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绝世美人儿
905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15: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孤独一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注释
|
翻译
|
赏析
|
讲解
【作品简介】
《草 》
(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
)由白居易创作,被选入《唐诗
三百首》
。这是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br>“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
”
却作为一种
“韧劲”
而有口皆 碑,
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更
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草》
(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
)
1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赋得:凡是指定 、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
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年
。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王孙:贵族,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 :
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借用
《楚辞
;
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 归,
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2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 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
,
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 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
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 br>;
招隐
士》
: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
但含意深刻,
常用以比喻进步的
东西具有顽强 的生命力。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
目。
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 南到长安
(
即今天的西安
)
考举人,拿着
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 名士顾况。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
“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
!
”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
读到这首
《古原草》
,
不由得赞叹道:
“能 做出这样的诗语,
居亦易矣
!
”
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
(
见张 固《幽闲鼓吹》
)
。
唐人的咏物诗,
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 者的本意。
白居易
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
《古原草》这
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
几乎都在写草,
实 是借草取喻,
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
时的绵绵情谊。
情深意切,
所喻尤为巧妙,
不愧为、
白居易的成名作。
起句实赋草字,在一望无际的古 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
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3
实写来,
看似无奇,
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 自
然规律。而作者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我们造成一种春草繁
茂的印象。
《诗 经
;
王风
;
黍离》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张 衡《西京
赋》
:
“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
“离离”是用来描写一种 果实累累,枝
繁叶茂的状态。
所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二 句的重点在
“荣”
,
而不在“枯”
。这就为下面的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作了
铺垫。
据说此二句尤为顾况所赏识,
原因在于它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
强生命力,
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
同时也象征人在
逆境中顽强拼搏 ,奋发向上的精神。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极言春草的茂盛、原野的阔远及春
日的和煦。
“古道”
、
“荒城”紧扣题中“古原”
,用人事的代谢与 自然
界的光景常新作对照,以“侵”
、
“接”二字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
的 景象,传神写照,可谓善于体物.末句卤草关合人事,远送王孙。
王孙借指作者韵朋友。
用春草 之繁茂借喻别离之情的传统,
由来已久。
《楚辞
;
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江淹
《别赋》
: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 何
!
”至白居易
则极尽描绘春草繁盛之能事,
而结句用,
“又送王孙 去,
萋萋满别情”
,
将抽象的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语如在目前 ,
魂销黷黯,
不胜其苦。
当初受到顾况的如此赞赏,
也就不奇怪了。
原
载:
《白居易诗歌赏析》
【讲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