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试题全套
别妄想泡我
969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14: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茶山情歌歌词-
1
、守
时
1799
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
p
ò )芬的小镇去
b
à
i
f
ǎ
ng
朋友威廉·彼特< br>斯。他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
3
月
2
日上午
11
点钟前到他家。
康德是
3
月
1
日到达珀芬的,第二天早上 便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彼特斯家。朋友住在离小
镇
12
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
小 镇和农场中间隔了一条河。
当马车来到河边时,
车夫说:
“先生,
不能再往前 走了,因为桥坏了。
”
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发现中间已经
du
à
n
li
è了。河虽然不宽,但水很深,而且结
了冰。
“附近还有别的桥吗?”他
ji
ā
o l
ǜ地问。
“有,先生。
”车夫回答说,
“在上游
6
英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桥。
”
康德看了一眼怀表,已经
10
点钟了。
“如果走那座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农场?”
“我想要
12
点半钟。
”
“可如果我们经过面前这座桥,最快能在什么时间到?”
“用不了
40
分钟。
”
□
好
□□
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农舍里
□
向主人打听道
□□
请问你的那间破屋要多少钱 才肯
出售
□□
“您会要我
ji
ǎ
n l
ò
u
的破屋,这是为什么
?
”农夫大吃一惊。
“不要问为什么,您愿意还是不愿意?”
“给
200
法郎吧!
”
康德付了钱,然后说:
“如果您能马上从破屋上拆下几根长的木条,
20
分钟内把桥修好,
我将把破屋还给您。
”
农夫把两个儿子叫来,按时完成了任务。
马车快速地过了桥,在乡间公路上飞奔着,
10
点
50
分赶到了农场。在门口迎候的彼特
斯高兴地说:
“亲爱的朋友,您真准时。
”
1
.看音写词
b
à
i f
ǎ
ng
ji
ā
o l
ǜ
ji
ǎ
n l
ò
u
du
à
n li
è
2.
在“
□
”中填上合适的标点。
3.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天,德国哲学家
计划去
,
说好
见面。走到半路时发现
。康德花费了
,
请
帮忙,终于
。
4.
上游本来还有桥,可康德为什么不过?
5.
读了本文后,我们应该向康德学习遵守(
)
、讲(
)
,说到做到。
2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总裁。他之所 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
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
qi
ó< br>ng
)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 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
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有富 兰克林、政治
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
为了思考
□□
□
为了思考
□□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这样就能找 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像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是(
)吃
惊(
)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 籍。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
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 。日子一天天过去
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伟人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 等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
“你怎
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
“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
”
(
“
)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
(
)做一棵荒丘 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
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
”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
1.
根据词义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形容名声很大。
(
)
反复思考推求。
(
)
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
)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
2.
在文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3.
这篇短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很多,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从小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长大了才能有出息。
B
.从小要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C
.比尔·盖茨是个逐字看书、爱思考的人。
D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4.
改写句子,不改变句义
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伟大的志愿。
5.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不但……而且……
既……又……
与其……不如……
因为……所以……
6.
课文是(
)结构,尾段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3
、鲁迅
1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2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
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
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 是坐
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3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
○
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 了要做什么。病稍好一些,就
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 不停地用笔作武器,
同敌
人战斗。
他在逝世的前三天,
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 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
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 间。
4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 不叫别人等他。
○
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 时赶到。他曾经说起:
“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
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
”
1.
仔细阅读文章,按要求划句子
(
1
)用“
”直线划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
2
)用“
”划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排比句。
(
3
)用“
”划出鲁迅说的互相照应的话。
2.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
1
)文章
2
、
3
自然段是写鲁迅爱惜(
)
,第
4
自然段写他珍惜
(
)
,这两部份内容是用“
(
)
”这句话
自然地连起来的,这就是(
)句,它的作用是承(
)启(
)
。
(
2
)第三自然段写了“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 那一天”的事,有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更
能体现这一点,它们分别是(
)
、
(
)
、
(
)
。
(
3
)文中有四个四字词语是:
(
)
、
(
)
、
(
)
、
(
)
、
3.
读原文理解句子,选出正确答案
< br>(
1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意 思是:
(
)
A
.不知道哪里有天才。
B
.世上没有天才。
C
.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懂得珍惜时间的人就是天才。
(
2
)
“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 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
是因为(
)
A
.他不需要太多的睡眠时间。
B
.他有通宵工作的体力,从不知道什么是累。
C
.他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完成,极为珍惜时间。
4
、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我们三年级学习的《
》一文的主题相近,告诉我们只有
(
)的人,才能(
)
。
4
、
的维克托
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
维克托和同学们熟悉以后,就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段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 扑灭
一场火灾,又怎样从河里救
起一个快要淹死的孩子,大家都信以为真。
有一次,
班上的同学要排演一出话剧,
不 料扮演主角的学生突然病了,
大家发起愁来。
“我
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 br>”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
心底里感激他。
到演出那一天,一切准备就绪,幕也报过
了,可是 维克托还没来。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
的蚂蚁,找遍校园的每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不约而同地寻找维克托 。而他竟跟往常一样,安闲
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你昨天为什么不来演戏?”
“忘了。
”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这样重要的事情难道也会忘记?”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 。同学
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维克托,以示对他惩罚。
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但是他终于领 悟到说大话是最
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1.
根据短文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
维克托吹了三个牛,分别是:
(
1
)
(
2
)
(
3
)
3.
第
2
自然段中从“
”这个词我们就能知道维克托是在说大话,文章中还有以下
几个四字词语:
、
、
、
、
。
4
.按要求找句子
(
1
)用直线划出比喻句。
(
2
)同学们对维克托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用括号在文中标出。
(
3
)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曲线在文中划出。
5.
改写句子不改变句子原意
这样重要的事情难道也会忘记?
5
、推
敲
唐代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
贾岛就把 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 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
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 “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
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 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
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 纷纷避让。贾岛
骑在毛驴上比比画画,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
“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
“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 大驾,求您宽恕。
”
接着,贾岛就把自 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用“推”好,
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 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趣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
说:
“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 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
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
‘敲 ’字更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
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