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余年寄山水
948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7: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六年级数学题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后札记
姜开军
由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描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
时代 久远,
如何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体会和学习诗歌中流露
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br>这是本堂课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于是在教学中,
我努力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
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搜集与
整理,特别是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的遭遇,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
还要注意的就是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
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
学生感情之间的 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
学生理解上困难。
于是,
我又让学 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
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
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又培养了学
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要的是这样在
学习这首诗歌诗学生才能体会诗人那 种流离漂泊生活的悲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本课 教学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
学生的学习需要广阔的智力背景作支
撑,否则学生的课堂表现只能是 寸步难行、
“呆若木鸡”
。课堂“死气
沉沉”
,我们就常常埋怨学生在课堂上 表现不佳,不善思考,其实问
题主要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背景,< br>没有
体谅到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常常是“一厢情愿”做着自以为是的工
作,
其 实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存在,
我们的教学没有站在学生的立
场上。从“学生”出发,这是一条 最根本的教学原则。
暑假刚过,考虑到学生可能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古诗了,早读课上,领着学生复习《好书伴我成长》上的几首古诗,主要是“边塞诗”
,有
《凉州词》
( 王之涣、王翰)
《出塞》
(王昌龄)
,还有林升的《题临安
邸》
、陆 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边读边随机提一些问题,
感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存在不少的 困难,
尤其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很肤浅。最后引导学生读抄在黑板上的《春望》
,学生虽然一开
始感到比较为难,
但是经过讨论与点拨,
对诗歌的大意以及时代背景< br>有了一定的了解。
以上的复习大概化了半个小时,
学生对这些古诗的
理解与体会 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想的境界,但是,课后我想,如果没有
这半小时,今天的这堂课,也许是“不堪入目” 的。
本课的主要环节有:
一、导入。请学生说说早读课上读古诗的整体感 受。学生的发言是令
人满意的,他们不但能理解诗歌的大意,而且也能读懂诗人的内心。
比如有 一位学生就说,
这些诗歌的作者都希望不要有战争,
希望老百
姓能过上一种和平的生活 。
这个环节化了两三分钟,
我从学生的表现
中感受到他们对学习新课的期待与信心。< br>
二、初读。这首诗的生字不多,在指名学生读的过程中,强调或纠正
“涕”
、
“襄”等字的读音,尤其反复强调“妻子”的“子”读作第三
声,而非轻声。
字词的教 学即使在六年级也是一项基本的目标,不可
放松。
三、解题。学生对题目的字面意思 的理解也不存在多少障碍,难点是
对“河南河北”的理解同今天的“河南(省)河北(省)
”的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