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方法读书笔记
温柔似野鬼°
989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2: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感动的故事-
《谈谈方法》读书笔记
《谈谈方法》全称《谈谈正 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
,讲述的
一种认识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在大学里,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
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迷惑,
一部教 你认识世界的方法的书自然能满足一部分自己的需要。
同时,
这部书的写作时间是
16 37
年,资本主义思潮在欧洲方兴未艾,这个时间段的哲学,既不像
现代哲学那样晦涩难懂,< br>也不像再古老的哲学因为对它们的时代背景缺乏认识而理解起来不
到位,所以这个刚刚摆脱经院哲 学的时间段的现代哲学恰好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
既然是读书笔记,就不能不谈谈作者,在这里做一个简短的说明。
笛卡儿
(Rence
Descartes,1596
~
1650)
,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1596
年
3
月
31< br>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
养成终生沉 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
而这样的习惯也使得后来的事情很具传奇色彩,
比如他
的解析 几何的创立就是几乎靠在床上的思考而创造的。
他所关注的是认识论问题,
即关于真
理 的可知性、如何知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很多哲学家也都是著名的数学家,恐怕正是因为
数学有着“先天 而弗违”的特点,是纯理性的,即不用它去迎合外在世界,只要是正确推导
出来的数学结果,外在世界都 要符合它。但这也有自己的缺陷,帕斯卡有言:
“理智的最后
一步,就是要承认有无限的事物是 超乎理智之外的”
,比如人的关怀和情感等。
< br>全书第一部分开篇就说了一句很重要但也很使我疑惑的一句话:
“良知,
是人间分配得< br>最均匀的东西”
。因为这句话是全文接下来观点的一个大前提,能导出人人都可以自己思考
判断获得真知,
并且效果比读书要好得多的道理,
所以我需要在这句话上斟酌一番。
这同时
也引出了我的第一个问题:笛卡尔所说的
“良知”是什么?
书中写道 :
“因为人人都认为自
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
就连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面全都极难满足 的人,
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
的良知不够,要想再多一点。
”这句话很明显就是说人人都 认为自己即使在各个方面都有不
如他人之处,在“良知”这一项指标上,他们也不会输给别人,也就是人 人平等,因为若有
一个人良知高于其它人的话,就会出现“良知不够”的现象了。那么人人“最均匀”的 特性
有什么呢?
智商官能显然存在人人不平等的现象,我们也很容易看出作者“良知 ”指的并
不是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因为作者承认自己在这些方面比许多人要差。
那么,最后来考察一下把“良知”理解为“理性”的说法。这种说法应该最为可靠,因
为笛卡尔便在 文中把良知和理性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中间用“或”字连接,说明其至少是相
似的,大致可互换的。“良知”是一种绝对正确的分辨能力,是一种不虑而知的良知,即理
性,
其中更多指的是分 辨真假的能力而不是分辨善恶的能力,
即理性的知识论意义而非伦理
学意义。
在文中,
作者写道我们意见的分歧完全来自于我们运用思想的途径不同,
所考察的
对象不同,而 不是理性的不同。
在
《谈谈方法》
的第一 部分中,
作者称自己找寻到了一种方法,能使自己的知识水平逐
步增长。
他得出方法的 方法,
本身就是采用了他的方法。
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正是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做 出假设,实验验证,直到验证正确,得出结论。由此可见,笛卡尔的方法
带来的不仅是哲学上的方法论的 进步,而且已经深深影响了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然
而他却依然谦虚,诚叹自己 的无知。笛卡尔当时接受的是欧洲最好的教育,而且好学的他,
把能够学的都学了,
结果却发现 自己无知。我们不妨拿它和苏格拉底著名的
“无知”论断做
一个小小的比较。
我认为,
苏格拉底的无知,
是源于一种真正的对世界思考后却无能为力的
迷惑,一种更完全意义 上的无知,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人对世界做出过系统的解释;相比较,
笛卡尔所说的无知,
更多的 是指他所知的大多都是谬误,
所以虽然学了很多,
但是由于经院
哲学环境下的虚浮让他 没有获得“真知”
,反而是更强烈的疑惑感让他感到了一种无知。
于是,笛卡尔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学说真正可靠,像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