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

温柔似野鬼°
646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6: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杨绛百岁感言-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下辈子不做你的女人)
《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

一.【
2017
年成都市】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河中石兽》(原文略)

5.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棹数小舟

棹:划船












B.
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C.
渐激渐深

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 开的呢?

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 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 的呢?

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
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 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
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 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 合
考虑,实事求是。

二.【
2017
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原文略)

1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
分)



1


于沙上



















2


反溯流逆上矣

















3


铁钯



________
20
.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
分)


译文:



















































































2
)可据理臆断欤?(
2
分)



译文:





























































































21
.初三复习 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
小 红不解。老师提示说:
“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 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
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两种情 况:


1






















































































2





















































































三.【
2017
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
10

12
题。
《河中石兽》(原文略)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山峦为晴雪所洗

C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1
.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2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
1

12
.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 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4
分)

答:














































































































































































四.【
2017
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题】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
10-13
题。(
14
分)

【甲】河中石兽(原文略)【乙】杜处士好画
< br>①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 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



见之,拊
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
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
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 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
ch
ù:收缩。此指“夹”。


掉:摆动。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
分)


1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
)一日

书画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
分)


1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2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


















































































12.
结合语境,用自已的 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4
分)


1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原因:













































































2
)有牧童见之,拊掌大



原因:













































































13.
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4
分)

甲文:













































































乙文:















































































五.【
2017
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中石兽》(原文略)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

,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
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
各持束緼③

并匿穴中 ,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
雁奴三叫, 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
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 ,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
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 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
邪!”

——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
b
ē
i
s
ǒ
u< br>),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
sh
à),水鸟
吞 食声。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
2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其言


____________
②须其夜



_______________


布大网


_____________

④叹其以诈相



_______________
11.
翻译下面的语句。(
2
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译文:



















































































12.
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2
分)

甲文:













































































乙文:













































































13.
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
分)

相同之处:













































































作用:















































































< br>六.【
201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11-15
题。(共
12
分)

1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
分)



1


二石兽于水中













2


不可得


















3
)转转不














12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1
分)















13
.翻译下列语句。(
4
分)



1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




















































































2
)众服为确论。

译文:

















































































1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
分)

答:






















































































































































































15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 正确的方法?(
2
分)

答:












































































































































































七.【
2016
·青海省西宁卷】阅读 《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问题。(
9
分)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2
分)

⑴山门圮于河





_____________




⑵如是再啮





_____________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2
分)

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____________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
3

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