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学?
巡山小妖精
501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1: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侃侃而谈造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
杨细丹(浙江苍南县龙港镇龙港第四小学,浙江温州
325801
)
随着社会上国学热的兴起,曾被遗忘了多年的国学教育,近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
正在全国许多小 学得到加强,北京奥运
2008
会气势恢宏的开幕式上所展现的博大精深的中
华传统文 化更是给国人给世界留下了心灵的震撼,
也对我们在小学加强国学教育给予了巨大
鼓舞,
但在国学教育正在许多小学大力兴起的今天,
有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以思考,
只有
理清了这些问题,才能使国学教育更好地开展。
1
语文课程中国学的界定
国学,
早在周朝时就使用了,
鸦片战争以后,
西学东渐,
一些知识分 子产生文化危机感,
为抵御西学的冲击和西化倾向,
他们开始积极地倡导国学对于国学的具体界 定,
比较有代表
性的意见是,相对于新学它指旧学;
相对于西学它指中学。正如章太炎 所言:国学的名称起
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二十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学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有过较全面的论述 ,
他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
阐释 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
过去的历
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
面的传统思想 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2
关于加强国学教育的目的
如前所说,
小学每天所进行的教育中都 包含国学教育的成分。
那么,
加强国学教育的目
的究竟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
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
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
传统文化,
并通过了解和 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以更好地丰富素质教育的内 涵。
具体地说,
对小学生的国学教育主要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
目的。
2.1
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诵读经典名作,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许许多多
的知识,
知晓方方面面的道理,< br>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有益的补充,
从而提升
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而以国学为
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 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人物故事,
亦或是建筑、绘画、谚语、民俗,可以 说,小学语文中所遴选的优秀的国学内容,是小学生
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从粗略的 统计中可以看出,
一是国学内容占据了不少的比
重,以课文部分为例,
1
~< br>6
年级包括选读部分在内,共有课文
421
篇国学内容,国学占课
文总 量
40%
,
此外,
更有大量国学内容遍布在课文后面的
“语文园地”
或
“回顾拓展”
部分;
再有,
国学的内容分布面较广,
除古 典诗词与经典名著等外,
还涉及到了神话传说、民间故
事、历史人物、风俗节日、谚语成语、书 画建筑等内容,这些国学内容分布于课文及课文后
的知识部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璀璨 以及中华文明的优秀精神风貌。
2.2
提升民族文化素养
中国传 统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就艺术而言,不仅中国的国画、
石刻、壁画等在世界
艺术中享有很高 的地位,
民族音乐对人类文明也是一个巨大贡献。
也是一个巨大贡献,
有一
首 诗写道:八音———古乐久沉埃,艺苑老花今日开,百卉争妍该独秀,清风引得凤凰来,
“八音”是哪八 音,如果不清楚,是难以想像古乐中的“八音”之美妙的,而这个出处就是
《三字经》
中的匏土 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如果不读
《三字经》
,不要说是小学生,
就是成年人恐怕也是似懂非懂的。
2.3
了解中华璀璨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br>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带给我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空前的
繁荣,
但也带来了种 种负面影响,
尤其是文化领域受到了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
下,卡通、娱乐 周刊、武打电影、歌星影星、名牌服饰、生日礼物、洋速食等纷纷走进中小
学生的日常生活,
很 多学生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却对本土文化一脸茫然,
对圣诞节、
情人节
等西方节日如数 家珍却不了解清明、
端午为什么时候与何等内容,
更有甚者,
以热衷西方文
化 为时尚和潮流以民族文化为过时和土俗,
所有这些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和警醒:
假如我们放
弃而不是积极争取对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那么,
我们未来的文化,
就有全盘 西化的
可能。
我们几千年的古国文明,
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就会有断代的可能。新的课程标准明
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而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 小学语文教科书
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人物故事,亦或是建筑、绘画、谚语民俗,可以 说
小学语文中、
所遴选的优秀的国学内容,
是小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通 。
过这
个窗口,小学生可以了解祖国的文房四宝、篆刻印章、山水国画、唐诗宋词、四大名著、 三
十六计、孙子兵法、中医中药、象棋围棋、中秋月饼、端午粽子、道德风俗、饮食文化、婚
丧 嫁娶、秦砖汉瓦、戏剧、武术宫灯、剪纸风筝、织绣、瓷器、唐装等等传统文化,而通过
了解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才有可能被继承并弘扬,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才有可能得以
实现,正如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所说:了解它,才会鉴赏它;鉴赏它,才会
更加热爱它;热爱它,才 会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才会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
使优秀文
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4
人格精神的教育价值
当今社会,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使得功利主义盛行,
人文精神衰微,
不少青少年在时代
的背景下产生了深层的思想情感 和精神的危机:嫉妒、仇恨、自私、悲观、萎靡没有对社会
对家庭的责任感,
没有人生的远大目 标,
缺少对生活的热情,
缺少应对人生变化的积极态度
等等。
对青少年进行政 治思想教育,
不否认思想品德课程的正面引领作用,
也不否认以现代
科学为学科基础的 心理咨询疏导作用,
这里强调的是文质兼美的千古文章对学生人格精神润
物无声的根本作用。< br>
3
国学教育该注意的问题
国学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
要重实质,
而不能重形式,
要把握好一个度,
千万不能走火入魔,< br>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
,
能够三言两语用白话就说清楚的东西偏偏不说,
得之乎也 者也一番,
这是形而上学的态度而绝不是科学的态度,
国学教育中的中国古代经典
诵读 是有必要的,
但是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多元营养,
仅仅就阅读而言,
光读国学名篇名著 ,
不读《安徒生童话》
、
《格林童话》
,高士奇的儿童科幻科普作品,那也是 远远不够的,国学
教育只有走在理性的道路上,
才能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发挥很好的作用,< br>因此,
还要在以
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深刻思考和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三年级柴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
内容博大精深
,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 精神。在小学生中开
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
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
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
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国学教 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