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教案)

萌到你眼炸
643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9: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未来的桥-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学跳舞减肥)



























第一单元

中华民风民俗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 生活丰富多彩、
习俗独特。
每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节日、
穿着、
食物、
民居等,
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无不烙印着鲜明的地域 特色、
民族特色,
展现
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随着老舍共 同去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与隆重,
去体味京味儿十
足的春节;
跟着沈从文去品尝 那饱含着浓浓亲情的腊八粥;
到诗人的笔下去体验
古代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
去欣赏有 着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
感受高原
儿女创造的艺术奇珍。

本单元紧 扣
“中华民风民俗”
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习作”和“语文园地”的
部分内容也与民风民俗有关,
学生通过讲述家乡风俗、
交流寓意美好的习俗、

读古诗名篇,
能感受和吸 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也能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民
风民俗文化的兴趣。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本文描绘了一幅幅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民风
北京的春节

民俗画卷,展 示了传统








美< br>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




本文主要讲述了八
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腊八粥









朴、和睦、温馨的生活
图景。

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跟随
作者的描述感受老
北京过春节的隆重
和热闹,领悟民俗
文化的丰富内涵。
揣摩文中描写
八儿的神态、语言、







子,体会八儿迫不
及待想吃腊八粥的
心理变化过程。

1

课时安排

2
课时

2
课时




























本文借三首古诗来
古诗三首

展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
习俗。

藏戏本文以准确的
说明为前提,以形象的
藏戏

描写为手段,通过有 详
有略的描述,展现了藏









力。

介绍自己家乡的风




俗习惯,可以介绍这种
家乡的风俗

风俗的特点,也可以写
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
动的经历。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
交流平台

生明白阅读时要分清文
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要
表达的主要意思。












词句段运用

了解诗歌展示
的传统文化习俗;
感悟作者在诗歌中
寄寓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了解
藏戏的形成及其特
色,体会传统戏剧
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丰富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了解
家乡的传统风俗的
主要特点并介绍清
楚;分清主次,把
重点内容写得详细
一些。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了解文章的主
次、详略 安排是由
解如何用不同的词
作者想要重点表达
语表达同一个意思;了
的意思决 定的;体
解生活中寓意吉祥的习
会运用不同的词语
俗。

表达相同的 意思的
好处;了解传统习
了解行楷的一些知
俗中表示吉祥美好
书写提示

识,提高自己的书写水
的寓意;积累一些
平。








日积月累

行》,领悟古诗中蕴含
的哲理。


2
2
课时

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句。





























1
北京的春节
< br>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
同的民族过春节,
都 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本文的作者——著名
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
用充满京味 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过春节时





的民风民 俗画卷,
展示了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表达了他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 按时间顺序,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描述了大量
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 。文章的语言表达
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
的心 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教学中,教师
可引导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 和热闹,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
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 法,
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1.
会写
15
个生字,重点理 解“万象更新、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
灯结彩”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感受节日的热闹气
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 和传统文化。

3.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引导学生随作者的描






2
课时








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


重和热闹,理解民俗文化



的丰富内涵。



揣摩文章语言,
学习作< br>者为突出老北京过春节的
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1.
会写“蒜、醋、饺”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万不
得已 ”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感受春节的热闹、
喜庆气
氛。


3




























1.
读写并运用生字新词。

2.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贴春联、
放鞭炮、
吃团 年饭的图片,
创设情境,
唤起学生对春节热闹、
喜庆气氛的回忆。

导语:
春节是中国人民心中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它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是祭
祀 怀亲的日子,更是尽情狂欢的日子。在春节里,所有中国人民都沉浸在热闹、
喜庆、欢乐的气氛中,人们 争相置办年货、贴春联、准备年夜饭、拜大年……同
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2.
播放童谣,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预设:
童谣读起来 朗朗上口,
学生通过听童谣能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大致情
况,
再结合自己印象中过春节 的经历,
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师就可以
顺势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3.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北京的春节。)

过渡:
现在, 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
节,感受老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 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老舍

1899

1966


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小说家、著名作
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也是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的作家。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他创作勤奋,共创作了
20
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4




























春节

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
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
一直到正月十
五结束,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的历史悠久,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
头岁尾的祭神 祭祖活动。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
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是最
具文化内涵 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2.
自由朗读课文,
把课 文读通顺。
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
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
)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加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腊八






















灯火通














骆驼




预设:
本课的生字较多,但难写的字不多,学生可自主学习。 教师检查时可
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字义并组词,提示易读错的字音、易写错的字形。


需注意的字音:

“醋、擦”是平舌音,“眨”是翘舌音,“拌、贩、摊”是前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拌”
的部首是
“扌”
要和
“伴、
绊、
畔”
区别开;
“彼”
的部首是
“彳”

不要写成“亻”。


2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 词语的意思,如“掺和、零七八碎、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光景、截然不同、娴熟、分外”等。

预设:
本课主要表现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与喜庆,
文中有许多描写热闹
场 面的词语,如:万象更新、悬灯结彩、灯火通宵、日夜不绝等。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 上,
尝试运用本课中学习的词语来描绘一个热闹的场
面。


3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地方。


1
)学生 给段落标上序号,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北京过春节的。
(时间顺序。)

预设:
文中有许多提示时间的词句,如“腊月的初旬”“腊八这天”“腊月
5




























二十三过小年 ”“过了二十三”“除夕真热闹”“初一的光景”“元宵节”“春
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画出这些词句,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了。
(教师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
—除夕——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2

整体感知: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
隆重、
喜庆。



3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课堂,相机点拨。

2.
理清文章脉络。

过渡:
春节像一场大戏,
在腊八粥的 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随着鞭炮的
繁响、元宵的上市,这场大戏的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到来。 请同学们按照年前、过
年、
年后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给课文划分层次,
并 想一想每个部分分别写了
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第
1

7
自然段):介绍了从腊月初旬开始到除夕之前,人们为
过 年做的准备。

第二部分(第
8
自然段):详细地描绘了老北京除夕的热闹场景。

第三部分
(第
9

11
自然段)

写了元旦到正月 十五前这段时间人们的活动。

第四部分(第
12

13
自 然段):详细描写了元宵节到来之时,到处张灯结
彩的热闹场景。

第五部分(第14
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
新的工作中去。

3.
默读填表,初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预设:
北京的春节从 腊月初旬开始,
到正月十九结束,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
里,
老舍先生具体写到 了哪些过年的习俗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填表的形式
将时间和习俗一一对应呈现。
在填写表 格的时候可以和同桌合作,
然后汇报交流。
填写表格示例如下:





6




























时间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风俗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过小年,放鞭炮,祭灶王

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
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残灯未庙,春节结束

4.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喜庆气氛。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留下悬念。

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了解
了老北京过 春节的习俗,
还划分了文章的层次。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
一个多月的
时间,< br>老舍先生仅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
就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热闹喜庆、
欢乐祥和的春 节。
那么这五个时间段的活动哪些写得详细,
哪些写得简略呢?这
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些问题留待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探讨。

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
)积累本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2
)积累文中描写热闹、喜庆气氛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 “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
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7

未来的桥-


未来的桥-


未来的桥-


未来的桥-


未来的桥-


未来的桥-


未来的桥-


未来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