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马门溪龙
巡山小妖精
563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20: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写信的结尾-
合川马门溪龙即马门溪龙。
中国发现的最大的
蜥脚类恐龙
,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重庆市合川区马门溪而得名。
此属动物
全长
22
米, 体躯高将近
4
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
颈椎
长,
且颈椎数亦多达
19
个,
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
另外,
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
(最
长颈肋可达
2.1
米)
。与颈椎相 比,背椎(
12
个)
、荐椎(
4
个)及尾椎
(35
个
)
相对较少。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身体构造
3
物种特征
4
物种探究
5
发现过程
6
最新发现
7
物种历史
8
物种进化
9
重要性
10
古生物学与古生态学
1
基本信息
食性
:
植食
马门溪龙(赵闯
绘)
生存时代:
晚侏罗世
分布
中国蒙古
释义:
马门溪龙意为在马门溪发现的
恐龙
。
分
类
:
在
19
72
年
杨
钟
健
与
赵
喜
进
的
马
门
溪
龙
研
究
中
,
曾
提
到
了
马
门
溪
龙
科
(
Mamenchisauridae
)
。而在
2002
年,
Wilson
建立了峨嵋龙科(
Omeisauridae
)来取代马 门
溪龙科,并包含
峨嵋龙
与马门溪龙两属。
[1]
天敌:
永川龙
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它是一种大型
肉食性
恐龙,全长 约
10
米,站立时高
4
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程三角形,嘴里长满了 一排排锋利的牙齿,
就像一把把
匕首
。它的脖子很柔软,但尾巴很
马门溪龙化石
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翘 起的尾巴可作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灵活,指
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 br>永川龙
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
可能像今天的
豹子
和老虎。
[2]
名字来历:
马鸣溪是中国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的一个地名。
1952
年
,那个地方正在修筑公
路,工人们开凿
岩石
时
,
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
石头
,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
钟健教授仔细研究 ,
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
于是他就给这
种恐龙取了个 名字,叫做马鸣溪龙。但由于考古学家的陕西口音,把
“
马鸣溪龙
”
读成“
马门
溪龙
”
。
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过程中开山筑路时 发现的,
按照
双名法
规定,
又以建
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
建设马门溪龙
。
[3]
2
身体构造
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
22
米,身高为< br>3.5
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
26
吨,马门溪龙的颈
部长达
9
米,是长颈鹿的
3
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
7
个颈椎,而马门溪龙 却有
19
个颈
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最长可达
3
米,能与后面第三个颈椎相连,增强
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
[4]
马门溪龙
(20
张
)
3
物种特征
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
相互迭压在一起 的颈椎支撑着,
因而十分僵硬,
转动起来十分缓
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
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
因而
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 龙显得十分小巧。
1
亿
4500
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
盖着广袤 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
红杉
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
森林
,
用它
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
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马门溪龙四足 行走,它
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
在交配季节,
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 互相抽打。
各
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
腰椎
是明显后凹 型,前尾椎是前凹型,
后尾
椎是双平型,
前部背椎神经棘顶端向两侧分叉,
背 椎的坑窝构造不发育
,4
个荐椎虽全部愈合,
但最后一个神经棘部分
离开。肠骨粗壮,其耻骨突位于肠骨中央;坐骨纤细;胫腓骨扁平,
胫骨近端粗壮,长度相等。距骨发育
,
其上面的胫腓骨关节窝很发育
,
故中央突起很高,
□
骨< br>短小,后肢的第Ⅰ爪粗大,各
趾骨
的形状特殊。
[5]
4
物种探究
中国发现的最大的
蜥脚类
恐龙,
因模 式种发现于中国
四川宜宾
马门溪而得名。
此属动物全长
22
米,
体躯高将近
4
米。它的颈特别长
,
相当 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
亦多达
19
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 一种。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肋可达
2.1
米)
。与颈椎相比,
背椎(
12
个)
、荐椎(
4
个)及尾椎
(35
个
)
相对较少。
[5]
5
发现过程
马门溪龙的第一具化石是在
1952
年,于四川省宜宾的马鸣溪
渡口
旁的公路建设工地上发现。
这个部份骨骸在
1 954
年被
中国古生物
学家杨钟健命名为马鸣溪龙。但由于研究人员的口音
问 题,
被误作为马门溪龙。
因为马门溪龙的化石是在建设工地中出土,
因此杨钟健将模式种
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
M. constructus
)
。
[6]
马门溪龙的模式标本身长22
米,
颈部长度为
11
米,
是发现时的已知颈部最长动物。< br>这个模
式标本有
19
个颈椎,上有长条颈部肋骨。
[6]
在
1972
年,发现了第二个种,合川马门溪龙(
M. hochuanen sis
)
,包含四个部份骨骸,颈部
可达
9.5
米。
在
马门溪龙想象图
1993
年命名的中加马门溪龙(
M. sinocanadorum
)身长 达到
37
米。其颈肋长达
41
厘米,长
于
波塞东龙
的
34.2
厘米,是目前蜥脚下目中最长的。
在
1989
年,
中国
四川省自贡市
挖出一个马门溪龙的化石。
在
1996
年,
这个化石被命名为
杨
氏马门溪龙
(
M. youngi
)
,以杨钟健为名。杨氏马门溪龙的身长达
16
米,颈部长达
6.5
米,
是种较小型的马门溪龙。
在
1976
年,
侯连海< br>等人将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部份头骨与部份骨骼,命名为釜溪自
贡龙(
Z. fuxiensis
)
。在
1996
年,其他科学家将釜溪
自贡 龙
改归类为釜溪马门溪龙(
M.
fuxiensis
)
。
自贡龙
是否属于马门溪龙、峨嵋龙,或是独立的属,仍在争议中。
在
199 4
年,
在
美国
发现的波塞东龙,
颈部被估计长达
10.5< br>到
11.5
米;
波塞东龙属于腕龙科,
有较长的前肢,高度比马门溪龙 高许多。而之前发现的
超龙
,颈部长度则估计为
13
到
14
米。
在
2006
年,中国新疆奇台县挖出一个长达
35
米 的化石,发现地点位于中加马门溪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