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别妄想泡我
606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10: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吹牛台词-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固始汗)
1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


13
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br>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br>(
《为政》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r>”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 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
解释下列划线字。

4
分)


1
)不亦说乎


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
)是知也


4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
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2

)
3.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宋 开国丞相赵普曾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3
分)


2.

郑人买履


8
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
分)


1
)郑人有欲买履者


2
)至之市而忘操之


3
)先自度其足


4
)宁信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2
分)


3.


蝂传


f)
)蝂(
b3n
)者,善负(背)小虫也。行遇物,辄(
zh6
)持取,印(
2ng< br>,同



,高高抬起)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 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
zh@
,绊倒)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
行, 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
sh@
,爱好 )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地,黜(
ch)
罢免)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越发)甚,以近于危坠 ,
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1.
解释下列划线在语境中的意思。

①卒踬仆不能起(




②苟能行(




2

③又持取如故(




④亦以病矣(




⑤又不艾(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
)其背甚涩,物积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2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蓄其不积。


3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4
)亦是哀夫!

3.
概括本文的中心大意。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br>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 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
为丘 ,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 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 数十,驱之别院。

(二)处慎其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
之室,久 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
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
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
与之化矣。 丹
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相同的两项是(
4
分)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
分)


1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
从《童趣》这故事中, 你认为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4
分)

5.
《处慎其所》中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读了这段话后 的
感想。

3
分)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10
分)

不计人过

吕蒙正
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
入朝堂,有朝士< br>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
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 ,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
“一知其姓名,
则终身不能忘,固不 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
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
944

1011

: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
用“
/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
分)

时人皆服其量。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3
分)

①计(



②是(



③佯(










3

3.
说说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3
分)

4.
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
分)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10
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
萧氏子至京师
,因谒公,公约 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
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 蔬
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
,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






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
zhu
à
n

:
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
(lu
á
n)
: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1.
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1
分)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3
分)

①去(



②置(



③箸(



3.
说说“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的意思。

3
分)

4.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 )


7.


18
分)

华 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
王之优劣。

1.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2
分)

歆辄难之(






宁可以急相弃邪(



携拯如初(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
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幸尚宽(



王欲舍所携人(



既已纳其自托(



3.
下列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4
分)

A
宁可以急相弃邪

是以谓之“文”也

B
王欲舍所携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传一乡秀才观之

D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4.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5.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
分)


8.

童趣

沈复


1
)余 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
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 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
4

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4)
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之“山”指的是

所倒的“树”指的是


3
分)

2.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9.

盲人摸象(
9
分)

有王告大臣:
“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


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即唤 众盲问之:
“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
如萝菔①根”
;其触耳者言象“如箕”② ;其触头者言象“如石”
;其触鼻者言象“如杵”③;其触脚者言象“如
臼”④;其触脊⑤者言 象“如床”
;其触腹者言象“如瓮”⑥,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注释:①【萝菔】
:萝卜。②【箕】
: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③【杵(
ch
ǔ)

: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于舂

ch
ō
ng< br>)米等。④【臼(
ji
ù)

:用石或木制成的舂(
chō
ng
)米的器具。⑤【脊】
:这里指背部。⑥【瓮(
w
èng


: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1.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4
分)

示:
______
以:
________
即:
_________
类:
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大王即唤众盲问之:
“象类何物?”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4.
“盲人摸象”中的“盲人”真的 是指“瞎子”吗?你能再举一个和“盲人摸象”意思相近的成语吗?(
1
分)


10.

文言文阅读(
18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 鹤也;昂首观之,
___________
。又留蚊于素帐
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 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____________
,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 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
为 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__________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 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童趣》作者是
_ _____
朝著名文学家
________
,课文选自《
________< br>》

3
分)

2.
补出横线上的内容。

4
分)

3.
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对其进行注音和解释。

2
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音:
_ __________
义:
_______________
4.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2

)
故:
________
以:
________
然:
_________
方:
________
5.
与例句“拔山倒树而来”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3
分)

6.
翻译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2
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童趣》一文“趣”在哪些地方?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分点概述。这些表明童年的作者是个怎 样的孩子?(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5

文言文阅读。

19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1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br>

6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论语》


经典著作之一,
记 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与
《大学》
《中庸》
《孟子》
合称 为
《四书》

孔子,名

,字



时期鲁国人。

2
分)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
分)


1
)不亦说乎






2
)诲女知之乎






3
)是知也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分)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死而后已(



4.
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5.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
“吾有车而 使人不
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地名,在浙江嵊县。③何……为:
干什么。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分)

皆(



而(



之(



遂(



2.
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
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2
分)



13.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

2.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6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
分,每 小题
3
分)

山市
(

)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 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 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
指数,楼愈高,则明愈 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或凭或立,不一 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
早行者,见 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顾惊疑顾:看

B
.始悟为山市始:才

C
.惟危楼一座危:危险

D
.或凭或立,不一状凭:靠着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始悟为山市知之为知之

B
.尘气莽莽然然数年恒不一见

C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任重而道远

D
.邑八景之一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所说的“山市”
,与“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B
.山市出现的高潮阶段是危楼的出现。

C
.本文是以时间的线索来描写山市的变化,有许多表时间性的词语作为提示。

D
.将“山市”说成是“鬼市”是作者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祟。


15.

文言文阅读(
12
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 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也?”丞 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
“汝胡⑥不早
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想到好的句子。④波险处:书法中笔
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喜欢、爱好)

B
.使侄录之(让、叫)

C
.皆讥笑之(都、全)

D
.致余忘之(剩余)

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1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
)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3.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4
分)


16.

阅读古文《童趣》
(11

)
7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 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凸者
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词。

4
分)

①项为之强(



②果如鹤唳云端(



③方出神(



④驱之别院(



2.
翻译句子。
(2

)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
与例句“驱之别院”中

“之”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 )

2
分)

A
.昂首观之。

B
.心之所向。

C
.故时有物外之趣

D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br>4.
有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就有一个美妙的世界。你还能想到哪些与文中的物外之趣相似的且富有 童趣的情形?
请写在下面。

3
分)


17.

阅读古文《陶侃惜谷》
(9

)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 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
田,而戏贼②人稻!
”执而鞭之。故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4
分)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汝既不田(



③执而鞭之(



④故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
翻译句子。

2
分)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3.
你觉得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分)


1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2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2
分)

A
.余忆童稚时()

B
.鹤唳云端()

C
.徐喷以烟()

D
.青云白鹤观()

2.
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句子(
4
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
分)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分)

8

4.
选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
2
分)

5.一位哲人说:
“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 里为什么会变得趣
味盎然?(
2
分)


19.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 br>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
邱,凹者 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
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 之别院。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4
分)

①:则或千或百

②:项为之强

③:徐喷以烟


:
鞭数十:


2.
翻译下列句子

(2

)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
找出文中一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3
分)

成语:

解释:

4.

3
分)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
1



2



20.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 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 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4
分)

子(

)无敢食(

)我也

故(

)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2.
翻译文中划线句:


2
分)

3.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
,
现在常用来讽刺


的人。

3
分)


2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4
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 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
分)


1
)寒雪日内集(




2
)俄而雪骤






3
)公欣然曰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2.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
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2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吹牛台词-


吹牛台词-


吹牛台词-


吹牛台词-


吹牛台词-


吹牛台词-


吹牛台词-


吹牛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