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余年寄山水
591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2: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单位换算练习题-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语文组
吴熹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高中语文教材又进行了改革并开始实施到教学过程中。由
过 去的旧教材转变为现在重新改换具有时代气息篇目的新教材,
既然是新教材,
它与旧教材
相比,
到底有哪些变化,
又是怎样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的。通过粗浅的比较,发现新旧教材< br>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新旧教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要目标发生了变化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指导思想,< br>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要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
人文素养,二者相辅相成。在新的《普通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新
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 br>“
知识和能力
”
、
“
过程和方法
”
、
“
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
”
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 结构和实施机制。同时,把
“
过程
和方法
”
放在突出地位,以此来联 系、整合
“
知识和能力
”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课程目标和
相关内容。
例如,在新教材中,
“
表达交流
”< br>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以及对学习方法的了解、模仿与反复训练。其 中包括:表达交流的过程和方法,如
“
心
灵共鸣
”“
亲近自然
”“
发现幸福
”“
美的发现
”
等;领悟的过程和方法,如
“
善于思辩
”“
直面挫
折
”“
缘事析理
”
等。由于教材所设计追求的是渗透式的学习
“
过程
”
,又重在
“方法
”
上的引导,
学习训练的落脚点在
“
能力
”
,
从而改变了以往常见的那种偏重课堂灌输的方式,
使学生带着
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性 来学习,
这在
“
梳理探究
”
部分表现的尤为明显,
它要求学 生在读写能力
得到稳步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自然受到陶冶。另外,新大纲也明确提出:“
语
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里既肯定 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例如,
教材中的文章很注重人文思 想。
如
《别了,
不列颠尼亚》
、
《热爱生命》
、
《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等文章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不去追
究学生议论 与探讨的深浅和正确与否,至少可使他们拥有了用一种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
审视自我。
新教 材有的文章表现了人类共同性的东西,
这样就有了一种超时代的效果。
如对
生命的热爱 、对人文精神的关怀等等。
新教材与旧教材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 了新教材的教育目
的。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语文教学要
“
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
,
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
更要提高思想
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 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即真
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这就打破了过去那种只追求知 识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的教学模
式,
把语文学科由重工具性的培养向重人文性培养。
从新 教材所选文言和古诗词篇目的增加
也可以看到对
“
国学
”
的重视,这 也能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变化趋向。
二、新教材突出特点
新旧教材的 结构发生了变化。
从语文教材构成看,
过去就是一本语文课本,
现在语文课
本 就分为必修和选修,
另外还有语文读本,
高中三年加起来共有
21
本书,对学生的阅读面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课文的编排来看,以前是按照文体编排,如记叙文、散文、议 论文等。
而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了内容的综合性和模块化:这也是本套教材的一个主要特色。
“
综
合性
”
表现在教学目标的综合和课程内容的综合。
教学目标的综 合是指教材中包含
“
知识和能
力
”
、
“
过程和方法
”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三个方面的综合。课程内容的综 合是指教科书中
包括语文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
如几个部分内容的设置包括了阅读鉴赏、< br>表达写作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