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共10个)
别妄想泡我
603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2: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介绍信的写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
(共
10
个)
< br>一年级开学了,我班有一个小女孩,她小小的个子,每天来上学时,
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
不肯放手,
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 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
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
笑容。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
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 强。
个案处理:
这时候家长 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
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 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
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
一、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
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 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
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 ”
,作为班主
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
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
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只要稍稍 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
封闭。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 护好她的
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
、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如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
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 。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
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 都会帮助
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
学也和她一样 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
来就好。
2
、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
第
1
页
共
26
页
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她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
教育 过程中我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 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
身逐渐积累信心。例如,当着同学的面表扬她看图说话讲得好;课堂 提问
回答的真棒;真聪明,课文背诵得流利等;歌唱得真好听;广播操做得很
好,每当她有一点 点进步时,就给奖励一颗小红星,满十颗小红星奖励一
个水滴章,满五个水滴章就奖励她好学生卡和一支 铅笔。满十个水滴章就
换浪花章。当她拿到第一个水滴章时,终于开心地笑了,上课也能积极举
手发言。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 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
心理平衡。
上课时,我总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缩短心理距离。课间让同学去找
她玩 耍、聊天,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她
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和大家一起做 操、玩耍,常常带着自信的笑容。
我的思考: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
之 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
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 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作为班主
任,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 用自己
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
第
2
页
共
26
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二
王琴,女,
7
岁,小学一 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外祖母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 少做,甚至不
做,家长、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
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外祖母的交谈了解到,在她只有八九个月大时,母亲是个脑
膜炎后遗症患者,母亲再婚后把她扔给外祖母,外祖母看她年纪小,过多
的溺爱。养成了她胆大 怕事又固执任性的性格。母亲再婚后并不幸福,近
期回娘家后常常在孩子面前谈起她的不幸,这样就使这 个小孩情感更加脆
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采取有意回避的态
度,
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
我明白了她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 庭的原因,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
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 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
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
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
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 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
更加孤立自己,
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自己的责任,使他摆
脱心理困境。
< br>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
其家庭联系,让其外祖母认识 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我一次一次
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 现实,面对
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
事无补,反 而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经过多次推心腹
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 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
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 br>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
第
3
页
共
26
页
够时时 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
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 ,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
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 生”的认识
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
学生提供物 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
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 仅是生活上“扶贫”
,学习上
“扶智”
,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
,品行上“ 被德”
,心理上“扶健”
。有
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 就是一种爱,真
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
师,会 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
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 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
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苏霍 姆林斯基这
样告诉我们,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
己 的尊严感。
”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
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 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
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
、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
生谈谈心,< br>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
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 ,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
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 br>、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
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 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
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 一个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
单亲家庭的学生,
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
要。
3
、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
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 ”
,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
第
4
页
共
26
页
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 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
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 心去教育他们,必能
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
心理平衡。
开始,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
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 ,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
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 热情给她
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她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
一起活动。我 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
心的焦虑和冷漠。
同班级同学知道这 种情况之后,
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
陪她聊天,给她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 ,她的表情没有
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她弱小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
现在教 室里。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
一直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契机。
上课时,
我提出一 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
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 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
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结果她讲
得很流利,
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
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此后,
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
性刺 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
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 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 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
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 没有健
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一个必 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
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 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
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
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 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
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 解程度。加
第
5
页
共
26
页
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 德育的
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
教育呼 唤爱。
爱像一团火,
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
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 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
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 师、
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
6
页
共
26
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三
杜杜,女,
1 2
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
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 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
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 而
说不完整,
语言表达能力差。
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
她的父亲在外打工,
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一、主要心理问题分
析
通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 主要的表现是:自
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
帮助 ,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
伴交往,
促进心理素质不断 优化,
心理逐步健康,
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
辅导过程
1
、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 沟通给予
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
理想,并为之 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
自信心。
2
、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
流,及时了解 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
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 ,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杜杜的
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建议
家长对杜杜多鼓励少批评, 多关心少打骂,为杜杜营造一个温馨、各睦、
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 于减轻孩子与
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
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
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
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杜杜自信地与人交往的
起点。
3
、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
还注意 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
完成作业。
首先为 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
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 难时,同桌能热情地
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杜杜在与同桌交往的过
程 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
杜杜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
理辅导后,杜杜的交往 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
第
7
页
共
26
页
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 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
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 知心朋友,平时也能
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
反 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四
邹德洋,男,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
逐步下降。课堂 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
采,
老是趴在课桌上,
不肯写 作业。
有时干扰同学上课,
同学们不喜欢他。
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 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
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
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
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 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
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 趣。
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纵观整个社会的学校,都普遍反
映小学生的 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
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 升高呈上升趋势。好多的学生
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 br>不刻苦也不主动;还有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
、
“头晕”等借口逃避学
习。
做起作业来,
不是找本子就是找铅笔,
几个字要写半天,
磨磨蹭蹭的,
学习总是没有效率。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 雄的考
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
8
页
共
26
页
问题埋下了祸根。
2
、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 求这一信
条。
这样,
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 折感。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
和教师的要求。 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
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 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
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3
、学生方面,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 其优点,但
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
间大,自有 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
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 ,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
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我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
1
、个别谈心: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
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 因。
2
、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
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 ”
;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
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
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
习、对生活、对自身逐 渐积累信心。
3
、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
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 ,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
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
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
(
如定期检查孩子
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
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
成绩上,更要 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
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最后, 邹德洋能完成家庭作业了。
第
9
页
共
26
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五
王小,女,
12
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 。在交
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
老师同学相处。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
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 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
远,每天乘接送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
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一、
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
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 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
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 长、老师、伙
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
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 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
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表扬,
帮 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为之付出努力,
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 心。
(二)
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 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
多交流,
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
我把她这 几年来的学习情况、
性格、
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 李某
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
现这一目标。要注 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
第
10
页
共
26
页
时,我还和
AA
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
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建议家长 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
为
AA
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
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
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
这是促使
AA
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集体的 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
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 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 活泼、乐
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
帮助她恢复对 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
AA
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
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 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
AA
走好
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
AA
的交往自信心明 显提高了,家庭
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
交流, 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
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 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
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 习
上的事。
四、辅导感悟
1
、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 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
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 尽快转
变。
2
、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 信任
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
和辅导就会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
第
11
页
共
26
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六
案例:宋某,男,
11< br>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他和父亲生活
在一起。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作业,后来就 不写作业
,
经常和学生
打架
,
常偷爷爷奶奶钱。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 常完成作业,后来就不写作
业了,老师批评后,他就和家里人说谎,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父亲知道后说了他,就砸东西,逃避别人,没有朋友。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的 交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都是再婚
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 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
骂,
但是,
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
又会满足儿子一切 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
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五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
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
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 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
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 家访,我
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
失去原有的心 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
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 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
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
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 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
脱心理困境。
< br>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
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
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 行家访,做
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尽量不要在 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
第
12
页
共
26
页
理负担,影响他的健 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
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 的责任,不要让家庭
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 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
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 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
老 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
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
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 着教师所期望的
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
表面化 ,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
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
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
,学习上
“扶智”
,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
,品行上“被德”
,心理上“ 扶健”
。
有
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 种爱,真
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
师,会是一个 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
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 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
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苏霍姆林斯 基这
样告诉我们,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
己的尊严 感。
”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 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1< br>.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
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 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
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 点拨,学
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
.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
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 对他们有
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 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
单亲家庭的学生,
第
13
页
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