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解读
别妄想泡我
995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2: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后进生转化计划-
统编教材特点解析
(一)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1.
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 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比一般
版本教材高,高在体现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既体现主流价值观,
又不停留于“说教”。注 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
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 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
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 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
有机渗透”。要做到“有 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2.
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 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
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 每个单元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
读”等栏目。新编语文力 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
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 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
3.
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 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
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教材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
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 编写。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
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 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
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 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在新教材编写过
程中,既继承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 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
教版。显然出新的格局、新的气象。
4.
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 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
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 现时代性。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
都在教材中有体现。此外,教材的课文 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和适合语文教学。和原来人教版比,新
的课文约占30%以上。教科书编写语 言、习题的题型变化、插图和装帧设计,都力图有所创新。
以上四点,是从总的方面说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思路和全新面貌。
(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1.
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
新教 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
沉淀的“ 时文”相对少了。其中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
古诗文,
整个小学
6
个年级
12
册共选有古诗文
124
篇,
占所有选篇的
30%
,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
55
篇,
增幅达
80%
。
平均每个年级
20
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
篇,约占所有选篇的
51.5%
,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
平均 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
曲, 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
较大 的比重。小学选了
40
篇,初中
29
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 〈山海经〉》等
9
篇。
2.
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统编版”
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
是采用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
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
按照
“内
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 “人生之舟”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
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 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
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 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
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 ,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