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研究报告

别妄想泡我
537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2: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应运而生造句-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培训园)
小学生心理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
干意见》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 “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
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小学生正处
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时时机地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
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重要课题。当今社会的 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缺乏心理
素质的培养,造成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自私、考试焦虑,缺
乏自信心,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不会交往,怕苦怕累,自理
能力差等。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层次 的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为 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 部颁
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我们必须把学生心 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加
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与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
为研究学生,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
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一实验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必 须重视并努力实践。



二、研究目标与原则



1
、研究目标



探索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突出特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
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
、研究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小 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以充
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人为本,使学生自我教育、
自 我调控,形成健全的人格。



(2)
发展性原则。心理健 康教育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
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
发展。



(3)
全面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全面性 ,
包括学习、
心理、个性发展、自我调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各个不
同领域,要全 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
活动性原则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
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能,培养集体观念、责任感
和义务感等健康的心理素质。



(5)
差异性原则。学 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存在着个体
差异,也存在着年级差异。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
层 次性、梯级性和循序渐进性,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进行有
针对性的群体指导或个别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 育的实效性。



(6)
互动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师生交往互动,
有利于促进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
心理素质。教师要主 动地与学生交往,唤起学生交往的心理
动力。师生的交往互动,促进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促使双方主体性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策略



1
、研究内容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 考试焦虑、任性、孤
僻、情绪脆弱、过度依赖、意志薄弱、怕苦怕累、抗挫折能
力差、不善交际 、不善自我调节等。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和心
理发展的需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心< br>理、情绪心理、意志心理、交往心理、考试心理、创新心理
六项教育内容。教师对学生成长中普遍 遇到的问题予以心理
方面的指导,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及时予以心理治疗与行为
的矫正。做到得 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同时,要考虑到学
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低年级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中、< br>高年级以活动和体验为主,从生活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心
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两个主体:教师是教 育的主体,学生是受
教育的主体。同时要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
、操作策略



(1)
转变 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现代新的学生观学生是
教育活动的主体。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
心 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2)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
龄及身心特点确定 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应确定在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进行心理矫治,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学生只有真正落实到行为上,才能实
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做 到目标要具体,
操作性要强。



(3)
全方位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实效性。心理
健康教育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
;
从空间上看,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
从本
质 上看,它是培养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教育。因此,我们
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特
色活动。



四、研究步骤与做法



(

)
明确对象,分段实施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至五年级
16
个班级全体学生。六
年级毕业生 不列入实验对象。



实验研究的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的启动阶段。



(1)
提出初步方案。



(2)
成立“特色德育”实验与研究课题领导小组。



(3)
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



(4)
学习理论,进行课题论证。



(5)
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6)
确 定实验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测量,为
实验与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



(1)
召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会。



(2)
实验教师培训。



(3)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论证,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4)
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和研讨活动。



(5)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观摩和交
流。



(6)
对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



(7)
定期召开课题组实验与研究工作会议,进行理论与
实践的指导与研究。



(8)
组织实验教师写好中期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并进行
成果交流与展评。



(9)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评,进行效果评定。



(10)
建好科研课题档案。



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



(1)
收集材料、
总结课题成果,
进行课题研究材料汇总。



(2)
完成结题报告与撰写科研论文。



(3)
提出书面申请,请专家组做全面鉴定验收。



(4)
召开总结汇报会,总结推广实验研究成果。



(

)
实施研究,突出特色



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
心理。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基本、最 经常的途径。



(1)
通过课题牵动,开展“如何上好心 理健康教育课”
科研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以
人格力量育 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魂。因此,我们加强了心
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了师德建设和专业知识 培
训,
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
“保
健医 生”
。每位教师坚持隔周上好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向
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 心理品质。每位实
验教师每学期向课题组交一份质量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学设计。组织实验 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听课、
评课活动。在实验与研究的三年中,平均每位实验上心理健
康教育课
54
节。在课题中期成果总结评比中,实验教师执
教的
《互助合作 快乐多》

《你说吧,
我来听》

《自信的力量》
等六节心 理健康教育课被评为市级优秀课。
《自控抗诱惑》
和《自信的力量》二节课被评为省级优秀课。



(2)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 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
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 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
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教师课改,树立新课程现代教学观念。 学科萄渗透心
理健康教育,
看教师是否突出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 主体,
把传授知识和渗透德育融为一体。二是抓师生关系,建立民
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 师生关系,看是否做到师生互
动,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是
抓寓教 于乐,寓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看是否真正把学
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扎实有效。实践证明, 学科渗
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功效长久的好办法。



2
、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关爱帮扶四种学生。



心理教育是一种心灵感化的教育。我们在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过程中,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关爱帮扶
四种学生。实验教师对这些弱势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
有效的心理辅导。



第一种学生是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离异,使这些
孩子失去了关爱。
容易出现心理压抑、
认知失调、
感情脆弱、
意志薄弱、自卑、孤僻、粗暴等心 理问题。我们对这群孩子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心理支点,挖掘离异家庭子女内心
深处的“闪 光点”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表现机会,唤起他们
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第二种学生是服刑人员子女 ,因为父亲
或母亲触犯了法律,正在接受劳动教养或服刑,使这些家庭

应运而生造句-


应运而生造句-


应运而生造句-


应运而生造句-


应运而生造句-


应运而生造句-


应运而生造句-


应运而生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