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的答题步骤、技巧和方法2
余年寄山水
597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1: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题解题的总体策略
一、解题步骤
(一)通读文章,了解
主要内容(抓首尾段)
,把握
中心思想(品质、精神、道
理
....
)
。
(二)认真通读所有题目,
理解题意(圈关键词)
, 明确
题目要求(问题、分
值
......
)
。
( 三)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
有关内容(定位段、句、词)
,
分点作答(先重
后次,踩点得分)
。
(四)检查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
第二部分
不同文体阅读题的解题策略
第一章
记叙文
一、标点(修改)符号类题型及解题技巧
常见题型:
1.
文(段、 句)中的
X
符号,表示什么(起什么作用)?
2.
请用修改符号订正下列句子。
解题思路:
1.
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
/
掌握常见的修改符号及其作用。
2.
分析标点符号前后断句的关系,添加标点符号;
/
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3.
读句子,看看是否通顺,并作调整。
解题公式
1
:
①该标点符号的作用是
...
。
解题公式
2
(常见修改符号)
1.
删除号:用来删除字、 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
恢复号:又称保
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 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
标上恢复号;
3.
对调号:用于 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
改正号:把错误的文
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5.
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
重点
号:专用 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
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
作者自行 分析错误并改正;
8.
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
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
表示另起一段;
10.
并段号:
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
表示不应该分段;
11.
缩位号:
把一行的顶格文字 缩两格,
表示另起段,
文字顺延后移;
12.
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补充:常见的表达符号及其作用
1
1.
——的作用:
①
解释
(补充)
说明
;
②
话题的转换
;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
④
时
间或声音的延续;⑤句子的递 进、转折;⑥对上文的总结;⑦用于副标题;⑧表示作
者(内容)的出处;⑨分行举例。
2.
……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④语意未尽。
⑤话题转 换;⑥思维跳跃。
3.
“
”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 ;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
⑤否定讽
刺。
二、词语理解类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词语解释题
常见题型:
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解题思路:
1.
先回答词语本身的意思。(注:若遇到生僻词可用“结合语境、联
系上下文、拆词串句、难字突破(生 僻字)、引申理解(成语)、联系语境、近义替
代”等方法辅助理解。
2.
再联系上下文,回答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解题公式:
①< br>“
XX
”
的原意指
......;
②
“
XX
”
在文中指
......
。
(二)关联词的转换
常见题型:
1.
此处应该用什么关联词?
解题思路:
1.
掌握并区分常见的关联词。
2.
分析句子的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解题公式:
①该处要用
....
。
补充:常见的关联词类型。
1.
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2.
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3.
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4.
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
6.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
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8.
承接:
先
...
再
...
最后
...
首先
...
然后
... ...
便
... ...
于是
... ...
接着
...
(三)词语的替换、删除、对调
常见题型:
1.
文中的“
XX
”是否能够替换成“
xx
”,为什么?
2.
文中的“
XX
”是否能够删除?为什么?
解题思路:
1.
先表明立场——能或不能(一般情况下是不能)。
2.
结合具体的语(情)境、联系上下文,文分点谈理由。
解题公式
1
:
不能删除
;
①“
XX
”表示
......< br>(解释词语);②“
XX
”在这里更能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情状)
/
描绘出一幅……的场景
/
反映了人物……的
心情(品质)。
2
解题公式
2
:
不能替换
;< br>①因为“
XX
”(替换前的词)表示
......
(解释词语);②“
XX
”(替换前的词)比“
xx
”(替换后的词)更能准确(生动、 具体)地表现人
(物)……的特点(情状)
/
描绘出一幅……的场景
/
反映了人物……的心情(品质);
③
如果用“
X
”(替换后的词),表示< br>...
(替换后的表达效果),就与
...
(原句要表
达的情境)不相 符(相矛盾)。
补充:
答题公式中的
②
也可根据词语的词性来作答:
②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②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②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 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 变成……,与事实不
符。
解题公式
3
:
不能对调
;
①因为
XX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
象到本质)规律 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
相扣,不能互换 。
(四)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或作用
常见题型:
1.
“
XX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请分析“
XX
”在文中(段、句)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1.
先判断“
XX
”是否有运用修辞手法(表 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说明方
法),或有表达明显的思想情感。
2.
围绕修辞手以及句子的思想情感法分析作答。
解题公式
1:
①
“
XX
”
运用了比喻
(拟人、
夸张、对比、
对偶、
排比、
借代、
反复
......
)
的手法
;
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情状)
/
描绘出一幅… …的场景
/
反
映了人物……的心情(品质);表达了作者
......
情感。
解题公式
2
:
①
“
XX
”的意思是
...;
②
“
XX
”
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 )……的特
点
(情状)
/
描绘出一幅……的场景
/
反映了人 物……的心情
(品质)
/
更能表达作者
......
情感。
补充
1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拟人
:
A
比喻: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 事物生动具体,给
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 br>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B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
,
生动形 象地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答题格式:
运用比喻
(拟人)
,
把
...
比作
...
,
形象生动的描绘了
.../
把
...
当人来写,
赋予
...
人的性格
(
思想
)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
...
。
2.
排比
: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 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
果和气势,深化中心。答题格式:运用排比,集中地表现了
...
,增强了语言气势、节
奏更明快。
3
3.
夸张
:
用言过其实的方法,
突出事物的 本质,
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
强调语气,
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答题格式:运 用夸张,把
...
的形象(特征)
(作用)
(
特
殊
),
扩大
(
缩小
)
,表现
...
,引起作者对...
丰富想象。
4.
反复
: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 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答题
格式:运用反复,强调了
...
,增 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5.
对比
: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 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答题格式:运
用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br>,
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
极强烈的感受。
6.
对偶、对仗:
语言简练工整
;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
具有音律美
;
内容
上凝练集中
,
概括力强。对仗: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 拟成的语句,是诗词创作
及对联写作时常用的一种特殊的变现形式和手段。答题格式:使用了对偶(对仗 ),
使诗(文)在表达上有音乐美、富于韵味。
7.
反问:加强语气
,
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答题格式:运用
了反问,加强了语气,更强烈 地抒发了
......
的情感。
8.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 注意和思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对
..... .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9.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
体、生动的效果。答题格式:运用借代,使
. .....
形象更加突出、生动。
10.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 果。答题格式:运用反语,更加强烈地表
达
......
。
11.
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答题格式:运用
引用,形象地描绘 了……
,
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
趣味盎然。
补充
2
:
表达技巧
=
艺术手法
=
表达方式
+
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
描写手法
+< br>说明方法
1.
表达方式
=
记叙
+
描写+
抒情
+
议论
+
说明
2.
表现手法
=
象征(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
借景(物)抒情
+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
叙事抒情
+
直抒胸臆
+
对比+
衬托
+
象征
+
想象(联想)
+
照应
+
寓情于景
+
反衬
+
烘托
+
渲染
虚实结合
+
正(侧)面描写
直(间)接抒情
+
夸 张
+
比喻
+
拟人
+
设置悬念
+
点面结合< br>+
开
门见山
+
伏笔照应
+
开篇点题
.... ..
2.1
表现手法的作用:对比:
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
;
象征: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伏笔:
对将要出现的
XX
事物作暗示,为情 节发展
作铺垫;
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烘托、渲
染:
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借景抒情:
通 过景物描写,衬托作
者的
...
情感;
动静结合:
以静衬动、以动衬 静,起烘托作用;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
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
反 语:
辛辣讽刺、幽默有趣;
以小见大:
从小事中
反映重大主题,突出中心,更 具震撼力;
联想:
使形象更生动,增加文章艺术表现力;
欲扬先抑:
引发好奇 ,使文章波澜起伏,情感铺垫,突出
...
情感。
3.
修辞手法< br>=
比喻
+
拟人
+
夸张
+
排比
+反问
+
设问
+
引用
+
反复
+
对比+
对偶(仗)
+
借
代
......
4.
描写 手法
=
细描(
正面描写(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侧
4
面描写;自然(社会)环境描写;物体(状物)描写。
)
+
白描。
5.
说明方法
=
举例子
+
分类别
+
列数字
+
打比方
+
作比较
+
列图表
+
下定义+
作诠释
+
摹
状貌
......
白描:
用质朴的文字、简单的语言描写对象;不写背景、不求细致,如《背影》
三、句子理解、句式转换类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句子理解题
常 见题型:
1.
请问文中划线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心情)?
/
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请问你从文中划线句子体会(感悟)到什么?
3.
请将文中
X
句改为
x
句(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
把(被)字句、直(间)接引用(述)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祈使句、
感叹句;);请对< br>X
句进行扩(缩)句。
解题思路:
1.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
掌握常见的句式转换方法;
2.
判断该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寻找句式转换的切入点。
< br>2.
围绕修辞手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去分析作答。若是感悟、理解题可采用“
3W
”
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作答
/
改句式,并检查是否通顺。
解题公式
1
:
①
该句 运用了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对偶、
排比、
借代、反复
......
)
的手法,将
...
比作
(拟人、夸 张
.....
)
;
②
生动、
形象地表现人
(物)< br>……的特点(情
状)
/
描绘出一幅……的场景
/
反映了人物… …的心情(品质);表达了作者
......
情
感
/
写出了……的特 点。
解题公式
2
:
①
该句
;
②
例如文中
......
(结合文中的例子解释句子所揭示的道
理);③在现 实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应该
......
(结合实际谈做法)。
解 题公式
3
:
①
陈述句改为把(被)字句;
②
陈述句和反问句 互换:增(删)关键
词、肯(否)定转换;结尾增(删)语气助词;结尾更改符号;③肯定句和否定句互
换;
④
直(间)接引用(述)句互换:改人称,对话中表示“谁”(我、我们、你、你
们等)的人称代词改为他、他们,确保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改标点:冒号(逗号)
改为逗号( 句号);双引号去掉(加上);通读语句,若不通顺,做少量文字调整,
但不能改变句意。④扩句和缩句 :扩句:主干意思不能变;修饰词必须搭配得当。缩
句:只留主干(主谓宾),若不懂语法,亦可按照“ 谁是什么”“谁干什么”“什么
干什么”“怎么样”来抓出句子的主干。
补充
1
:常见的句型
1.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二)句子在不同位置的表达作用
常见题型:
请问文中划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题思路:
1.
判断该句在文中何处(文首、文中、文末),点明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2.
判断该句和上下文的内容、逻辑(结构)关系,分析它在“内容”上的表达效
果。
5
解题公式
1
:
①
该句子在 文首,
起到了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 辅垫;
总领下文)
的作用;
②
点明了
...
这一主题
(渲染了
...
气氛;
为下文
...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
;为下文
...
作辅垫;对下文
...
起到总领作用)。
解题公式
2
:
①
该句在文中,
起到了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为下文铺垫)
作用;
②
既承接了上文的< br>...,
又引出下文
....,
结构、内容严谨(引出了下文
...;
为下
文
...
作铺垫)。
解题公式
3
:
①
该句在文末,起到了照应开头(题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揭
示中心;深化主题 )的作用;
②
与题目
....
相照应(总结了本文
...
内 容;点明了
...
中心;揭示了
...
主题)
(三)仿写句子
常见题型:
1.
请仿写文段中的
XX句(仿句子
=
仿修辞
+
仿语境
+
仿句式
+仿词语)。
解题思路:
1.
分析原句的修辞、语境、句式、词语。
2.
运用联想法(相似 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模仿原句的句型、句式、修辞
手法、情境进行仿写。
解 题公式:
①
话题要统一(显性话题、隐性话题);
②
修辞要统一;③句式要统
一(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
;逻辑关系:并列、因果、转折、 递
进
...
);⑤情境要统一;⑥词语搭配要统一(词语搭配、褒贬
....
)。
(四)修改病句
常见题型:
1.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语病。
2.
请修改下列病句。
解题思路:
1.
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2.
分析句子的是否存在成分残缺、逻辑关系混乱、语序颠倒等情况。
3.
修改病句后,通读句子,看看是否通顺,并作调整。
解题公式(常见病句类型):
1.
成分残缺
语意重复
前后矛盾
词序混乱
搭配不当
指代不明
2.
关联词错
用词不妥
不合逻辑
误用标号
错字别字
类属不清
四、文章中心及段落相关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段落分段
常见题型:
请将文章分为
X
段。
解题思路:
< br>1.
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思路(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变换、
总分 总、事物的不同内容(性质)
......
)
2.
按文章的写作顺序、思路分段。
(二)段落大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常见题型:
请问,
X
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思路:
1.
通读全段(文),弄清楚事情发展的六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经过、
结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