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复兴的时代背景
玛丽莲梦兔
889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1: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年终工作总结开头-
国学复兴的时代背景
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崛起
在中华文明的自身演进的几千年历史中,
不断的
受到外界冲击,
但 是这些也阻挡不了其文明自身
演进的动力。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
国学随着社会
的政治变迁,
几度沉浮,
然历史的车轮和圣人之
道,
岂是一人一时强力为之? 国学以他固有的轨
迹重新散发出光辉。
因此未来中华文明的发展将
以其自身演进为主线 ,
同时借鉴西方文明,
从而
达到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二次文化跨越。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从外在的环境来看,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
贫困、环境 、资源等诸多问题,使人们不断反思
如今的西方文明的种种弊端,从内在环境来看,
三十年的以 资源环境为代价创造的经济奇迹的
同时,
随时马列主义信仰的逐渐淡出,
中国社会面临信仰空缺、
道德沦丧造就了一系列的社会问
题,
为此,
国家提出了< br>“以法治国”
、
“以德治国”
及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
希望借助国学的 相关精
神来促进社会稳定,
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国学
大讨论让人们发现国学对于现代 社会和经济发
展的正面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民族自信
感得到空间的加 强,对传统文化的精华日趋重
视,
同时西方管理思想中众多问题的产生,
使 得
全球的企业管理者在寻找新的思路以重构商业
社会的价值观及管理思维,
中国国学— 无疑是这
一新趋势的重要引导者。
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
“科学发展的理念,
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
验,
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也是在继
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 更是指出:
“
中国共产党从
成立之日起,
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 br>承者和弘扬者,
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
和发展者。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 来,
我们党始终
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
位,
坚持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实行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同发展,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文化,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自本世纪以来,
奔向小康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
发现,
物质 的不断追求和发展不必然带来幸福指
数的提升,物“极”而“乐”反,随着社会的生
存及自然环 境的整体恶化,
人们还发展幸福往往
还跟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息息相关,
对人性回归的渴望,
推动中国社会道德水平的提
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从弃祖论到耀祖论
近百年以来,
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人的
民族心理变化进行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我们
从对待外国人的称呼上可见一般,从“ 外夷”到
“洋人”
,从“鬼佬”到“老外”
,这之中反映的
就是基于国家综合 实力的民族心理变化,
100
年
前的新文化运动,
发起打倒孔家店等运动的知 识
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
源,因为废除中医,废除汉字的声间此起彼伏,
而今天,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
中国又开始重拾
自信,
对自身的文化 重新开始重视和传统,
而且
随着国家越是复兴,
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必然越是
重 视,相信在未来的
20
年,将是中国的传统文
化复兴的黄金时期,
完全可与西 方的文艺复兴相
提并论。
这是复兴不是简单的重复,
他是在新的
历史条件和社 会背景下的螺旋式复兴,
是一种扬
弃。
礼失求诸于四野
曾有人指出:
崖山以后无中国,
明亡以后无华夏。
继南宋达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顶峰以 后,近
800
年来,
中华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几度沉浮,
不断被
僵化和异化,
不断被打倒和清洗,
到了近代已经
到了几近断层的地步,
然 而近二千来以来的民族
文化交流,
特别是中华文化圈的扩展,
使得中华
礼失求 诸于四野成为可能,
大中华文化圈有力的
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保存
,
虽然传 统文化在中
国内地在近几十年势微,
但是在中华文化圈的日
韩,
台湾和新加坡 等地却被发扬光大,
台湾继承
了孙中山先生的治国理念,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
政治、
生活及教育体系,
有力的推动了亚洲四小
龙的崛起。
新加坡 李光耀说:
“要不是新加坡大
部分人民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
我们是无法成为
亚洲四小龙的。
日本更是较好的保存了儒家文化
的主要内容及礼乐部分,
并且将其用之 于企业管
理,
独创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企业儒家管理思想
体系,
取得了极大的 成功。
这些为中华文化的复
兴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看中国传统文化
从自然世界来看,
近二百年来,随着人类对于自
然的过度开发,
反自然现像频生导致一系列影响
人类未来发展的重 大问题,
西方局部论的思维破
环了地球整体的自循环系统,
科技的发达为人类
带来更好物质生活的同时,
人类的自作聪明和贪
婪最终会将人类社会带入毁灭的境地 ,
诺亚方舟
也将不是神话。
而中国传统上讲究
“天人合一”
,
以道为尊,尊重自然规范,认为人是小宇宙,外
面的世界是大宇宙,一切人的行为遵照宇宙规
律。
整个地球是一个运行复杂的系统,
牵一发而
动全身。近代的“生物链”观念很好的 诠释了系
统论在生物学上的特征,
但这对于整个地球来说
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有贯彻中 国的“天人合一”
的思维体系才能最终解决人类的和谐可持续发
展问题,
搞人定胜天,
妄自尊大最终只能自我毁
灭。
从整个国际社会发展来看,
随着科技 和交通的发
达,
地球村成为了现实,
国际交流和经贸往来频
繁,
文化 也开始相互冲击,
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
的问题,
国际冲突日趋激烈,
竭泽而渔 式的投机
经济思维也导致了金融危机频繁,
这也开始让全
世界开始反思应对之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在法国巴黎发表联合宣 言说: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返回
2500
年前,到孔子那< br>里去寻找智慧-寻找中庸中和的智慧,
中和是指
整体的和谐,整体和谐的内容:是多样的 统一,
复杂的平衡。
中庸就是指行为的适应。
把握一个
“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是手段,中
和是目的。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庸。尊重多
样 文明,包容和谐,
以达到人类社会的最终和谐发展和稳定。
2010< br>年
6
月
19
日,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得堡论
坛演讲时就曾建议遵 循哲学家老子的教诲应对
金融危机。梅德韦杰夫说:
“如果我们遵循中国
哲学家的遗训 ,我认为,我们能够找到平衡点,
并成功走出这场巨大的考验。
”
并引用了老子
《道
德经》第四十四章的话:
“得与亡孰病?甚爱必
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
长久。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就职仪式上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
之道,为而不争”
,表示要将这一先贤的智 慧应
用到工作中,
与各国一起共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
战。
从中国社会的进步看中国传统文化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78年以来,随着旧的信仰
体系被打破,
信仰中空化漫延,
在经济建设为中
心的指导下,
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严重落后于物
质文化的建设,
以德治国落后 于以法治国,
这就
造就了一系列的问题,道德沦丧,商人无商道,
政客无政道,环境破 坏,自然灾害频发,人与人
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越来越不和谐。
随着国家 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德法并用
的治国思维,以及“和平崛起”的战略布局,中
国传统文化 对内充当维护社会稳定,教化民众,
提升大众的道德水平,
避免出现信仰真空,
对外< br>充当文化强国及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经 济发展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
但道德水平严重倒退,
被有些学者评为
中国五千年 文明史上最缺德的一个时代,
从最近
的“小悦悦”,
三聚氰胺事件,染色馒 头,味
千拉面等等这样一些极端事件可以看出,
目前中
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价值观迷失,
特别是精英阶层
和主流社会,
完全以利为先以致丧心病狂,
无所
顾及 。
在这些经济和道德危机的背后就是文化危
机,人心危机。第一届佛学大会的主题字为“心净国土净,心平天下平,心安天下安”高度概括
了人心、文化与国家长治久安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治国思路即是礼法并用,以礼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