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概括
绝世美人儿
774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5: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心灵的脚步-
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概括
【篇一: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概括】
本回演义中曹丕逼献帝禅让
,
立国为魏,而在成都的刘备得知此消息
后也称帝继承 汉王朝的传承,这一般可认为是三国时代正式开始形
成,刘备是承继汉朝,自然国号还是汉。至于我们后 来所说的蜀或
者蜀汉则是后世或敌国对其的称谓,在蜀汉内部,一直称自己为汉,
所以诸葛亮自 然是大汉丞相,而不是什么蜀汉丞相或者大蜀丞相,
张飞也是大汉车骑将军,刘备则是汉昭烈帝,而不是 先主,(或者
称先帝)若是我们现在回到那个时代的益州,张口说什么蜀国蜀汉
先主后主,那要 不当时的人不明白你说什么,要不就把你当住间谍
抓起来斩了。在献帝之前,除了袁术外,各路诸侯也都 是统一打着
汉王朝的旗号,曹操要称魏公魏王也是建安后期的事了,孙权那吴
王还要等曹丕称帝 后才封,至于刘备一直就是汉朝旗号,压根没换
过,根本就见不到一个蜀字。这个蜀能在日后传播开来还 是拜陈寿
的三国志所赐。
陈寿写三国志时晋朝已经一统,晋朝因为是由曹魏传位而来 ,所以
自然要将曹魏视为继承汉朝的正统,所以陈寿的三国志魏书中曹操
曹丕等人都是帝王本纪 的形式,而刘备孙权则是称先主吴主,以传
记形式。尤其对于刘备这边最是煞费苦心,刘备是以汉为国号 ,传
承汉朝的,但是这样不能写啊,写了那曹魏算什么?晋朝算什么?
难道三国志写魏书汉书吴 书?汉朝还没亡?那晋朝继承曹魏岂不是
名不正言不顺,这样陈寿的脑袋肯定不要想要了。(本来就是降 臣,
还搞小动作。)所以陈寿才写作蜀书,为此还刻意将刘焉刘璋这两
位拉来作为蜀书的第一传 刘二牧传。要说孙坚孙策作为吴书第一还
就罢了,本来就是孙权的父兄,基业也是靠孙策打下来的,这刘 焉
刘璋和刘备何干?(按这样一来袁绍要列在曹操前面了,)陈寿这
样做也就是让这看上去象是 蜀书而不是汉书。用心可谓良苦。
陈寿这样做引起了日后蜀汉还是曹魏是正统的极大争论,站 在曹魏
一边的多以献帝禅让为借口,其实这也就是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典型
罢了。(同样是一朝, 东西晋,南北宋就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支持
蜀汉和曹魏)要说禅让,王莽也是正统禅让的,可是谁又把那 个
“
新
”
王朝当回事了,当年若是蜀汉夺了天下,谁又敢搞个蜀书出来,成< br>王败寇,便是如此,失败者连名字都要打个记号。
三国的问题说到这里,再说些有趣的 话题,一般我们说汉朝,都是
指的两汉,也就是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再兴的东汉,但是以汉为
国号的可并非一家,三国刘备建立的蜀汉,这个大家都熟悉,灭了
西晋的也是
“
汉”
,那就是刘渊建立的
“
汉
”
,他不单建汉,还是将刘
禅为孝怀皇帝,将刘邦刘秀刘备尊为三祖,这架子做的是继承蜀汉
的样子。不过有两大问题,第一个是刘 渊是匈奴人,这个刘姓太不
正宗了些。当然,刘渊也有他的道理,他认为匈奴和汉朝皇帝和亲
多 年,这个血缘还是很近的,至于这个母族父族血缘的问题我们不
去管他,怎么说都把姓都改了,何况日后 沙陀族的李存勖也做了唐
皇不是。不过关键是他的侄子做了皇帝后马上就把
“
汉
”
这个国号改
了,这把国号都改了,自然也就没办法继承汉朝了。除此之外,十
六国 中占据四川的成国在李寿得位后把
“
成
”
改成
“
汉
”
,所以后来干
脆把这个政权前后统称为成汉了,实际上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政权
都是 一家子出来的,但是国号不同,就好象刘渊时期是
“
汉
”
的政权
在他 侄子时期便改成
“
赵
”
了。
这之后
“
汉
”
这个国号就不太有人用了,正宗汉室宗亲的刘裕也没建
号为
“
汉< br>”
,(刘裕的祖先不是刘邦那一族的,先祖是刘邦弟弟,或
许这就是一个缘故。)再之后 就要等到五代时期刘知远建立的后汉
了,还有地方政权的南北汉,其中北汉与后汉有着比较直接的承继< br>关系,建立北汉的刘崇是刘知远的弟弟,后汉灭亡后他随即称帝。
而南汉就是另外的分支,南汉在 后梁时期就建立了,和后汉没什么
关系,还一度建号为越,之后才改为
“
汉
”
。此外就是与朱元璋争天
下的陈友谅了,他的国号也是
“
汉
”
,不过这个
“
汉
”
夭折太快,后人
还没准备好正统的前缀名就去了 。
除了汉外,历史上用的比较多的国号有以下几个:
秦:当年席卷天下的 秦帝国,在十六国时期被搬了出来,符家和姚
家的前后秦一度显赫一时,姚苌灭了前秦,却也把国号定为
“
秦
”
实
在懒的可以,此外还有一个西秦,乞伏氏建,不过其势力比 起前后
秦差的太远。
赵:战国七雄的赵在十六国时期也被用了,其前赵就是那个把刘 渊
的
“
汉
”
改了的刘曜,他建号赵,之后其部将石勒又灭了前赵,他 也
还是以
“
赵
”
为国号,后人为了区分称之为后赵。
魏:十六国到南北朝时代是个国号复兴的时代,战国时期赵用了,
战国时期的另一强国魏也被用了, 先是后赵部将冉闵灭了后赵,先
改国号为
“
卫
”
,后来又改成
“
魏
”
,不过他的
“
魏
”
时间太短,
“
魏
”
的
复兴要等到拓拔氏建立的
“
魏
”
也 就是通常所说的北魏才算真正风光
起来,日后北魏又分裂为二,自然两边都是打着魏的旗号,只是史书上为了方便区别,称之为东魏西魏。
燕:南北朝时期最风光的国号应该是
“< br>魏
”
,虽然分裂为二,但是至
少开始都算魏,一家子的,不象南朝换了四个国号 ,不过十六国最
风光的国号就是
“
燕
”
了,那个时代先后有五个政权 用过
“
燕
”
,除了
北燕不是正宗的慕容家族,(但是传承上还是和后 燕有关)其他前
燕,后燕,南燕,西燕都是慕容家族的人。(也就是前燕那边传下
来的),不过 他们和最早使用燕这个国号的春秋战国的那个燕,唯
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来自北方吧。
凉:十六国时期
“
凉
”
这个国号也很风光,有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
五个政权用过此年号,只是这个国号的意思就代表了这些政权地处
边陲,成不了气候了。
夏:夏王朝在千年之后复辟,想必当年的夏王先祖一定想不到,不
过这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一次是 十六国的胡夏,一次是宋代的西
夏,当然,他们只是称
“
夏
”
,没有 后世给予的前缀。
梁:梁国在周代是个小国家,不过在后代却发扬光大,南北朝的梁
朝也是一度兴盛无比,而五代的后梁也算继承了唐朝的中原政权,
尽管时间都不算很长。
吴:虽然有春秋的吴国,三国的东吴,五代十国的吴,不过他们的
地盘都是在南方折腾。(朱元璋称 王的时候是吴王,不过他称帝的
时候国号就是
“
明
”
了。)
宋:春秋战国的宋国曾经一度强大,但是在更多的时间是处于中等
强国的地位,南北朝的宋和南 北宋好象也逃不过这样的宿命。
楚: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用过当年春秋战国之强国楚国的年号。
齐:作为战国七雄之 一的
“
齐
”
,在南北朝时期很吃香,南朝萧道成
的
“
齐
”
建国仅仅
20
余年就灭国了,在五十年后高洋建立的北齐也没
撑过三十年,五代十国时期李升也建号
“
齐
”
,不过在自己回复了李
姓后,马上就改国号
“
唐
”
去了,比较战国的
“
齐
”
,真是短命啊。
晋:作为春秋的超级霸主,
“
晋
”这个国号还是比较吃香的,司马家
族建立的晋朝也是一统天下的少数几朝之一了,在五代时期石敬瑭
也举了一下
“
晋
”
的旗号。
周:周代虽然不是一 个传统意义的中央集权皇朝,但是作为一个存
留八百年的王朝,还是有人记得的,南北朝时期灭了西魏的 宇文家
族定国号为周,之后被隋取代,紧接着是唐,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居
然改国号为
“
周
”
,虽然短,基本上把他算为唐朝的一部分,但是也
是过了一次瘾不是。< br>
唐:作为与汉朝并称的唐,除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找到一个唐国
外,就是我们熟知的 大唐皇朝,此外便是五代十国中五代李存勖建
立的后唐,李升建立的南唐,他们都打着继承大唐的招牌,
“
唐
”
便
是主要出现在这一时期。
回评
/
《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篇二: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概括】
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曹操慢 待张松,张松被乱棒打出。
刘备敬待张松,张松以西川图相送,愿为内应,共取西川。张松与
友 法正、孟达约备取川,刘备不忍取同宗基业。经庞统说服,命孔
明、云长守荆州,自己与庞统领兵西行。 刘璋不听部下劝谏,迎玄
德于涪城。
●
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魏延 舞剑欲
杀璋,璋手下人对舞,备璋止之。孙夫人带七岁阿斗回吴,赵云截
江夺阿斗归。孙权迁居 秣陵,治建业,筑石头城,又筑濡须坞,以
防曹操。操尊魏公,加九锡,赐荀
(yu)
死。操、权交战濡须,操败;
又战,不胜。得孙权书,乃退。
●
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 授首攻雒城
黄魏争功刘备为刘璋抵御张鲁,刘璋以弱兵少粮给备,备怒。张松
通刘备事露,全家 被刘璋所斩。玄德与庞统回涪城。斩杨怀、高沛,
得涪关。黄忠、魏延争破冷苞、邓贤之寨。魏延被围、 黄忠救出;
魏延设埋伏,活捉冷苞。玄德不杀降卒,来去自由,欢声动地。备
放冷苞,冷苞欲助 刘璋子决涪水淹备兵,保雒城。
●
第六十三回诸葛
亮痛器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玄德防决 水,斩冷苞。庞统不听孔明劝
告,不思回军,催备进兵。统至落凤坡,被刘
...
第六 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曹操慢待张松,张松被乱棒打出。
刘备敬待张松,张松以西川图相送,愿为内应,共取西川。
张松与友法正、孟达约备 取川,刘备不忍取同宗基业。经庞统说服,
命孔明、云长守荆州,自己与庞统领兵西行。
刘璋不听部下劝谏,迎玄德于涪城。
●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魏延舞剑欲杀璋,璋手下人对舞,备璋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