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玛丽莲梦兔
799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9: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缩句练习题及答案-
教材分析:
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结构全文。作者先介
绍北京的春 节从腊月初旬
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
春节的充分准 备。紧接着,
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
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br>吃团圆饭、
守岁;
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
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 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情趣盎然,
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
脉络清晰,
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动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
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 春节的心情,
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
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准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
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 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老北 京春节的习俗,
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理解节日习俗中的
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学会场景描 写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各地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内容,展开以下阅读实践:
1.
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
识记字词, 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搜集相关作者老舍和相关春节的资料。
4.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5.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
你还 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
请写在书上。
一、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
组织学习“单元导读”
,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
“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
”春节是我们中
国人最隆重最 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关于
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
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春节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由地 朗读课文,
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
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
号并交
流。
2.
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
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
解的地方
,等会儿提出来。
(二)交流汇报。
1.
认读生字新词
腊八粥
蜜饯
掺和
黏稠
通宵
小贩
蒜瓣
指导书写:熬
榛
2.
读准字音
蒜(
su
à
n
)瓣
栗
(l
ì
)
子
风
筝
(zh
ē
mg)
3.
读准多音字。
当铺(
p
ù
)
铺(
p
ū)路
4.
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5.
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
1
)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
2
)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 节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
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
后以四人 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
(课件出示表格)时间
风俗
习惯
(二)生汇报填表内容,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 开始,
到了什么时候,
春节就结束了?北
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