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余年寄山水
518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1: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西湖游记-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
读材料
所谓
“< br>读材料
”
,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
要点,重要 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
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 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 力。有的采用
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
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
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 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
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 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
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 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
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 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
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 概括段落大意一
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
顺读法
,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
倒读法
,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
倒
读法
,因为这种阅读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
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
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
“
倒
读法
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 地
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
结,分 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 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
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 的问题,分别
用
“
一次判断
”
、
“
逐个分析
”
以及
“
排除法
”
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
找原话
所谓
“
找原话
”
,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 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
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 是为了
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 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
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 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
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 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
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 们就可以
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
“
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
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
“
从 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
来回答问
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 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
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 则需要结合全文内
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
看要求
所谓
“
看要求
”
,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 关键的关键
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
文。在进行 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 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
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 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
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 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
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 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 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
“
原文
”
材料,果断作答。对
于一般不影响句 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
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 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
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
阅读理 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
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 。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
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
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
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
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 的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
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 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
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
后,如有剩余时间再
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四)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
答问题
所谓
“
答问题
”
,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 问题,回答问
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1
、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 料要求所的提问
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
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
、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 求
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
读理 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
说,因为学生乱答也 不得分。
3
、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
“
言之有据
”
就是 要学生在阅读
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 br>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
模一样。 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
“
言之有据
”地来作答。
所谓
“
持之有理
”
就是让学生 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
“
自圆
其说
”
。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
答题,认真书写。 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 ,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
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 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
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
确保无误。
二、现代文阅读
2
.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酒的怀念
酒,给我的记忆,始于那诱人的糖。
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去合作社打酒的差使总由祖母交给我。灌满一瓶酒,多余的零钱
总被我大胆地换成 花花绿绿的糖。口含着糖将酒交给祖母,祖母总要问我口里含着什么,
每当此时,我赶紧逃开,身后传来 佯装的骂声。
吃饭的时候,客人举起杯用嘴抿出悦 耳的声响,响声还没停止,客人便迫不及待问是
什么酒。坐在桌旁的父亲虽不善饮,但对酒似乎知道得颇 多,连声说:
“
饶州酒,饶州酿的
酒。
”
客人大都是邻县的都昌县人 ,不甚了解饶州,于是父亲主人般地说开来。客人有味地
听着,当然不忘眯着眼抿干杯中的酒,当饶州轶 事讲完,满满的一瓶饶州酒也喝干了。
于是,我很小就知道了饶州, 那里除了有酒,还有响着机器的铁船,有很长很长的石
桥,有好高好高的楼房,还有许许多多买不完东西 的商店。北京遥远得没给我任何想象,
它仅是一个课本上响亮的词语,它的全部意义被饶州代替,走了一 回饶州的人,似周游了
世界般被孩子们盘问和尊敬。
我向往着饶州,甚于那甜死人的糖,这一切都缘于那酒。在大人的怂恿下,我也试着
喝酒,酒的 滋味远没有想象中的饶州美好,直至一次微醉在如血的残阳里,梦见画般的饶
州,才似乎明白酒的妙处了 。
学会喝酒,便开始替代不善饮的父亲陪客,慈祥 的祖母满心欢喜地在旁看着。她对我
们管教甚严,来了客人小孩是不能上桌的,然而因为酒,我是一个例 外,并得到赞赏。我
也学着大人抿酒,说些应酬的话,忽然间发觉自己已长大,似乎也该给客人讲些饶州 的
事。
中考那年第一次走进饶州,然而来 不及去与想象中的饶州印证便被老师带进考场,考
完后又陶醉在答对试卷的喜悦之中,饶州给我留下的大 概只有那美丽的设考点的一中校园
了。第二次走进饶州,带着一份激动与一位女笔友走在东湖的夕阳里, 耳边响着妇人捣衣
的回响。离开饶州,竟想不起饶州的街道,只是清楚地记得那轮美丽的夕阳和夕阳里那 位
女孩醉酒般的笑靥。
与那位女孩的故事 演绎至今,我们相聚在异地的一座小城,小城刚办一家酒厂,酒的
美丽的灯箱广告把小城的夜晚点缀得同 样美丽,我们陶醉在酒般的爱情河里,忘却饶州,
忘却饶州的酒。
一天傍晚,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那人工筑起的亭园里漫步、聊天
……
亭园中央有座高耸的灯塔,园中的一切都蒙在它撒下的轻纱下。
“
那是什么?
”
她突然大叫起来,掩不住兴奋。
我顺指望去,看见塔身上有则酒广告
——
饶州酒。它孤儿般蜷缩在这寂静的角落!
我的心一震,继而泪水浸淹上来。饶州已被洪水冲刷掉了她往日的辉煌, 饶州酒也在
洪水般的商场中苦苦挣扎。看着那幅不起眼的广告,我似乎遥望到家中的母亲正一日日老去,心如刀绞。忽而,我觉得对不起饶州了。
我默默离开那亭园 ,穿越异乡酒的广告灯箱投下的柔暗浮华,心中一直固执地认为:
最纯最美的酒在饶州。
(
1
)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列出作者喜爱酒的原因。
(
2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3
)这篇散文语言清新自然,试赏析下面语句,体会其特色。
①
北京遥远得没给我任何想象,它仅是一个课本上响亮的词语,它的全部意义被饶州代
替,走了一回饶州的人,似周游了世界般被孩子们盘问和尊敬。
②
饶州已被洪水冲刷掉了她往日的辉煌,饶州酒也在洪水般的商场中苦苦挣扎。
(
4
)文章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找出相关词或短句加以佐证。
(
5
)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
1
)
①
小时候买酒就能吃到糖;
②学会喝酒后得到祖母赞赏,并且以小孩身份
例外上桌。
③
饶州酒代表家乡酒。
(
2
)(衬托)通过客人对饶州酒迫不及待的追问,衬托突出饶州酒的美好与回 味无穷。
(
3
)
①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再繁华的 大都市也不及酒乡饶州在我幼小心灵中的
份量。
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 饶州酒的苦苦挣扎写出了饶州酒在日益功利的现代化进程中逐
渐淡出大众视野,同时表现出作者的无比痛 心。
(
4
)时间顺序。佐证:
①
我很小就知道饶州;②
中考那年;
③
至今。
(
5
)表达了作者对酒的怀念,对祖母父亲的想念,更是对故乡的怀念。
【解析】
【分析】(
1
)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 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
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 br>(
2
)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赏析和结构的安排上,句子注意从修辞的角度回答,结 构
的安排注意对比、衬托以及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分析效果。
此题 考查的是衬托的手法,通过客人对饶州酒迫不及待的追问,衬托突出饶州酒的美好与
回味无穷。
(
3
)此题主要是赏析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分析出该修辞的表达效果,以及 表现
的人物的情感。
①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再繁华的大都市也不及酒乡饶州在 我幼小
心灵中的份量。
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饶州酒的苦苦挣扎写出了饶州酒在日 益功利的
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同时表现出作者的无比痛心。
(
4
)本题考查写作顺序,比较简单,文中有标志时间的词语,
“
我很小就知道饶州”
、
“
中
考那年
”
、
“
至今
”
表明是时间顺序。
(
5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探究,注意除了 看出表层的对酒的怀念,还要看出深层次的对
祖母父亲的想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点 评】(
1
)信息筛选的题目,常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
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
求审清题干,确 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
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
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 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
“
列
出作者喜爱酒的原因
”
, 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
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 句,注意进行概括。(
3
)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
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
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 ,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
果。
3
.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长腿的玫瑰
①
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 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
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 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
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 ,只好差
人再去买。
②
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 br>“
爸不见了!
”
他拨开人,急匆匆各屋子里找一圈,不
见,登圆了眼, 冲着姐姐大声吼叫:
“
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
好好看着啊 !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
③
父亲是老来得 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今
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人多:父 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
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 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父亲还
是跑丢了。
④
大家只 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大家
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 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
她们医院。他的心
“
咯噔
”
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
“
我爸,他,他怎么了?
”
他有些语
无伦次,女人说:
“
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
⑤
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 正是下午送来,
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
小护士松了一口气
“
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 脑子
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
”
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 ,满脸笑
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
“
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 走!
”
他这才
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 经躺的那张病
床。
⑥
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 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
的美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 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
笑:
“
让我爸也给你买。
”
回头就对爸 说:
“
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
”
爸爸总是讪笑着,
从鼻子里“
哼
”
一声:
“
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 花儿!
”
母亲也笑:
“
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
⑦
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走到爸 的身边,
说
“
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
”
父亲欣然跟他 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
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
“
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 子!
”“
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
该送给妈!
”
⑧
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
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
“
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
”“
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
⑨
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 里闪着晶
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
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⑪
那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 日子里,
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2
)第
⑥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分析第
⑧
段划线词语的作用。
< br>(
4
)文章结尾说
“
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 份无声的誓言
”
。请谈
谈
“
什么
”
的含义。
(
5
)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以装点洞房的玫瑰,参加婚礼的父亲不见了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B. < br>文章第
⑦
段画线句子写父亲由
“
固执
”
到
“
欣然
”
。表现了父亲对母亲的一往情深。
C.
“
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
这句话交代了父亲以前没有给母亲送玫
瑰花的原因,也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
D.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
6
)分析标题
“
长腿的玫瑰
”
的妙处。
【答案】
(
1
)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儿子婚礼上的玫瑰 ,送给早已去世的母亲,达成多年
的心愿。
(
2
)运用插叙,交代 了父亲拿走玫瑰花的原因(或揭示上文悬念),使情节完整合理,烘
托一家人温馨有爱的氛围。
(
3
)运用神态描写,郑重的态度体现了父亲对母亲的深情,也体现了父亲对未能在母 亲生
前送她玫瑰花的遗憾和歉疚。
(
4
)家人的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和宽容。
(
5
)
D
(
6
)
①
运 用拟人修辞,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
交代文
章主要内容,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了儿子婚礼上的玫瑰花送给去世的母亲。
④
暗示文章 主
题,表现了父亲对母亲和儿子的爱。
【解析】
【分析】⑴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
的答案。这篇小说以父亲的行为,表 现了他对母亲的痴情不变的爱。内容可概括为:老年
痴呆的父亲拿走儿子婚礼上的玫瑰,送给早已去世的 母亲,完成了多年未完成的心愿。
⑵阅读文章第六段,是以插叙的方式,补充交代 了父亲拿走婚礼上要用的那束玫瑰花的原
因,引出下文的情节,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解答此题的关键 是正确判断记叙的方式。
⑶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 ,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
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句中加点词
“
小心翼翼
” “
仔细
”
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表现他动作的小
心与专注,表现他对母亲的爱 意之深,也让读者明白了为什么已老年痴呆的他单单能记住
这件事,更能产生感动人心的效果。
⑷这篇文章意在已患了老年痴呆的父亲却记得给母亲送花的事,表现他对妻子的那份看似平凡却无比深厚的真情,父亲从没有给母亲送过花,母亲也从没有抱怨,但是他们之间的
爱却是无人 能及的。由此可见,在文末他懂得了在这平凡的日子里,能坚持一份
“
无声的誓
言”
靠提真心的关爱与相互的理解。
⑸
D
.有误,这 篇文章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故选:
D
。
⑹赏析标题之妙, 不仅要分析其内涵,还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首先,从标题
“
长腿的
玫瑰
”
字面可以看出,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全文的写作内容来
看,所有的 事件都是围绕着这束玫瑰展开的,所以标题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而这束玫
瑰,又让他明白了父亲与母亲 之间的深情,既概括出小说的主要事件,又是主旨的表现。
将标题的这些作用一一分点表述出来即可。< br>
故答案为:⑴
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儿子婚礼上的玫瑰,送给早已去世的母亲,达成多年的
心愿。
⑵
运用插叙,交代了父亲拿走玫瑰花的原因(或揭示上文悬念),使情节 完整合理,烘托
一家人温馨有爱的氛围。
⑶
运用神态 描写,郑重的态度体现了父亲对母亲的深情,也体现了父亲对未能在母亲生前
送她玫瑰花的遗憾和歉疚。
⑷
家人的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和宽容。
⑸
D
;
⑹
①
运用拟人修辞,新颖别 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
交代文章
主要内容 ,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了儿子婚礼上的玫瑰花送给去世的母亲。
④
暗示文章主
题,表现 了父亲对母亲和儿子的爱。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归纳大意是在 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
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 三是力
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⑵本题考查对插叙作用的理解。答题时应 注意,插叙作用为:
①
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
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②
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③
使文章脉络清晰。
④
结构紧凑
等。结 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答题时应注意 ,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
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 处文段加以理
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
⑷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答题 时应注意,解答思路:解词
+
内容
+
情感。方法:联系词
语本义,结 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⑸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 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
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 误。
⑹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 、主旨的引
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4
.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小题暖
李德霞
①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 卖水果的
三孬就凑过来说:
“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
②
马兰花一惊:
“
出啥事啦?
”
三孬说:
“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
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 还在抢救呢。
”
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 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
“
前天上午麻婶接
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 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
跟她说说去。
”
< br>④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
前, 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
多,马兰花忙不过来 ,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
⑤
中午,跑出 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
“
我
开车陪你去趟 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
烦。
”
马兰 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⑥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
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
花说:
“
我碰你 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
⑦
马兰花说:
“
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
男人急了:
“
你现在不提, 万一麻婶救
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
马兰花火了:
“
你咋尽往坏处想 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
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
男人铁青了 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
把车开得飞快。
⑧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
了上海。男人知道后 ,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
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
没见过你这么傻 的女人!
”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 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⑨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 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
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
“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
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
⑩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
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
男人一撂 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⑪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⑫
这天 ,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
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
“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
妈
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
马兰花看着男 人说:
“
到底咋回事?
”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
“
是麻婶 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
信里都说了些
啥?
”
⑬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
你自己看嘛。
”< br>
⑭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
“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
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 理母亲的遗物时,我
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 间推
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
是 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 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
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 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
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 我随后寄去。
”
⑮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
(
1
)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安慰
犒劳
(
2
)选文中马兰花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请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__
——
气愤的
泪
——
_ _______
(
3
)选文第
④
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
4
)马兰花是
-
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 析。
(
5
)选文第
⑦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6
)选文第
⑭
段详细地叙述了麻婶女儿来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
7
)马兰花、麻婶两家的故事温馨感人,她们虽是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但她们身
上却闪 耀着人性的光辉,请你用抒情的笔调赞美她们,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答案】
(
1
)安慰
犒劳
(
2
)委屈(或伤心)的泪;高兴(或感激)的泪
(
3< br>)交待麻婶的热心和马兰花的友谊,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钱的事作铺垫。
(
4
)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诚恳老实,知恩图报;坚强,不妥协。
(
5
)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男人得知马兰花没向麻婶提借钱的事后愤怒生气的
心理。
(
6
)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
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也表现了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 理的人,她内心
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从
而升华文章的主旨。
(
7
)马兰花像一株散发着幽香的兰花,高洁典雅而又超凡脱俗。
【解析】
【分析】⑴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 ;端
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
不 要涂改。⑵首先要在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如一空,语境是
“
男人知道
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
,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所以流下的是委屈的泪。二空,语境是马兰花读着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所以此时流下的是高兴的泪。
这里面有对 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⑶答此题必须要读懂上下 文的情节内容。从内容上看:补充交待麻婶的热心和马兰花的友
谊;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 钱的事作铺垫。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
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⑷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
言、动作、心理等 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
“
麻婶钱不够时,她借钱
给麻婶
”
等情节中概括出其
“
乐于助人
”
的性格特征。从
“去医院探望但没有讨要借款
”
等情节
中概括出其
“
善良博爱”
的性格特征。从
“
在丈夫一再逼迫下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
”
等 情节中
概括出其
“
坚强执着
”
的性格特征。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 写。
⑸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
男人铁
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
是神态描写;
“
一 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
是动作描写。答题
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 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
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⑹文章 是以
“
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
急转直下
”
的方式 结尾,作用
“
留下回味、想象
的空间
”“
富有戏剧性
”,更重要的是突出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此题,还要结合人物的塑
造等进一步分析。要答出人物的 性格和文章的主旨。
⑺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 示才能。这是新
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
来看学生理解好作为普通的人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然后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赞美即
可。
故答案为:⑴安慰
犒劳
⑵委屈(或伤心)的泪;高兴(或感激)的泪
⑶交待麻婶的热心和马兰花的友谊,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钱的事作铺垫。
⑷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诚恳老实,知恩图报;坚强,不妥协。
⑸神态描写和动作 描写。生动表现了男人得知马兰花没向麻婶提借钱的事后愤怒生气的心
理。
⑹小说以 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
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 节的逆转;也表现了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内心深
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蕴含着作者对当 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从而
升华文章的主旨。
⑺马兰花像一株散发着幽香的兰花,高洁典雅而又超凡脱俗。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 字的规范书写。答题时应注意,按照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抄
写,注意正楷字的笔画笔顺,笔笔独立不 能连写。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过程。答题时应注意,概括马兰花的相关情节 ,仔
细分析流泪的原因,选择表达心情或感情的词语概括。
⑶本题考查分析插叙的作 用。答题时应注意,概括插叙内容:交待麻婶的热心和马兰花的
友谊,结构上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⑷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或者通过对人
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从几个侧面总结。
⑸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描写的方 法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准确判断出神态和动作描写,结
合前后情节内容,分析人物表现的原因和愤怒 生气的心理。
⑹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
14
段临近结尾运用大段详写,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