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 识字9 日月明 部编版
绝世美人儿
933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0: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抢救工作制度-
9
日月明
《日月明》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 的识字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前四句
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
“
合二 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
”
的
构字特点。学生在朗读中,能自然地 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
字热情。后两句是五字句式,都是谚语,进一步诠 释
“
众、林
”
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
是力量的主题。
文中插图与文字内容相呼应,不仅告诉学生做事情要团结一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
意识。< br>
1
.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会认“明、力”等生字和“日字旁 ”
1
个偏旁。会写“木、
林”等生字和新笔画“卧钩”。
2
.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1
.
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明、力”等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本课大多数字都是由独体字组
成的会意字,可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识记语境,“日 月
——
明、小土
——
尘、双木
——
林、
三木
——
森、三人
——
众”,让学生先圈出生字,再借助图片理解“日月
——< br>明、小土
——
尘”的造字原理,体会两个独体字结合表示新字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手 让学生推测“双
木
——
林、三木
——
森、三人
——
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古人造字的智慧。“木、心”
是象形字,可结合字理来识记;“力、条”可在 朗读儿歌中识记。教学生字的读音时,“明、
从、众、双”
4
个生字是后鼻音,也可放 在一起强化认读。“明”和“林、心”还可以通过
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本课要求会写“木、
林”等生字。
独体字“木”可以和合体字“林”一起指导,
教 学时,
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
示范,
指导学生练写。
通过比一比,
发现“木字旁”的宽窄和捺的变化,
感 受汉字结构特点。
“土”在书写时,要注意一横短,一横长,中竖挺直。“力”的笔顺要强调,先写横折 钩,
再写撇。书写“心”时,要重点指导“卧钩”的写法,教师可以边示范提示书写要领:由轻
到重,卧如小船,还要注意“卧钩”和三个点的位置:尖头圆尾,左右呼应,中间居中。
2
.
朗读教学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
时借助语境识字。在学生发现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教师可结合课文插 图,引导学生理解后
两句的内容,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
.
理解运用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 金。”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有
一定的难度,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着急讲述,要通过引导学生结合 自我理解和看图、联
系生活经验等方式,
让学生加深理解。
“一人不成众,
独 木不成林”这句话可先结合上文“三
人众、双木林”,启发学生说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意思 。然后结合插图理解后
一句。可让学生先说说图中孩子们在做什么。
(
你扶树苗,他培 土,我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才
能帮助小树安家
)
进而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经过 众多小朋友的努力,
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
果园的神奇景象。
“众人一条 心,黄土变成金。”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一起可以创造
财富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可 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进而领悟团结
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1
.制作识字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2
课时
第一课时
< br>1
.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会认“明、力”等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 br>
2
.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导入:从开学到现在, 我们通过看图识字、对韵歌识字、象形识字等方法认识了很多
汉字,同学们表现得很棒!这节课老师将带 领大家继续去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新朋友,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吧!
2
.课件出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3
.课件出示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4
.谈话:白 天,太阳哥哥的光芒照亮大地;夜晚,月亮妹妹送来光明,那当太阳哥哥和
月亮妹妹站在一起聊天时,此 时的天空是怎样的?
(
课件出示太阳、
月亮的图片和汉字,
等学
生说 完后,课件相机出示带拼音的汉字
“
明
”)
5
.引导学生 观察
“
明
”
字的构成部分,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猜猜
“
明
”
是什么意思。
“
明
”
字有日又有月,意思是光明、明亮。
6
.
过渡:
同学们真聪明!
当太阳哥哥“日”和月亮妹妹“月”站在一起时,
天空 更亮了,
所以聪明的古人把日、
月合在一起,
又把日、
月的意思合在一起,< br>用像这样的方法造出的字,
就叫会意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儿歌里去学习更多像“明”一样 的字吧!
(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会意
1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要求圈画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教师巡视指导。
(1)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看到逗号、句号,注意断句;读< br>“
日、月、明
”
3
字时,按照
“
日月
/明
”
的节奏停顿;读
“
一人不成林
”
五字句时,按照< br>“
一人
/
不成林
”
的节奏停顿。
(2)
教师请一名学生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3)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相机纠正字音。
2
.课件分类出示会认的字。
(1)
力
木
条
(2)
尘
林
森
心
(3)
从
双
众
(1)
指名学生读、个别读、齐读。
(2)
去掉拼音读,学生有困难时再作指导。
3
.
把生字 送回儿歌。
下面大家来读一读儿歌,
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
老师读“日月
——
”,
你们读“明”。
(
师生合作读
)
4
.跟着教师打拍子,边读边打拍子,齐读。
板块三
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
.
学习第
1
句。
句段
1
:
日月明,田力男。
(1)
提 问:我们知道“日”“月”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明”,那为什么“田”和“力”合
在一起就是“男”呢?
(2)
课件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3)
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4)教师解释字义:古时候,男人在田里面用力气干活,女人在家里纺织、纱布。所以古
人把田和力的意 思合起来,造出了上边田、下边力的“男”字,谁能演一演这个动作?
(5)
齐读第
1
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2
.学习第
2
句。
句段
2
:
小大尖,小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