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 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蜡烛的燃烧的探究

绝世美人儿
519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8: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差强人意的拼音)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背景:

长期以来实验探究题是西藏地 区学生的最大弱点,
主要原因是许多学校对化学实验还不
够引起重视,
特别是西藏农牧 区中学化学实验几乎就成了广大师生的最大难点。
本人结合自
己十几年在农村中学任课的教学经 验来看,
很多化学实验课几乎无法正常开展,
主要原因有:
1.
教学进度赶不 上
2.
实验室硬件条件还不够成熟
3.
实验教师素质不够
4.
有的课堂实验对农
村学生的目前现状不太适合等等。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加上长期以来担任化学 实验室管理员的
自己来讲,
一直以来探讨着如何让学生更轻松地感受探究实验的喜悦,
况且如何通过实验来
加强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等问题。
比如,
初中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2

“对蜡烛及其燃
烧探究”这一节课而言,
本来是一节实验开 门课,
对一名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
应该对它
有着蛮高的兴趣。
可是一直以 来有多少老师曾认真的做过这个实验,
有多少学生对有着很深
的印象呢?面对着以上问题,今天 我专门挑“如何检验蜡烛燃烧产物”
为说课的主题,
只想
跟同仁们分享我是如何设计此 课题的教学过程,使自己教的更轻松、学生学的更快乐一点。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化学

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2
二、实验器材

蜡烛

小刀

水槽

烧杯

导管

澄清石灰水

自制教具:

水果罐头

钉子

三、实验创新要求
/
改进要点

验证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活动中,
教材上的实验由于学生操作时候容易烫手或者效果
不明显,
导致及个别学生对此产生质 疑,
为此本人借助生活中的水果罐头作为实验仪器重新
设计了探究活动,
结果学生兴趣 蛮高而且现象明显,
而且自制实验用品来源于生活,
实现实
验装置简约化。

四、实验原理
/
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
利用书 上原实验与自制实验用品相结合,
探究蜡烛燃烧,
培养探究
能力、
提高学生创 新意识。
通过书上给出的信息: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浑浊判断蜡
烛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
根据产生水蒸气判断蜡烛燃烧生成生成水,
根据蜡烛难溶于水具有可
燃性而判 断蜡烛燃烧产生的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
另外将蜡烛放进水果罐头里燃烧,
可以
将产 生的气体密封起来,
排除空气的干扰。
水蒸气在集气瓶中更易冷凝,
密封后二氧化碳不
易逸出,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效果明显。

五、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蜡烛燃烧生成物的验证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交流”的实验 探究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
究的意识,初步学会实验改进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
合作能力 。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的三个环节,
让学生
关注蜡烛燃烧前、中、后的变化 及现象,
从而能够了解到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
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的具 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另外,通过蜡 烛燃烧前后的探究,学生了解到实验探究的
一般步骤有: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 验证→得出结论,
因此也可以说是一节
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r>
七、实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同学们熟悉的蜡烛,并强
调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
段。同学们
!
你们用过蜡烛,你们
也曾观察过蜡烛燃烧的现象,首先

分组观察蜡烛颜色、
闻气味、用小刀切一
小块加入水槽中,观
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

请你们分组观察蜡烛的颜色、
气味、
察现象。

硬度、溶解性等。






















教师:蜡烛火焰分成几层
?
哪一层
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到底变成了
什么呢?

【活动
1

让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
火焰分层情况。



组织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活动
2
】探究蜡烛燃烧生成物


讨论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
手,激发学生对探究
思考

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入
蜡烛火焰中,约
3

后取出观察火柴根被
烧焦情况。

结论:蜡烛火焰

分成三层

【猜想假设】

实验的兴趣。

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
问题,探究的意识,
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归纳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生成什么?

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

力,激发学生探究意
【引入】假设蜡烛燃烧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应如何用实验
验证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知识补充】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指导】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并指
导学生,纠正实验操作要领。

【分析与交 流】
1.
分析烧杯内为什
么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为什么变
浑浊的原因。
【评价反思】

师生共同相互交流书上方案的

可行性,组织学生归纳实验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交流】整理书
识。


通过小组的合作,互
相启迪、 互相补充、
完善探究的设计方
上探究的步骤,开始

案;养成良好的实验

准备探究实验。

操作要点

观察现象,
注意操作。

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
纠正错误


【解释与结论】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水蒸汽和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

教材方案存在的问
题:有黑烟,烧杯易
熏黑;
易烫手

;< br>水雾
不明显;石灰水浑浊
的实验现象,提高表
述能力,感受成功的
喜悦 探究的快乐,激
发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
计,实验评价能 力,
通过小组的合作,互
相启迪、互相补充、
完善探究的设计方

【课堂突破

设计实验】

设问: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验证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呢?

怎么设计实验呢?

不明显等等。

【讨论】可以借鉴书
上 实验的原理,并结
合书上实验的不足
点,组织学生提出自
己的设计思路。

案;

过情境创设,激发学
生的疑问,引发探究
方向。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
导思维延伸,为方案
设计作铺垫。

挖掘学生的想象



教师简要地评价学生的设想,并鼓
激励学生培养自己

励学生的设计。

探究实验设计的习惯

能力,培养学生


【好奇】水果罐头有
然后告诉学生化学来自于生活,今
什么妙用,思考并

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生活中“水果
罐头”的妙用。

【教师演示】

步骤:
1
、将燃着的蜡烛事先用钉子
固定在水果罐头瓶盖上,用干燥的
水果罐头瓶将其罩住,蜡烛燃烧一
段时间后将会熄灭。

想象。




认真观察,并对比

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同时思考自己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
度、多形式设计,

培养创新思维。






3
、将此装置翻转,向水果罐头瓶中

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

石灰水变混浊,证明蜡烛燃烧有二

氧化碳生成。

思考对比,发现改进
装置优点:
1
、材料常 见易得,容易
组装,操作简单。
2
、该装置携带
方便,现象非常明显,而且 受温度
后的实验效果明显,
增强了实验说服力。
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创新意识。




2
、待蜡烛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
的可行性。

原来干燥的水果罐头瓶子内壁上会
有水雾出现,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