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中的国学复兴

余年寄山水
993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1: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财务述职报告-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goddes)
.
新时代文化中的国学复兴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 华民族文化,华夏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是文化
艺苑中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中国国学乃中华之上学,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五千年优秀文
化的历史沉淀,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不可摒弃的经 世致用的精神武器。国学
经典哺育了历代华夏儿女,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国学大师和文豪。对于整 个中华民族来
说,民族共同的灵魂、血脉就是国学。国学是中华文明的思想载体,它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 文
化中的所有精髓,它的思想智慧是中华文化千古流传的文化结晶。


< br>其实每种文化现象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民族的文化心理。当全球化的大潮使得各个民族
的界线逐 渐模糊时,国学就像一条纽带,把每个中国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我们拥有一份归
属感和安全感。在现 代化程度日渐提高的今天,国学显示出了其越来越强大的亲和力。而当下
国学思潮的宗旨是要重拾中国人 对本土文化的信心,既是对近代国学的致意,又是对长期以来
忽视传统文化的内心反省。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 地增
长,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和新现象,这一方面为我们大学生在道德发展、价值
追求和人生观等方面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状况带来 了冲击,使其人生理想迷茫、信仰缺失、道德失范、责任感淡薄。这些新情况越来越
引起思想道德教育者 的反思。其实国学说到底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如何成就人、造就人、培养
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社会和人 生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周易》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社会未 来之栋梁的大学生就应该树立端正的人生态度,胜
不骄败不馁,正视人生中的挫折与逆境,依靠自身的智 力、能力和毅力不断超越自身,从而实
现自身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对于新时期文化思潮下的国学,我们大 学生应该要更客观理性的看
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对现实的影响十分深远。春秋时代,孔子创立了儒学,在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儒 学对中国国民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
是中国文化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的某些合理成分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
中,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 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等仁爱思想人本意识浓厚,对于今天坚
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同时儒学倡导的天人合一、中庸、四端说等思想对
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重 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儒学的很多思想对
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的 。



但是我们不能把国学等同于儒学,使国学狭隘化。就像一套《儿童经 典诵读》教材里面却
没有一篇法家和墨家的著作,既没有管子的四维,也没有墨子的尚贤与节用。难道是 法家和墨
家著作的文学性不强、语言不美吗?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而是法墨两家的思想被远远排斥在< br>外。春秋战国时代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昌盛繁荣的中国先秦思想文化,到了后来只剩下
儒家 一脉。两千年间,中国人祖祖辈辈诵读的只有儒家一家的书籍。这种状况实在是中华民族
的悲剧和大不幸 啊。然而到了
21
世纪的今天,中国的这种文化局面仍然未得到改变,更是悲
.

财务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