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717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2: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鳄鱼的故事-
蝙蝠和雷达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
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
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
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
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
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
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结果证明,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
三部分:科学家 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
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
研 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
启示。课后的
“
资料袋
”
简要介绍 了近代新兴的学科
──
仿生学。选编
这篇课文的意图,
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 抓住要点,
准确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 趣,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为避免将说明性
课文上成科学课的尴尬,教学中强调“读”< br>,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
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让学生在思、练、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意在让学生自己实践中,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
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避开、敏
锐、揭开”等词语。< br>
2
.
借助课题,抓住要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飞机夜间
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
.
感受蝙蝠飞行的本领 ,体会作者用词遣句的精妙。借助表格,
通过三次试验的学习,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了解蝙蝠探路的奥
秘,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抓要点,把握主要内容。借助表格,了解蝙蝠探路的奥秘。
教学难点:
学习“试验过程”
,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了解蝙蝠的奥秘。
教学流程:
一、
出示课题,设疑导入
1
.
2
.
板书:蝙蝠(强调字形)
雷达
设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
然不同的 事物,
课题中为什么用
“和”
(
板书
“和”
)
把它 们连起来,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
二、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
.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可以多读几遍。
2
.
出示:
蝙蝠
飞蛾
蚊子
苍蝇
捕捉
避开
揭开
推进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
1
)
指读,提示第一行都是描写动物的,生字都带有虫字旁。第二
行都是表示动作的。
(
2
)
理
解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
找读
“横七竖八”
的语句,
体会数字虚指。
(
3
)
齐
读词语。
三、
借助课题,整体感知
1
.
再次浏览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板书:
模仿)
2
.
出示:科学家
蝙蝠
雷达
飞机
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试验)
小结:
根据课题,< br>抓住要点,
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同桌互相说说大意。
过渡:蝙蝠还真是人类的老师呀,给了我们有益的 启示。那课文那一
部分直接写了它高超的飞行本领?
四、
飞行的本领
出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
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br>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它也能 灵巧地
避开。
1
.
2
.
3
.
指读。
自由读,
从哪里看出蝙蝠飞行本领高?
(夜里捕食
安全飞行)
根据分号,男女同学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