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最新归纳
别妄想泡我
504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2: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1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知识汇编
一、
填空题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
自主
、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
程。
2
、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 br>的统一
,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
也是学生终
生发展的基础。
3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写字
、
阅读
、
习作
小学
1-2
年级为
写话
年级为
习作
、
口语交际< br>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
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 要求
,
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
与生活的联系
,
促进学
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
、语文是
实践性
很强的课程
,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而培养这种
能力的 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
,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
准确拼
读音节
;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
;
认识大写字母
;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
、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
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
、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简笔画
、
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
实验操作等。
8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选好
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
,
密切联系学
生的经验世界和 想象世界
,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
,
有话要说。
9
、阅读教学过程是
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10
、
现代阅读观认为
,
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
,< br>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
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
,
外部信息
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
,
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
,
是毫无意义
的。
11
、
《语文课程标准》< br>指出
: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
让学生易于动笔
,
乐
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
热爱生活< br>,
表达真情实感。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
为 主要开展形式
,
沟通课堂内外
,
充分利用学
校、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
13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
:
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能力
、方法
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
注重语文素
养的整体提高 。
14
、
交融式目标
在叙写时不会出现
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
,
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 维乃至三
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5
、
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
度设计。三个 方面
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
整体
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6
、
语文 教学必须在大量的
言语实践
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
识字写字能力
、阅
读能力
、
写作能力
、
口语交际能力
。
17
、
课堂
即时评价
对
调控教学
、
激励学生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
又能为
终结评价
积累素材。
- 2 -
18
、 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教材-学生
”之间不断地相互
作用而生长。在 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二、基本概念
1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
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 方法和习惯
,以及
思维能力和人文
素养等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
,
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2
、自主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 而言,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
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br>倡导自主学习的关
键在于引导,
要帮助学生提高的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 br>3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
小组为基本单位 ,
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
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
活动。
4
、
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 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
独立地发现问题、
实验、
操作、
调查、< br>信息搜集和处理、
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
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
取探究乐趣。
5
、语文课程资源—— 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
的
校内、
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它可以分为:
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人本语文课程资
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
6
、
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
在对话交
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
简面言之,
凡是以活动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
、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
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的课程。
2
、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答:
语文 是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
,
是
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 与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 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br>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
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
、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
在人文学科中,
语文和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
历史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
观构成历史知识 系统,
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
成的社会现象,
有不少语言现象,
我们是很难从道理上讲得清楚的,
而且没有必
要从理论上掌握,< br>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
积累
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 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文
教育应考虑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再者,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语文课程又
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
- 3 -
4
、
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
新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语文学习的
促进者
、
语文课程的
开发者
、
语文教
育教学的
研 究者
、学生人生发展的
引导者
。
5
、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
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 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
1
)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
2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
3
)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6
、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
“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
阅读是搜集
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
< br>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
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 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
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 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一)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
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
重要途径,应该 积极提倡。
(二)定位
1
、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性活动
2
、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
3
、它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而不是“纯粹”的理性学习
4
、它是一种自主的文化生活,而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
5
、它 是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直线式的知
识掌握。
8
、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一)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二)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
: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 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价值观”
这几个明显词语,
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 在
一起。
9
、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 的,
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
对自己的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 的学习方式。
- 4 -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 读书、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
“合
作”。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
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 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
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 展情感与态度,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
方式和过程。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
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
2
、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
生语文素养
.
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
( 小
学
1~2
年级为“写话”,
3~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
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
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
、语文是实 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
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 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
、新课程倡导
(
自主
)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
、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
读准
(生母、
韵母、
声调)
和
(整体认读音节)
;
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
大写字母
);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
7
、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 ,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
阅读)。
8
、识字是(
阅 读
)和(
写作
)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
点。
< br>12
、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
(
生活
)
,
密切联系学生的
(
经验 世界
)
和
(
想象世界
)
,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 br>有话要说。
13
、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
二字 ,
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
交流和沟通
)
。
口语交际能力的 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
)中进行。
14
、
(使学 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
(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
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 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 6
、
现代阅读观认为,
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基础,
知 识或信息的获得
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
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
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
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
是毫 无
意义的。
17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写 作教学应贴近
学生实际
,
让学生
易于动笔
,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18
、< br>《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
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
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 表达。
- 5 -
21
、
开展 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 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
“做”、
“考察”
、“实验”、
“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
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
22
、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
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
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
、
《语文课程 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
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
、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
25
、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 进行设计,
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
思路清
晰 ,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
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 好地把二维
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
、清晰明 确乃是
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
、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 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
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 寸。
这样既可体
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二、基本概念题
1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 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
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 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
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 较强的阅读、
习作、
口语交际的能力,
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 中运用
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
、自主学习:
< br>“自主”
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
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
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
键在于引导 ,
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3
、合作学习
:
“合作学习”
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
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 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
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 共同
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
、探究学习
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
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 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
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 态度,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
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 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
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 6 -
7
、课程资源
是指 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
经验、
活动方式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就是课
程的要素来源。
直接决 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
物力、
财力和时间、
场地、
媒介、设备、设施 、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
条件。
8
、语文课程资源
是教学的基础,
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它 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有利
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
9
、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
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
、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
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 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
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 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
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 )努力建设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明确 规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
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
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 文化的组
成部分。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
“两个基础、
一个 重要。
”
《语
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
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
重实践、重体验
?
“语文是实践性 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
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 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为什么
语文教育要重实践、
重体 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
“约定俗成”
而无
理可讲,
人们的母语是 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
只有
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 ,
并没有、
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
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 型课程,
“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
的体验和感悟。
4
、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 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
师
生关系民主、
平等、
和谐,
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
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
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 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