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温柔似野鬼°
935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1: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缅怀先烈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篇一: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案
11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 br>7
个生字,正确书写
12
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 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
又是如何
解开这 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
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
宜用
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br>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 、
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
收集有关蝙蝠、
雷达的信息
资料。教学时间:二 课时
教学过程: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
.出示“蝙蝠”图
师:
这是什么动物?板书:
蝙蝠
(对蝙蝠进行教学。
解释 虫字旁的由来,
古代人称野兽为虫,
举例“武松打虎”片段。
)
2
.出示“雷达”图
师:这是什么装置板书:雷达
3
.师
:
他们两个像吗
?
生
:
不像
师
:
它们一点都不像
,
但是科学家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br>,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今
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蝙蝠和雷达》
, 去发现它们之间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
1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2
)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
3
)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
.检查阅读成果
(
1
)字词学习
出示生字词:蝙蝠、飞蛾、铃铛、塞上、揭开、障碍、荧光屏、敏锐、避开、苍蝇
①
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它们。
②
在这些词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老师觉得,铃铛的“铛“要注意 ,这个字应该读
轻声。
“塞”
是一个多音字,大家可以课后查查 它还有什么读音。
“荧光屏”的“荧”字千万不要和“萤
火虫”的“萤”字弄错了。
③
好,接下来,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生字词。
(
2
)认识了这些生字词,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
3
)读完课文,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
4
)那么,在读完课文之后,你又有了什么疑问呢?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
关于研究方面;
关于仿生学方面;
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 br>师对学
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 br>
3
、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今天,
老师向大家介绍几种 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什
么?生答,因此,我们 可以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人类通过研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特性,从
而发明了雷达。
)
、
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
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请大家在
课后尝试着用其他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
三、学习三次试验: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看看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
)
1
、
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一组关联词
(即使
??
也
? ?
)
,
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通过这组关联词,我们知道了蝙蝠在 飞行中能够躲开任何障碍。
)
2
、
(科学家们对蝙蝠的这种能力 十分好奇,
于是就对蝙蝠进行试验。
)
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 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默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
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和你的同桌一起通过填表找出答案。
3
、生交流自读情况。重点学习科学家反复 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
并进行说话训练。
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 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现在,
我想请一位同学
上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原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这位同学像科学家一样,
为我们讲述了蝙蝠 能够夜间飞行的原理,
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
联系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1
、生字抄写本
2
、课堂作业本相关题目
3
、收集仿生学资料
表格
篇二: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
4
)班李佰胜
4
月
9
日
教学目标
1
、 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 、铃铛、苍
蝇、揭开、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深读感悟蝙蝠超强的飞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
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并说说留给你印象很深的一点
(蝙蝠是哺乳动物,
头 部和躯干
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
冬眠。< br>)
2
、
揭题,板书,读题
3
、
设疑进入课文的学习,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怎么会扯上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
1
、打开课文,自由准确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生字
捕捉
飞蛾
蚊子避开
敏锐
铃铛苍蝇揭开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清朗
启示
灵巧
超声波
试验
配合
秘密
(自由朗读
-----
同 桌互读
--------
抽读
-------
齐读)
三、再读课文
1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篇三:优秀教案评选《蝙蝠和雷达》——张艳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探究、感悟、拓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南磨房中心小学
张艳
一、教案背景: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以
“大自
然的启 示”
为专题,
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
保护环境的延伸与发展,
并有新 的内涵。
选编本组教材,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 然、
了解自然,
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 思维品质;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提< br>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 下册第
11
课《蝙蝠和雷达》
三、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
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
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 飞行的原因,
并
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 很有意思的
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 br>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表格导学法、
多媒体演示法、
讲授法
(复述)
、
阅读法
(朗读)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设疑导读
1
、教师:
(课件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2
、教师:
(课件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br>、教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
同的事物 ,课题为什么会用“和”把它们连起来,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设计意图 :
通过观察图片,
层层设疑,
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 达
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
二、初读感知,把握要点
1
、教师: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的一句话?指名说。
2
、出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指名读。
(
1
)学生质疑:针对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2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随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扫除障碍
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