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配套教案
别妄想泡我
948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2: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赞美中国的诗歌-
第
五
单
元
1.
会写“援、射”等
6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
了解故事内容 。
4.
理解重点词句
,
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学习《两 小儿辩日》时
,
了解
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1.
同学们
,
你们都学过下棋吧
?
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
围棋或者象棋
)
时有什么感悟吧
!(
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 忆
,
从而进入课文。
)
2.
板书课题。说说“弈”指什么
,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
,
看
看 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
,
分别取得了怎样的
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大声朗读课文
,
组成小组
,
合作认读本课生字、
新词。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弈
(yì)秋
弓缴
(zhuó)
.
.
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射”“俱”
,
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
,
走近作者
,
正确断句。
1.作者孟子
: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
,
字子舆。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
,
都具有仁、
义、
礼、
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
“富
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 能屈”等论点
,
著作《孟子》是儒家经
典之一。
2.
《学 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
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
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
3.
弈秋
,
通国
/
之善弈者也。
使弈 秋
/
诲二人弈
,
其一人
/
专心致志
,
惟弈
秋之为听
;
一人
/
虽听之
,
一心以为
/< br>有鸿鹄将至
,
思
/
援弓缴
/
而射之。
虽/
与之俱学
,
弗若之矣。为是
/
其智
/
弗若与
?
曰
:
非
/
然也。
四、通读课文
,
感知整体。
1.
默读课文
,
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
默读课文
,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
(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
,
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
,
产生的结果也
不同。
)
3.
通读 课文
,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
,
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
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
,
一定要专心致志
,
不可三心二意。< br>)
五、理解深意
,
背诵课文。
1.
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专心致志和三心二意的区别。
(
“ 专心致志”意为一心一意
,
集中精神
,
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
容 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
,
意志不坚定
或用心不专一。)
2.
流畅地背诵课文。
(
重点熟读第二句话并理解“惟弈 秋之为听”
“有鸿鹄将至
,
思援弓缴
而射之”
;
然后理解结 论
:
“为是其智弗若与
?
曰
:
‘非然也。’”最后
连贯在一起进行背诵。
)
3.
学生试背。
4.
指名背诵。
5.
联系实际说一说
,
学习了本 文
,
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
(
虽然我们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
但是
,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
同
,
所以产生的学 习效果也不一样。
)
6.
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
最重要的是
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弈
态度决定成败
-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1.
同学们
,你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和同学或者朋友就某一事件展开
过辩论
?
辩论到最后是否 有结果
?
结果是什么
?(
唤起学生对辩论的兴
趣
)
2.
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游学的时候
,
就曾经见过两个小孩在辩
论< br>,
他们在辩论什么呢
?(
板书课题
)
3.
导入新课 。
现在
,
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
去了解一下两个小孩在辩论
什么
,
到底谁说的对。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阅读要求
:
大声朗读课文
,
小组内合作
,
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辩
(biàn)日
盘盂
(yú)
.
.
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并理解词义。
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