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
余年寄山水
510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6: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时间不到点-
文言句式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以及主谓倒装
)
、
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②准确分析不同句式的规律,学会知识的迁移。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堂知识讲解、课后练习识记并辨析各种文言句式的特点。
②结合高考原题,了解“文言句式”的规律,准确分析语境。
③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标考试大纲
(
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属于理解层级
B
)
(
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文言句式的种类(五种)
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
是指古代汉语中与现 代汉语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语法现象。
最常见的有
判
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
)
、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
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 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
断。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1.
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2.
要作出判断(判断语气)
。
3.
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
请判断: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
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
陈胜者,阳城人也。
4.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
刘备,天下枭雄。
(直接构成判断)
第一.
“..
.
.
.
.者,
.
.
.
.
.
.也。
”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
,表示提 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
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
”
(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第二.
“.
.
.
.
..
,
.
.
.
.
.
.也。
”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
者
,只用 “也”表判断。
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
《资治通鉴》
)
第三.
“.
.
.
.
.
.者,
.
..
.
.
.
。
”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王安石《游褒 禅
山记》
)
第四.
“.
.
.
.
.
.者也。
”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 种
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r>”
(
《战国策.齐策》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第五.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如:
“刘备天下枭雄。
”
(司马光《赤壁之战》
)
“刘豫州王室之胃。
”
(同上)
“且相如素贱人(司马
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
第六.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处加副词“乃、必 、亦、即、诚、皆、则、
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吾闻二世 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司马迁《陈涉世家》
)译作:我听说
二世是小儿子,
不应该立为皇帝,
应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②
“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
”
(范仲淹
《岳
阳楼记》
)
③“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诸葛亮《出师表》
)④“即今之傫然(聚集的样子)在墓者 也。
”
(张溥《五
人墓碑记》
)⑤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苏洵《六国论》
)⑥“翩翩两骑来者谁?”
(
《卖炭翁》
)
第七.用动词“为”
“是”表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
“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
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 的主语,
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 汉以后作判断词
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张溥《五人墓碑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