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绝世美人儿
676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6: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等不到的爱歌词-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百日攻坚)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 亦尽。其子
患之,告其父曰:

何不去之乎?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
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
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答案】

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解析】
【分析】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 br>:这。



:你。



:担忧 ,忧虑。



:于。


故答案为: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
要忠于原文,不遗 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
的正确理解。


【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 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
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 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
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

为什么不赶走猫呢?

他的父亲说:

(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 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
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 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
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 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
走那只猫呢?



2

解释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



至若春和景明
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________

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

【答案】

日光;通



嘱托;以
……
为快乐;还


【解析】
【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属于通假
字,



属于词类活用,


”“


属于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日光;通



嘱托;以
……
为快乐;还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
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
忆,答题时可按 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________


前人之述备矣

备:
________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________


云归而岩穴暝

暝:
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
)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选段

观景角度

景物类别

内容概括

朝暮之景

景物特点

写景突出
②________

【甲】

登楼所见

①________

【乙】

③_______
_

山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4
)【甲】文和【乙】文都注重对景物的描绘 ,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


【答案】


1
)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2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
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
)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4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

气象万千

引发迁客骚人的 种种

览物之情

;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
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的观点。


【解析】
【分析】(
1
)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br>“

”“


属于古今异义词。



2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则:就是;大观:雄伟的景象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
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芳:香花;发:开放; 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
荫。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 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
绿荫。



3
)结合《醉翁亭记》 第一段内容可知,当时作者欧阳修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上的醉翁
亭上观看山景。属于登山所见,【甲】文 描写的是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属于水景。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由此可以看出其特点是:
阔大壮观。注意概括答案的时候要和题干中的有关内 容一致。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 语段范仲淹首先描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然后说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因此下文的迁客骚人的种种

览物之情
”< br>;【乙】
语段欧阳修首先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然后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最后总结出

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

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
形成 浓密的绿荫。


⑶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

气象万千

引发迁客骚人 的种种

览物之情

;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
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 出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的观点。

【点评】⑴此 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 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 积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 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br>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已给内容
概括其 其余的内容。


⑷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不能孤立理解 ,要把这个语段放在
全文中,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偿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br>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嘉枯二年,李候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
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

所谓乳泉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
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黄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

之潺
湲 ,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
心,顾力不可得而 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
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 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
势之然软?今李候生长富责,厌于耳目,又知山林 之为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
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

羽: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溜:小水流。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觥筹交错
________


树林阴翳
________


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________


荫长松,藉丰草
________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3
)【甲】 、【乙】两文都在写



,【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
____ ____
与作者的
________
,【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
____ ____




4
)【乙】文中作者写

富贵者之乐

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回答。


【答案】


1
)酒杯;遮盖;赠送;枕、垫或踩、踏
< br>(
2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 太守。

并且那些
隐居山林的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3
)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


4
)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作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
贤达。


【解析】
【分析】(
1


句意 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



句意为:树林茂密阴蔽。翳,遮盖。



句意为: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遗,赠送。



句意为: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藉,枕、垫或踩、踏。



2




重点词语:其,他们。以,用。句意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
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重点词语:之,的。视,看待。句意: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
一样能使他 们动心。



3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每段都有



字,故容易在甲文第一段找到

滁人之




作者之乐

则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第二段

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来体会。乙文可结合
第二段内容来分析

李侯 之乐





4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 握。应结合乙文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作答。乙文第二
段先提出了

富贵者之乐



山林者之乐

两种乐,之后将两种乐进行了比较,指出

其不能
两得

,可是李侯却做到了两得,从而突出证明了选文第一段的< br>“
李侯可谓贤矣




故答案为:



1


酒杯;

遮盖;
③< br>赠送;

枕、垫或踩、踏



2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3
)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


(< br>4
)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做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
的 贤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 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


”“

”“

”“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 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
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 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然后
比较不同即可;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嘉褚二年,李候凭借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出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
山,喝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
可爱,大概就是 陆羽所说的乳泉漫流那类的水。喝泉水,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的
记载去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 ,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
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啊。


取尽天下的万物,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 于荫蔽在
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流潺瀑流淌的声音,喝着滴下来的石泉水,这是隐居
山林的人的乐趣。(并且)那些隐居山林的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
心;或许(那些 隐居山林的人)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
求了,于是能够退隐在山林中并 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的人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到隐居山林的乐趣。只有那 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
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 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
吗?现在李候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 至于他攀
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都能够到达。他同时获取的东
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
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宪宗知权文公甚真

。后权长孺知盐铁福建院




赃污盈积,有司以具狱奏

。上曰:

必致极 法。

崔相群

救之云:

是德舆族子。

上曰:

德舆必不合有子弟犯赃,若德舆
在,自犯赃,朕且不赦,况其宗从

也?


(选自唐代赵璘《因话录》)

【注】

宪宗:唐宪宗。知:交好。权文公:权德舆,由谏官累升至礼部尚书,后人称文
公。

权长孺:权德舆本家侄子。知:执掌。

具狱:用来定罪的全部案卷。
④< br>崔相
群:朝廷命官。

宗从:同宗的下辈人。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诚宜开张圣听
________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
)文段【甲】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劝勉后主的?为什么要两次用

宜< br>”


不宜




4
)文段【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段【甲】中哪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答案】


1
)确实,实在;治理


2


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奖惩功过好坏,不 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3
)开张圣听、赏罚公平;反复陈说,恳切告诫。


4
)执法谨严,不徇私情的治国道理。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析】
【分析】(
1
)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 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







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2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 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妄 :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引喻:引用、比喻,这
里是说话的意思;义:适宜,恰当。故此句可 以翻译为: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陟: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形容 词用作动词。意思是

评论人物的好


。臧否:善恶。故此句可以 翻译为: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3
)结合选文关键句分析和概括,

【甲】第一段诸葛亮劝刘禅要 开张圣听,第二段从


罚臧否,不宜异同

可以看出诸葛亮劝刘禅 要赏罚公平;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这里诸葛亮从
正面告诉刘禅应该怎么做,而且从方面告诉刘禅不应该怎 么做,这样反复陈说,言辞恳
切,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后主殷切的期望。



4


结合【乙】文中的事件分析,选段讲的是唐宪宗不因与同权 德舆交情深厚真挚就对
权德舆犯法的侄子网开一面,而是按律执行的事,可以看出唐宪宗执法谨严,不徇 私情,
由此可知这个选段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执法谨严,不徇私情的治国道理,也就是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甲】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是讲的是赏罚公平
的事。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确实,实在;治理




随便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开张圣听、赏罚公平;反复陈说,恳切告诫。




执法谨严,不徇私情的治国道理。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私,使内外异法也。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 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 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赏析语言的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此处的语言赏析要结合文
章的写作目 的及人物的感情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以及理解文章内容 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
础上再结合人物的语言揣摩分析并概括文章所讲的道理。第一问解答后 ,第二问就非常简
单了,只需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唐宪宗同权德舆(权文公:权德舆)交情深厚真挚,后来权德舆的本家侄子执掌
福建地方的铁盐院(朝廷主管地方铁盐的机构),贪赃数额巨大,被朝廷掌管司法的机构
下罪入 狱并将罪行呈报皇帝。宪宗说:

一定要处以极刑(死刑)。

崔相群(朝廷 命官)
为权长孺求情说:

他是权德舆的本家侄子啊。

宪宗说
权德舆一定不希望他的家族子弟有
贪污枉法的人,如果德舆在,他自己贪赃枉法了,我尚 且也不会赦免,更何况他家同宗的
下辈人?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 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 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 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去过怀乡

去:离开

B.
一碧万顷

万顷:极言广阔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追求

D.
吾谁与归

归:归依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
则有心旷神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

D.
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文: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
,
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B.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商人旅客都不行了
,
桅杆倒下
,
船桨断折。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那些忧 国忧民之士
,
当他在朝廷做官
时心里想的是黎民百姓
,
而当他流落于 民间时则为想着如何为君主效力。

D.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文:(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
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


4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

迁客骚人

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情感。

【答案】


1

C


2

C


3

B


4

D

【解析】
【分析】(
1

C.
求:探求。故选
C




2

A.
定语后置的标志
/
代词,代指桃花源。
B.

/
如果。
C.
都是

因为


D.
表顺接
/
表转
折。故选
C




3< br>)根据词语的意思,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句子翻译为:商人
和旅客不能通 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故
B
项错误。



4

D.“
寄情山水、乐以忘忧

错误,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 描绘岳阳楼的
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

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

的旷达胸
襟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故选
D



故答案为:⑴
C
;⑵
C
;⑶
B
;⑷
D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 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准确辨
析。


⑶本题考查 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 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 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
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
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
记述已 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
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 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 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
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 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
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 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
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 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 ,一片碧绿,
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 br>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
光闪着金 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
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 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
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 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 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
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 忧;处
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
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br>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余拏一小舟
________


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


拥毳衣炉火
________


强饮三大白
________


客此
________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与原文中
________
相映衬。巧遇知音,真是 人生一大幸事,请你
写出两句有关

知音
”“
知已

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
________

________



4
)作者在描绘西湖雪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
)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2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
)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4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

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 绝

之时,可见他与众不
同的情趣。

一痕
”“
一 点
”“
一介



两三粒

的描写,这< br>“
两三粒

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
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 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
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解析】
【分析】(
1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 字词义。此题
注意古今异义词,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一词多义词,更:还。词类活用词,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2
)本题注意关键词: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莫:
不要。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的意思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与

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相映衬。前者借



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



,后者借舟子之口,



”“
痴< br>”
,为作者



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有关
知音
”“
知已

的古诗句,如,海内存知
已,天涯若比邻;同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
君。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4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 地抒发了人生
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 br>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
感受。< br>“


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 出作
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
入 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
渲染,更是用了白 描手法。


故答案为:⑴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 一片。


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⑶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

大雪三日,湖中 人马声俱绝

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
的情趣。

一痕
”“< br>一点
”“
一介



两三粒

的描 写,这

两三粒

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得
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
独立的高洁情怀。

【点评】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
础上掌握一些 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
象。

⑵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
语。特别要注 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br>

⑶本题注意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⑷白描 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
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 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在文学创作上,

白描

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
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 法就是白描。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 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
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 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
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 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 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 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 致的人!

于是拉着我
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 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
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 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
样痴的人啊!



8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 br>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br>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连月不开
________


朝晖夕阴
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


日星隐曜
________


樯倾楫摧
________


把酒临风
________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


去国怀乡
________


2
)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上下一白
/
而或长烟一空
B.
览物之情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临溪而渔
/
而不知人之乐
D.
不以物喜
/
以君之力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1
)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2

A


3


不 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解析】
【分析】(
1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 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今义
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

放晴

;晖:翻译为

日光

;或:该词含义比较多,
在这里翻译为

有时

;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

光芒

; 倾:翻译为

倒下


把:翻译为

持、执

;求:今义多翻译为

请求、寻求

,古义在这里翻译为

探求

;国:今
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

国都





2
)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A.
一:均翻译为

全、都


B.
之:助词,的情
/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C.
而:表承接
/



D.
以:因为
/
凭借

;故选
A




3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注
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以:因为;

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 。


故答案为:⑴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A





不因外物好 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 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 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
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 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 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 词,有无特
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参考译文】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 ,浊浪冲天,太阳和星
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 晚天色
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
(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
际;沙鸥时 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
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
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 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
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 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
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 br>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
么呢?他们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
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
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

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 我同谁一道呢?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br>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③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_



阴翳(
________



乐其乐(
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第

段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文章写

滁人游
”“
众宾欢
”“
太 守醉
”“
众宾归

均围绕



字展开, 既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
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中用了不 少对偶句,如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
感强。

D.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

是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

【答案】


1
)居高面下;遮盖;以
……
为乐


2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

D

【解析】
【分析】(
1
)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



:意动用法,以
……
为乐。所以千万不
要以今释古。而



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 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 的翻译,如



:花。



:开。< br>“


:枝繁叶茂。



:雾气。



:散去。



:昏暗。



3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表 面是喝醉的
,
其实是于民同乐的闲适让醉翁沉浸于此
,

却了被贬的 苦闷
,
醉在山水田园之乐中。为景而醉
,
为人而醉
,
为情而 醉。表现太守与众人一
起游玩的含义,揭示文章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选项

作者 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
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

错。故选
D


故答案为:⑴居高面下;遮盖;以
……
为乐

< br>⑵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像那
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 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 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 br>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 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的辨析。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
幽深又秀 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
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 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
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
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 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
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

醉翁< br>”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
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 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
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 清幽的
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
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
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 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
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
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 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
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 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
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 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
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 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
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 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
陵欧阳修吧。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 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

之贤。予问之曰:

侯定科繇

如何?

曰:

豪者善避
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 br>③




一州服其平。
”“
侯律己何如?

曰:

侯清约
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 不识与争道不问


”“
侯驭吏何如?

曰:
“< br>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
荣。
”< br>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盛称其贤。白侯 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 br>①
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繇(
yáo
):徭役。

赋:税。

问:问罪,责难。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侯清约甚
/
以其境过清

B.
衢人咸为侯荣
/
咸来问讯

C.
不敢以意出入之
/
出其不意

D.
一州服其平
/
何苦而不平


2
)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结合选文,说说

白侯之贤

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


1

B


2
)每旦徒行入府署
/
野夫不识
/
与争道
/
不问


3

以田定赋,做事公平;

清廉节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严格管理胥吏。


【解析】
【分析】(
1

A
清廉
/
冷清,凄清;
B
都;
C
自己的 意思
/
意料;
D
公平
/
挖平,铲
平。



2
)这句话的大意是:每天早晨徒步去官署,农夫不认识他,和他争路, 他也不问罪。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每旦徒行入府署
/
野夫不识
/
与争道
/
不问





3
)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从


豪者善避役,役多在 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


一州服其平


可以看出白 侯以田定赋,做事公平;从

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
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 夫不识与争道不问


可以看出变化清廉节约,严于律己,宽于待
人;从

吏抱案立左 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可以看出白侯严格管理胥吏,这些
都是白侯的贤。


故答案为:⑴
B




每 旦徒行入府署
/
野夫不识
/
与争道
/
不问




以田定赋,做事公平;

清廉节约,严于律己,宽 于待人;

严格管理胥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 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 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

通读文段,领会 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 系;





”“

”“
言< br>”
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

根据虚词进行断句;

根据 固定句式进行
断句;

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用简洁 、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附参考译文】


三 衢的沈持正,赞美他们的太守白侯有德行有才能。我问他:

白侯定的赋税徭役怎么
样 ?

他回答说:

富豪擅长逃避徭役,徭役大多摊在贫民身上。白侯明察富豪 的奸诈,根
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的人都佩服他做事公平。
”“
白侯要求自己如 何呢?

他说:

白侯非常清廉节俭,除了喝衢水外,不烦劳衢州百姓任何东 西。每天早晨徒步去官署,农
夫不认识他,和他争路,他也不问罪。
”“
白侯管理胥吏 怎么样?

他说:

胥吏抱着案卷站
在他身边,只听白侯的裁决,不 敢按照自己的意思上报下达案件。上一年的春天,皇上嘉
奖了他,衢州人都为白侯感到光荣。

我问完,回头对几个儿子说:

以前我听兰溪的吴德
基就这么说,现在持正又 赞美白侯的德行才能。白侯的确很有德行才能啊。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己卯上元,余在儋州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 br>“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
从之。步城西,入僧含,历小巷 ,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合中掩关熟睡,
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

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更欲远去




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

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苏轼于
1097
年被贬至此。
过:苏过,苏轼的小儿
子。

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韩愈《赠候 喜》诗说

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
沮洳(浅水处)

,韩愈作 此诗时,仕途不甚得意,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醒能述以文者
________


太守谓谁
________


予欣然从之
________


盖自笑也
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放杖而笑,就为得失?


3
)【乙】文苏轼

自笑



笑韩退之

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可以 看出苏轼与欧阳修的思
想境界有何共同之处?请联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


1
)记述;为,是;跟随;大概


2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游人离 去后禽鸟在欢乐啊。

(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3
)苏轼的

自笑

,是见儋州上元之夜繁荣、祥和而悠然 自得之笑。

笑韩退之

则是笑他
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由此 可见,苏轼与欧阳修都有身处逆境却能因缘自适的旷达
情怀与乐观精神。

【解析】
【分析】(
1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 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述:记述;

谓:为,是;

从:跟从;

盖:大概。



2
) 翻译时要做到

信、达、雅

,注意句式和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去:离开。



3
)结合文章内容,苏轼被贬儋州,与人出游,所见繁荣、祥 和的社会,是一种自得之
笑。笑韩退之是因其仕途上不够超脱。苏轼和欧阳修两人在仕途不顺时表现出的 时旷达和
乐观。


故答案为:⑴记述;为,是;跟随;大概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后禽鸟在 欢乐啊。

(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⑶ 苏轼的

自笑

,是见儋州上元之夜繁荣、祥和而悠然自得之笑。

笑韩退之

则是笑他在
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由此可见,苏轼与欧阳修都 有身处逆境却能因缘自适的旷达情
怀与乐观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 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 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 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

文章的内容,注意结合
人物的描写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译文】


【乙】己卯年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 来对我说:

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
能一起出去呢?

我很高兴地 跟从他们。步行到城西,进入僧舍,走过小巷,汉族和当地少
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屠户和卖酒者(市井中 做生意的人)纷纷攘攘。回到家中已经三更
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新甜。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 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
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 要到更远的
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钓到大鱼。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毛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


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


及下船
________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在文中有何作用?


(< br>4
)晚上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

独往湖心亭看雪

,由 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
趣?



5
)作者写西湖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案】


1
)消失;哪能;客居;等到
< br>(
2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 茫的。

不要说相
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3
)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
气氛,为 下文写作者

独往湖心亭看雪

做铺垫。


4
)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
)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 天地
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解析】
【分析】(
1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 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



是消失;焉得:哪能的 意思。据此进行回答。



2
)文言语句

翻译 要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如:



:全;更:还;故答案
为: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

不要说相
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3
)本 句意思为大雪下了三天,西湖中人和鸟都消失了,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
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 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在结构上为下文写作者

独往
湖心亭看雪

做铺垫。

据此回答。



4
)联系 作者的兴趣爱好,不难发现作者冒雪游西湖是因其痴迷山水,遗世独立的高洁
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



5
)这里是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对堤、亭、舟、 人的描写层次清晰地描绘了
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故答案为:⑴消失;哪能;客居;等到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

不要说相公< br>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⑶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 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
氛,为下文写作者

独往湖心亭看雪
做铺垫。


⑷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⑸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

等不到的爱歌词-


等不到的爱歌词-


等不到的爱歌词-


等不到的爱歌词-


等不到的爱歌词-


等不到的爱歌词-


等不到的爱歌词-


等不到的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