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余年寄山水
714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10: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教学案例
分析
————————————————————————————————
作者:
————————————————————————————————
日期: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堂课的设计是以个性化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的。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 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和改组,
为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
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用 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
为主要学习方式。
课堂结构个性 化,
让学生在探究中展现个性,
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展。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
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
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 功。
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
1
、学生通过上一节的 学习,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基本上掌握了通项公式,会
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解题,因此 只要简单地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就可引入新课;
2
、几何能直观地启迪思路,帮助理 解,特别是对于职中类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
是处于模糊阶段,因此,
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 理解数学,
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
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 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
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
、学习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本 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地观察、讨论、归纳、反思来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发现
问 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1
)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
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
(
2
)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求和。
2
、能力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
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br>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学会
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