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
萌到你眼炸
840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1: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写给儿子的话-
《千字文》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
模,勤勉 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
文化氛围,
让学生通过诵 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 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课程的开设,
是以传统文化来熏陶 学生,
以古典之美来陶
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千字文》开设的对象是二 年级学生,对古
代著名字句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
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
特别 是
《千字
文》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
《千字文》章节简短,容易诵读,教师 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千
字文》的哲学思想,让学生能初步探索《千字文》的精神世界,充实 自己的世界
观、人生观,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三、
《道德经》课程教学理念
国学教育要坚持经世致用的思想,大力推行古 为今用,思辨结合,批判继
承的实施理念,根据《千字文》国学课程的教材特点与课程目标,在遵循学生 的
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必须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
理念,构建以 诵读为主线,以明意为支点,以拓展为外延,以内化为核心的教学
框架,形成主题导入,诵读入韵、明意 悟理、明史通今的四环教学流程,环环相
扣,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诵读中,知经意,晓典故,明史实,悟 事理,从而实现
国学文化在启蒙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1
、诵读化。即以诵读 为主线,读中正音,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内化。
教师巧设平台,活用方法,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 ,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
积淀,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
2
、情境化。根 据经文的主题,借助音乐、活动、画面、视频创设情境,引
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理解、思考、感悟,开 拓视野,感受历史,陶冶品性。
3
、故事化。小故事蕴含有大智慧,教学时把故事引 入课堂,即以经典小故
事或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诠释经文中涉及的人与事,
在丰富经文内涵中,
开拓学
生视野。展经文外延,深入浅出地诠释经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破理解的
难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
4
、生活化。根据《千 字文》的启示功能,结合社会、人生的发展需要,联
系生活实际,
设计生活化的环节,
把学国学与用国学结合起来,
把传承民族文化
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这样既缩短古 今文化间的距离,
又充分发挥经世致用
的功能。
同时又将文化的弘扬与批判式的继承结 合起来,
有助于传承民族精华又
不拘泥古训,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四、教学任务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
,
本套教材以经典著作的 形式反应中华传统文化
精髓,
《千字文》的教学目的主要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悟其思想道德为基 本活动
内容,
使青少年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从而陶冶情操,
开启心智,
提升智趣,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五、教材分析
《千字文》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它贯穿历史数千年 ,流
传至今,
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 br>遗产。其思想道德穷微极妙,教则浩荡而宏博,理则广大而深玄,曾倾倒无数中
外鸿儒大家。《千字文》的道德思想及其学说发出由衷的赞誉。
二年级《千字文》教材分章节编排,全 册分为四大章节,即:“开天辟地”
“人的道德修养”“田园风光”“统治者有关问题”,共
2 50
句。每个章节题
材明确,
建构合理,
分别分类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传统 文化。
每单元的分类内
涵丰富,简单易懂,既富有教育价值,又能体现各类文化的特点。
六、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
.以诵读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熟 读成诵,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的
优良习惯,堂上精讲多动。
2
.根据学生各人的具体情况,要求各自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督促为实
现目标切实地进行刻苦学习.< br>
3
.每堂课一定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
须掌握的基本的东西.
4
.从《千字文》传统文化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教 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
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5
.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
以及知识、 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
传统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
6
.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
7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 识,科学地训
练技能,
全面提高传统文化能力。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
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8
.重视创设传统文化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
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传统文化实践的机会。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
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七、教学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 境界。鉴于此,
提出如下要求:
1
、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早读时间 及每周的阅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为减轻学生背诵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 方法,做到“读
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
、各班指导教师要 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
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
周刊登一章节内容,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 记忆。看谁读得
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
学生诵读的激情。
3
、各班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4
、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5
、
学校创设良 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
各班要每一阶段办一期墙报,
装饰各班
的展示台。可以是古诗配 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
6
、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7
、
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
在规定的时间段里,
有< br>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
舞蹈、书法、绘画 等多种功能,让学生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8
、学校每个阶段组织一次检测,采 取抽测、集体诵读、同伴互测的方法。并
开展歌唱经典、
演经典、
经典诗篇朗诵会、< br>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展
示。
八、教学进度
二年级《千字文》教材分 章节编排,全册分为四大章节,共
250
句。第一
学期完成“开天辟地”篇和“人的道 德修养”篇,第二学期完成“田园风光”篇
和“统治者有关问题”篇。
课时安排:
每星期一早读,为诵读经典时间。
每星期每班一节课,传统文化教育课。
《开天辟地》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
(ti
ā
n d
ì
xu
á
n hu
á
ng)
,
宇宙洪荒
(y
ǔ
zh
ò
u h
ó
ng hu
ā
ng)
。
日月盈昃
(r
ì
yu
è
y
í
ng z
è
)
,
辰宿列张
(ch
é
n xi
ǔ
li
è
zh
ā
ng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
,
天也
;黄
,
地之色也;洪
,
大也
;
荒
,
远也
;
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
音
z
è
,意为太阳偏西。
4
、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 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
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
(h
á
nl
á
i sh
ǔ
w
ǎ
ng)
,
秋收冬藏
(qi
ū
sh
ō
u d
ō
ng c
á
ng)
。
闰余成岁
(r
ù
n y
ú
ch
é
ng su
ì
)
,
律吕调阳
(l
ǜ
l
ǚ
t
á
o y
á
ng)
。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 着收割,冬天里
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 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
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
节阴阳。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 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
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云腾致雨
(y
ú
n t
é
ng zh
ì
y
ǔ
)
,
露结为霜
(l
ù
ji
é
w
é
ishu
ā
ng)
。
金生丽水
(j
ī
nsh
ē
ngl
ìshu
ǐ
)
,
玉出昆冈
(y
ù
ch
ū
k
ū
n g
ā
ng)
。
二、理解句子意思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
为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②昆冈:昆仑山。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 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
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剑号巨阙
(ji
à
nh
à
oj
ù
qu
è
)
,
珠称夜光
(zh
ū
ch
ē
ngy
è
gu
ā
ng)
。
果珍李柰
(guǒ
zh
ē
nl
ǐ
n
à
i)
,
菜重芥姜
(c
à
izh
ò
ngji
è
ji
ā
ng)
。
二、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 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
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巨阙(
qu
è)
:越王允常 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
为纯钩、湛卢(
zh
à
n l
ú)
、莫邪(
m
ò
xi
é)
、鱼肠,全都锋利 无比,而以巨阙为最。②夜光:
《搜神记》
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 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
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光珠”
。③柰 (
n
à
i
)
:
果木名
,
落叶小
乔木,花白色,果小。
【译文 】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
,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
奈子 ,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四、分组比赛背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海咸河淡
(h
ǎ
ixi
á
nh
é
d
à
n)
,
鳞潜羽翔
(l
í
nqi
á
ny
ǔ
xi
á
n g)
。
龙师火帝
(l
ó
ngsh
ī
hu
ǒ
d
ì
)
,
鸟官人皇
(ni
ǎ
ogu
ā
nr
é
nhu
á
ng)
。
二、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
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龙师①火帝②,鸟官③人皇④。
【注释】①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
。②火帝:神农氏用
火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火帝”
。③鸟官:少昊(
h
à
o
)氏用鸟 给百官命名,叫他“鸟官”
。
④人皇: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 :
“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
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共传了
150
代,合计
45600
年。
【译文】海水是咸的 ,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 员。
四、分组比赛背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始制文字
(sh
ǐ
zh
ì
w
é
nz
ì
)
,
乃服衣裳
(n
ǎ
if
ú
y
ī
sh
ā
ng)
。
推位让国
(tu
ī
w
è
ir
à
nggu
ó
)
,
有虞陶唐
(y
ǒ
uy
ú
t
á
o t
á
ng)
。
二、练习读文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
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 它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
舜。②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又 称唐尧。尧当了
七十年君主,
他死时把君位让给了舜;
舜当了五十年君主,
又 把君位传给了禹;
史称
“禅
(
sh
à
n
)让”。
【译文】苍颉(
ji
é)创制了文字,嫘(
l< br>é
i
)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
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四、分组比赛背
五、总结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吊民伐罪
(di
à
om
í
nf
á
zu
ì
)
,
周发殷汤
(zh
ōuf
ā
y
ī
nt
ā
ng)
。
坐朝问道
(zu
ò
ch
á
ow
è
nd
à
o)
,
垂拱平章
(chu
í
g
ǒ
ngp
í
ngzh
ā
ng)
。
二、练习读文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
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周发:西周的第一个君主武王姬(
j
ī)发,他讨伐暴君商纣王而建立周朝。
②殷汤:历史上商朝又称殷,成汤是第一个君主,他讨伐夏朝暴 君桀(
ji
é)而建立商朝。
③垂拱:语出《书·武成》
:
“淳信明 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意思是不做什么而天
下太平。多用作称颂皇帝无为而治的套语 。④平章:平指太平。章通“彰”
,彰明,显著。
【译文】安抚百姓,< br>讨伐暴君,
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
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 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四、分组比赛背
五、总结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爱育黎首
(
à
iy
ù
l
í
sh
ǒ
u)
,
臣伏戎羌
(ch
é
nf
ú
r
ó
ngqi
ā
ng)
。
遐迩一体
(xi
áě
ry
ī
t
ǐ
)
,
率宾归王
(shu
à
ib
ī
ngu
ī< br>w
á
ng
二、练习读文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
共性问题 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遐迩(
xi
á
ě
r
)
:指远 近。②率宾:出自《诗经》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
”
【译文】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 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
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
四、分组比赛背
五、总结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鸣凤在竹
(m
í
ngf
è
ngz
à
izh
ú
)
,
白驹食场
(b
á
ij
ū
sh
ích
ǎ
ng)
。
化被草木
(hu
à
b
è
ic
ǎ
om
ù
)
,
赖及万方
(l
à
ij
í
w
à
n f
ā
ng)
。
二、练习读文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
共性问题 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驹(
j
ū)
:
小马。②被(
p
ī)
:
通“披”
,覆盖,恩泽。
【译文】
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
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
圣君贤王的
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四、分组比赛背
五、总结
《田园风光》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
、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
、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⑤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二、解释句子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治国的根本在发展农业,务必做好播种收获这些农活。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
我种上小米,
又种上高粱。
俶:读音
ch
ù,开始。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
纳税粮,官府应按农户的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或处罚。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
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
、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
、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三、解释句子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孟轲夫子崇尚纯洁,
史官子鱼秉性刚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做人要尽可能不偏不倚,勤奋、谦逊、谨慎,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听别人说话,要仔细审察是否合理;看别人品貌,分辨
神色。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
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
、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
、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四、解释句子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要给人家 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
勉励别人谨慎小
心地处世立身。猷:读音
y
ó
u
,谋算。祗:读音
zh
ī,敬,恭敬。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时时躬身自省不戒讥讽劝告;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以致触抗权
尊。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预知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还不如归隐山
林为好。皋:读
g
ā
o
水边的高地或江岸。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疏广和疏
受是预见危患的苗头才告老还乡,
哪里有谁逼他们除下官印?
索居闲处
沉
默寂寥:
离群独居,
悠闲度日,
整天不用多费唇舌,
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
求
古寻论
散虑逍遥:
想想古人的话,翻翻古人的书,散消忧虑,乐得逍遥舒服。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
出现的 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
、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
、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⑥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五、解释句子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轻松的事 凑到一起,
费力的事丢在一边,
消除不尽的烦
恼,得来无限的快乐。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池里的荷花开得光润鲜艳,
园中的草木抽出条条嫩枝。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枇杷到了岁晚还是苍翠
欲滴,梧桐刚刚交秋就早早地凋谢了。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陈根老树枯
倒伏,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
游鵾独运
凌摩绛霄:
寒秋之中,鲲鹏独
自高飞,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汉代王充在街市上
沉迷留恋于读书,入得眼中的都是书袋和书箱。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
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
、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
、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易⑦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⑧
银烛炜煌
六、解释句子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说话最怕旁若无人,毫无禁忌;要留心隔着墙壁有人在
贴耳偷听。
輶:
读音
y
ó
u
,
古代一种轻便的车。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安
排一日三餐的膳食,要口味适宜,恰能充饥。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经济
宽裕的自然是大鱼大肉,贫穷 挨饿的则满足于粗菜淡饭。饫:读音
y
ù
,饱食;
古代家庭私宴的名称。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亲属、
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
根据老少不同来分配食物。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
尽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
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绢制的团扇像满月一样又
白又圆,银色的烛台上烛火辉煌。絜:读音
ji
é
,古同“洁”
,干净。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
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
、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
、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⑨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七、解释句子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白日小憩,日落就寝,睡在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
的床榻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
开怀畅饮。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安
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子孙继承了祖先的基业,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礼
不能疏忘。烝:读
zh
ē
ng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
出现的 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僻的字
2
、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
、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
、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心情要悲痛虔诚。颡:读
s
ǎ
ng
,额,脑门儿。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给别人写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问题要详细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