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10各个数

巡山小妖精
933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20: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经典段落-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zcsppt)

一年级数学:
1

10
各个数

教材设计了一幅校园的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可以直观数
1

10

数的人和物的信息资源。同时出示了
1

10
各数及对应的代表性人或物。有利于学生认读
1

10
的数。教材内容较开放(各种数量的事物< br>不止一种)。可让学生从不同的类别去数数。渗透了分类,对应、统
计等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主 动参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
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感知
1

10
各个数。

2
、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建议】


1
、口头数
1
10
,先个别数(了解学情),再集体数(使少数不
会数数的同学跟着数)。


2
、看图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教材上的图画。师问:你发现
了什么? 有多少?教师可以把图中的人和物按同一类依次出现,便于
学生观察数数,同时教师板书如
P4

5
的数和物的对应集合图。



1 / 19

3
、合作交流充分地数。观察全幅图,同桌同学合作讨论:
1
还可
以表示什么。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
分地发言,培养学生倾听他 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4
、认读
1

10
的数。


5
、数数教室周围的人和物。


6
、走出教室,数自己校园中的人和物,增加对自己校园的了解。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有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把比大小安 排在
第三单元的
1

5
的认识中,教学内容较开放。教材在学生已经 积累的
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根据儿童认知规律,
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故 事情境,提供学生观察合作操作的机会,有利学
生体验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安排了做 一做和相应
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探究观察事物和体验比较的
基本方法。本单 元并不是纯碎的知识性学习,更注重一种体验性的活
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下面分节来谈 。


一、比多少


教材
P6

7
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可比的对
象较多。如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苹 果与红萝卜、凳子与桌子、蝴

2 / 19

蝶与小鱼、一条小河与一座 桥、房子中的门与窗等等,还可以交错地
比。教材的做一做中的第
1
个内容是摆铅笔和 笔记本、梨和苹果,用
对应的方法比同样多。第二个是摆圆片和三角形、摆小花的活动。让
学生 体会多、少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使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探究活动,初步知道同样多、多、
少的含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 少。


2
、初步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
、渗透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建议】


1
、可用
1
课时完成
P6

8
的内容以及
P11
的练习一中的第
1

4
题。


2
、同桌同学合作交流,观察
P6

7
的主题图 ,互相讲故事,发现
哪些东西?

数一数有多少这样的东西?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 说一
说:每只小兔搬
1
块砖,刚好没有多余,也就是说:
1

1
,我们就说
4
只小兔和
4
块砖同样多,教师可以借以图片和文字 同样多进行对应板
书。一头小猪搬一根木头,木头多一根没有小猪搬,也就是说小猪头
数比木头 少、木头根数比小猪只数多,同样板书。让学生较直观地感

3 / 19

悟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样东西的同样多、谁多、谁少,初步感知同样
多、多、少的含义。


3
、让同学通过摆学具来对小兔与萝卜,小猪与苹果进行比较,说
一说什么 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说说用什么
方法进行比较。再小组合作,找出主题图中的 其他物品的比较结果。


4
、做一做中两题都是通过摆学具来比较多少的, 方法可以是一一
对应,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凭直觉比较。两个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比
我多也就是 我的比你少。


5
、练习一中第
1
题是直观的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第
2
题排列不
是一一对应,头尾对齐,让 学生说出疏密不同,排得疏的公鸡少,排
得密的鸭子多。可以用多种方法比较。第
3
题不对应比较,可以从第

2
排的
2
个蛋糕比
1
个蛋糕多的方法。第
4
题比较方法也是多种
的,让学生反馈多种思考方法。


6
、让学生会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比比身边的
实物。


二、比长短、高矮


【教材分析】



4 / 19

远近、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问题。只是在实 际生活
中,我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叫长短,把竖着放的物体叫高
矮。因此教材把这部 分内容排在一起教学。教材呈现的情境是两个小
朋友比纸条的长短,用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的长短。还有 把铅笔底端
戳在桌面上进行比较。做一做中有两人比手臂的长短,比手指、比绳
子的长短。引导 学生自由选取物品进行比较,比高矮的内容都是通过
比身高的活动让学生感知高矮的含义。做一做的排队 渗透了相对性的
数学思想。教材为这部分内容配置了练习一中的第
5

9
题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初 步感知物体之间有长短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
长短、高矮的方法。


2
、通过比较身边实物的实践活动,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
、本节
P9

10
的内容和练习一的
5
道题可以分
2
课时完成。


2
、首先感知物体有长短之分。学生分小组,教师提供各种学具
(如尺子、铅笔、纸条 、小棒等),让学生观察两件或多件同类长短
明显的学具,说出哪个长哪个短。



5 / 19

3
、通过合作操作的数学活动,体验比较方法。 先看一看情境图怎
样比,自己用学具做一做,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进行较多的比较活动。
体会直接 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


4
、感知高矮。教师可以制作高楼与低层平房和 高树与矮树的情景
图。让学生观察发现房子有高矮、树有高矮。由学生举出平时见过的
高矮实例 ,问:什么与什么比?谁高?谁矮?你怎么知道?


5
、组织有效的数学活 动,学会比较方法。教师可在讲台地面上摆
一块厚木板,叫两个学生上去演示。一个站在地面上,一个站 在木板
上,讲台桌把学生的下身遮住,让学生说出谁高谁矮,再让这两个学
生掉换位置,然后说 出谁高谁矮(要有明显的相反结果)。给学生产
生悬念,最后二位学生站在同一平面比较,学生说出比较 结果。教师
引导学生说出高矮结果的不同是什么原因。以此使学生理解比高矮时
要站在同一个平 面上,身子要直。


6
、学生分小组排队活动,感悟高矮的相对性。


7
、练 习一有关练习题说明。第
5
题可以用物品占格子的多少来比
较。第
6
题,蛇与鳄鱼首尾相对,而蛇是弯曲的(长)。联系实际问
题,两条道路起点和终点相同,领会中间是曲 线的道路长的结论。第
8
题摸高活动可以是动态跳起来(做记号),也可以是静态的,让学生< br>做一做。第
9
题的(
1
)纠正不正确的比较方法,(
2
)是由尺子或绳
子比较不能直接比较的两个物体的长度,(
3
)先猜一猜,强调比较 的
方法。


6 / 19


8
、做 游戏,综合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分小组自由活动,比较
身边的实物。教师可以提供三个或三个以上同 类学具进行小组操作,
互相比较,让学生说出谁与谁比,怎样比,结果呢?再与第三个比,
结果 呢?渗透相对性。师问:你是高还是矮?引导学生说与谁比是
高,与谁比是矮,你能使自己变高吗?(站 在矮的旁边比就高了,渗
透可变性)。


9
、教学过程设计可分为 初步感知
--
直观比较
--
操作练习
--
发展新
知 几个层次来教学。


【本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个例材料,
需要教师实践,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如教材出示的比身高情境图,
高矮不明显,不利于学生感知高矮。做一做中的排队,因学生身高差异不大,内容也欠丰富。需要教师利用这个空间,搜集信息资源来补
充。

2
、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探究数学。在学生对多少、
长短、高矮有初步感知后 ,对比较方法和相对性缺乏认识。教师作为
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精心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活动情境, 促使他
们主动地合作操作,探究比较方法,体验过程。



7 / 19

3
、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本单元的知识融贯于学生身边
的 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猜想、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构建数学模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乐 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
5
以内的数的认识,
5
以内数的< br>加减法。教学安排是先
1

5
的加减法,然后教学
0
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结构表如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数感和符 合感的最基础的知识。认数
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
数的难点,也有利于掌握
5
以内的加减计算。教材适当渗透集合、对
应、统计等知 识。(
P14

P15
看图数数时,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把
每一 类看作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一一对应。
又如
P17
猴子、 梨、桃子、香蕉的对应排列成象形条形统计图)。教
材还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如
P15 < br>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边
形以及后面的圆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图形的特征。教学材料 的选
取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呈现方式是设置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便于儿童在具体的事物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体
验过程,抽象出数学问题, 体会数学的价值。新课标中的对提倡计算
方法多样化在本单元已经得以体现。下面分小节谈。


一、
1

5
的认识



8 / 19

【教材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有:1

5
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
小、序数的含义、数的组成 。将一个个知识点以较形象的标题单列出
来。如
P15
的野生动物园主题图,让学生 经历数具体的人和物的过程
抽象出数,突出基数含义的领悟,便于认读。
P16
在计算器上拨珠和
点子图,让学生领会从
2
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加
1
得到,理解数的顺序。
P17
以比大小为标题,先用一一对应排列出猴
子和三种水果进行比较,引出关系符合=>和<。P18
的第几,在数
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
P19
以几和几为标题教
学数的组成。通过老师和两个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摆小花活动学习
4

内各数的组成,再小组合作探索
5
的组成以及规律。
P21
的练习二是
配合这部分内容而设计的。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认、读、写
1

5
的各个数,会用
1

5
的数表示物体
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br>

2
、使学生掌握
2

5
数的组成。

< br>3
、使学生认识><=的符号含义,并知道用关系符号词语来描述
1

5
以内数相互之间的大小。


4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9 / 19

经典段落-


经典段落-


经典段落-


经典段落-


经典段落-


经典段落-


经典段落-


经典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