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讲义
萌到你眼炸
885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6: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送徐无党南归序-
课外文言文
16
篇
1
、短文两篇
(一)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 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译文】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
肉。蚌灵敏地合拢自己坚硬的壳,把 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
蚌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 也对鹬说:
“你的
嘴今天拔不出,
明天拔不出,
你就要渴死饿死!
”
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
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二)弓与矢
一人曰:
“吾弓良,无所用矢。
”一人曰:
“吾矢善,无所用弓。
”羿闻
之曰:
“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 之射。
【译文】
一个人说:
“我的弓好,不需要用箭。
”一个人说:
“我的箭
好,不需要用弓。
”
后羿(人名)听了说:
“没有弓怎么将箭发射出
去?没有箭怎么射中目标?”后羿让他们把弓箭配合一起然后教他们< br>射箭。
2
、
邴原泣学
邴原 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
“童子何泣
?
”原曰:
“孤者易
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 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 br>吾徒相教,
不求资也。
”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
诵
《孝
经》
《论语》
。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
(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
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孩子,你为什么 哭泣?”邴原回答
说:
“失去父亲的人容易悲哀,
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 够学习的人,
必然都是有亲人
(
的孩子
)
。
(
我< br>)
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
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地说:
“
(
你
)
想要读书,就
来吧!
”邴原说:
“
(我)没有钱交学费。
”老师说:
“你如果有志读书
,
我可以免费教你
,
不收一分钱。
”
于是邴原就进了学堂读书。
一个冬天的
时间,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
3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 弟既成诵,游息矣;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
忘也。 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
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
担心自己记诵诗 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
( 司马
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
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br>(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
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
读书不能不背诵,
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 过的文章,想想
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4
、王冕的故事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
1
)牛陇上,窃(
2
)入学舍,
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3
)默记。暮 归,忘其牛,父怒挞(
4
)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
5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
僧寺以居。夜潜(
6
)出坐佛膝上,执策(
7
)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旦(
8
)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 怖(
9
)
,冕小儿,恬(
10
)若不知。
(
《宋< br>学士文集》
)
【注释】
(
1
)牧:放牧 牲畜。
(
2
)窃:偷偷地,暗中。
(
3
)辄:总是
(常常)
、就。
(
4
)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
5)曷:通“何”
,为
什么。
(
6
)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
)执策:拿着书。
(
8
)达旦:
到早晨,到天亮。
(
9
)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
10
)
:恬:
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 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
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 地记住。傍晚回
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
他仍是这 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
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 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
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 明灯的灯光诵读,
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
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5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
之。
”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
大怒曰:
“所求者生 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市
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 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 文】古代的国君,有一个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
(寻求)了三年也
没有得到。
(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
“请(允许我)去寻
求千里马 吧。
”
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
过了三个月寻到了千里马,
(但
是) 马已经死了,
(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返
回向国君报告。
< br>国君大怒,说:
“
(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马,怎么
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 马?”
近侍之臣回答说:
“死的千里马尚且
用五百金来买,何况生马呢?天 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您能有交易
千里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
”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
了三匹。
6
、乞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
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 衣,穿吾垣墉,毁
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
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
”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 猫。中山人给了他
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
也没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
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
他父
亲说:< br>
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
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 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
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 不过
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7
、短文两 篇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
(
du
ó)
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su
ì)不得
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
曰:
“ 宁(
n
ì
ng
)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有 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
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 了带量好的尺码。他
已经买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 去取
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
集市已经散了,
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
人问:
“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
“我宁可相 信
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二)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
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 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
珠也。
【译文】楚国有一个人向郑国人卖他 的珠宝,用木兰树的木料做了匣
子(装明珠)
,用肉桂和花椒熏染,用美玉连结,用美丽的玉石 装饰,
用翠鸟的羽毛来点缀
,
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
这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了,不可以说是善于卖珍珠。
8
、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 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
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
“汝病乃天罚,须
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
“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
“谁有闲 气骂恶人!
”卒不骂。某盗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
已。
【译文】 在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
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 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
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
以医 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
“你的病是老天
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 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
”可是邻居老
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怒”形于色。于是 ,这个偷鸭的
人就骗老人说:
“您的鸭是被某甲偷走,
因为他最怕人骂,
您骂 他一顿,
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
”
结果,老人笑着说:
“谁有 闲气去骂那些
恶人呢?”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
老人才痛骂了 他一顿,而这个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9
、庸医不辨锡饧
明①名医 戴原礼尝②至京,闻一医家术③甚高,治病辄④效,亲往观
之。见其迎⑤求⑥溢⑦户,酬应不暇⑧。偶一 求药者既⑨去⑩,走而
告之曰:
“临
(
11
)
煎加锡一块。
”
原礼心异之,
叩
(
12
)
其故。
曰:< br>“此
古方尔
(13)
。
”
殊不知古方乃
(14)饧
(15)
字,
饧即糯米所煎糖也。
嗟乎
(16)
!< br>今之庸
(17)
医妄谓
(18)
熟谙
(19)
古方, 大抵
(20)
不辨锡饧类耳!
1
明:
明朝。
2
尝:
曾经。
3
术:
技术。
4
辄:
就
5
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6
求:上门求诊的人。
7
溢:满。
8
暇:空闲。
9
既:已经。
10
去:离开。
11
临:等到。
12
叩:
询问。
13
尔:
同
“耳”
,
罢了。
14
乃:
是。
15
饧
(tang)
:通“糖”
16
嗟
(ji
ē
)
乎:唉,叹词。
17
庸(
y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