成系列。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
把得住的“干货”。结果大多数教材都只是在思考练习题
上做点平衡和补救。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
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 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
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它是双线组元,“人文主题”
和“语 文要素”并重。比如我们可以总结七年级上册的双
线是怎样的。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知识体系的变化。
一、字词
语文版课后是字词积累,而部编版是“读读写写”,
除 选择的生字词有所差异外,新教材在生字词的写法上更
科学合理,用蓝色田字格规范书写生字词,便于学 生临摹。
二、语法修辞知识
长期以来对“人文性”的过分追求导致了对“ 工具性”
的忽视,新课标一再强调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
系,因此,在新教材中我们更 能明显感受到对语文基础知
识的关注。语文版教材中课后没有语法知识的体现,而是
安排在课本 结束的附录二中,而部编教材中基本上在每课
读读写写后面都有语法文体知识。比如《春》后的“比喻”,《济南的冬天》后的“比拟”,《雨的四季》后的
“名词”,《散步》后的“词义和语境,《 纪念白求恩》
后的“同义词”,《走一步,再走一步》后的“形容词”,
《再塑生命的人》后的 “动词”等。也就是新教材大大增
加了语文基础知识补充学习。这样的安排便于课文教学。
如, 在教授《春》时,文中很多句子采用比喻修辞手法,
我可以直接让大家翻到课文后边直接学习文体知识“ 比
喻”,直接让学生理解“比喻”,分析“比喻”的作用,
然后让他们举一反三,如此,他们能 清晰地学会并运用这
个概念。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很方便
的。
三、其他系统中的知识
在练习系统、选文系统和助读系统中也都能找到知识
系统的“身影”。每个单元的导语是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
提示,包括了知识点或者能力点。如,七年级上 册第二单
元导语中这样写道:“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
握文章的基本感情基调,注意 语气、节奏的变化。”(直
接告诉我们教学时要训练朗读语气和节奏变化,这样能较
好地把握文 章的基本感情基调。)每一课的预习,也会有
一定的知识点的提醒,课文后的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必< br>定有一两道题目是按照知识点和能力点来设计的,如《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