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恐龙简介
玛丽莲梦兔
831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20: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幼儿角色游戏-
霸王龙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史上最庞大的陆地肉食性动物之一,最著 名的食肉恐龙,最晚出现的恐龙
之一,体长
11.5
~
14.6
米, 最大顺弯体长
15.3
米,平均臀部高度
4.3
米,最大臀膏
5.2
米,最高
6
米(从地面至
头部),平均体重
8
吨,最重14.86
吨,头部长度
1.2
~
1.55
米,咬合力有史以来 居陆地生物第一,可达
120000
牛顿左右,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距今约6850
万年到
6550
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
灭绝事 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
翼手龙
翼手龙侏罗纪晚期的 翼龙类,短尾,头长,中间一些种体型大小如麻雀,另外一些可大到像鹰一样,两翼开展
可达
3 0
~
70
厘米,
以昆虫为食,
有些可能觅食鱼类,
在分类上 并不真正属于恐龙,
而只是恐龙的近亲,
并且有“不
存在”这种称呼。翼龙类是唯一发 展呈具有强劲飞行能力的爬行动物,如鸟类一样的展翅飞翔于天空,追逐和捕食
猎物。
三角龙
三角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 br>6800
万年前到
6500
万年前,和暴龙生活在一
个时期、同一个地 方,最晚出现的植食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
在通俗文 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且根据新近发现的化石表明,霸王龙与三角龙确实会发生打斗。
隙龙
隙龙发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加拿大的艾伯 塔省,意思是“没有鼻角的脸”,因为发现它的科学家认为它没有鼻
角,但以后的事实表明它长着角,隙 龙全长
9
米,脖子上和肩上都是褶皱,在它的眉骨上也有两只长长的角,食草
龙,生活 在白垩纪末期的湿地里,即现在的北美西部地区。
梁龙
梁龙是 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所发现,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
部 ,
时代可追溯至
1
亿
5000
万至
1
亿
4 700
万年前,
个体最长可超过
30
米,
体重约
10
吨左右,
鼻孔位于眼睛之上,
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原角龙
原角龙是种四足恐龙,头部后方有大型头盾,没有角,头盾由大部 的颅顶骨与部分的鳞骨所构成,头盾本身则
有两个颅顶孔,而颊部有大型轭骨,大小与形状随者个体而有 所不同,有些标本有短小的头盾,而其他的头盾接近
头颅的一半长度。有些研究人员将头盾的不同大小与 形状,归因于两性异形以及年龄变化,生存于上白垩纪坎潘阶
的蒙古。
腕龙
腕龙属于蜥脚下目,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身体结构像长颈鹿,有着长前肢,颈 部高举,有个长脖子、小脑袋
和一条短粗的尾巴,走路时四脚着地,前腿比后腿长,每只脚有五个脚趾头 ,每只前脚中的一个脚趾和每只后脚中
的三个脚趾上有爪子,牙平直而锋利,鼻孔长在头顶上,成群居住 并且一块外出,生小恐龙时不做窝,而是一边走
一边生,于是这些恐龙蛋就形成了长长的一条线,不照看 自己的孩子,吃东西时不咀嚼就将食物整块吞下。
剑龙
剑龙为 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
根 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
12
公尺长和
3.5
公尺高,重达
6
吨,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
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br>
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全长约
22
米,体躯高将近
14
米,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
数亦多达< br>19
个,
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
另外,
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
最长颈肋可达
12.1
米,
与颈椎相比,
背椎、荐椎及尾椎相对较少 ,与雷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
迷惑龙
迷 惑龙可能重量达
26
吨,而大约体长
21
~
23
米,脖子< br>6
米长,实际上比体躯还长,尾巴大约长达
9
米,站立
到臀部大约4.5
米高,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真像是高耸入云,可能生 活在
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生存年代为侏罗纪晚期。
肯龙
肯龙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剑龙类的一种,头小体长,后腿比前腿长,背 脊前部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
后部有两排骨质刺棒,如果遇上食肉恐龙来侵犯会挥动尾巴,用刺棒回击。 全长
4.5
米,身高
1.5
米,论个子只跟
现在的水牛差不多,与“ 标准”的剑龙相比不光是个子小,背上的骨板也显得狭窄尖长,从腰部到尾端变为尖细的
骨刺,在臀部的 两边,还有一对横向伸出的大角。
恐爪龙
恐爪龙是驰龙科恐龙 的一属,
身长约
3.4
米,
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中期至阿尔布阶早期,
距今约
1
亿
1500
万~
1
亿
800万年前,因为它的后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镰刀状的趾爪,在行走时第二趾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
三、
第四趾行走,
一般认为恐爪龙会用其镰刀爪来割伤猎物,
但近年就迅猛龙重建模型 的测试显示这爪作刺戳之用,
而非割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