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别妄想泡我
831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2: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妹妹的第一次有点紧-
6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
学会认“蝙、蝠、漆、启、避”等
12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
。
正确书 写“达、蚊、即、科、横”等
14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
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
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
学会认“蝙、蝠、漆、启、避”等
12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
。正确书写“达、蚊、即、科、横”等
14
个字。
2.
正确、流 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
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
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 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
(蝙蝠和雷达)
谁来给大家 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
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
6
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出示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
荧、屏”
“ 蝙、
蝠、
蝇”
的偏旁都是虫字旁;
如
“蝙”
不能读成
“
pi
ā
n
”
,
“锐”
翘舌音要读准,
“
蝙蝠
即
、铛、蝇、证、揭、障”都是左右结构的
字,
“荧”要与“萤”区别开了。
2
.出示会写字。
“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
“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即”的第五笔 是点。
“横、绳、蝇、驶”书写时
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也可用把各部分
的意思相加的方 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
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关联词,
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
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
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
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 四、
五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阅读
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
式找出答案。
3.
生交流自读情况。
4.
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
从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
密”的这 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
科学家揭 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
费了不少
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 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听写词语。
飞蛾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
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
(教师板书:
《蝙蝠和雷达》
)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
行。
二、理解课文。
1.
学习第
1~2
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飞机的飞行是从篇幅身上得到的启示。
2.
自读第
3
自然 段,
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请在书上做
个标记。
小组讨论。
a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 能、无论、即使、
也)
3.
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 我们先练练,待会
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
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多媒体出
示最后 一句话。
)
5.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一百多年前,
意大利 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
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
4
、
5
自然
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学生分小组学习。
b.
检查:
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 名科学家,
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
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
我
是
科
学
家
--------
,
我
在
第
---
次
实< br>验
中
是
这
样
做
的
-----------< br>)
6.
小结:三次试验证明
-------
(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
靠的不是眼睛,
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
然后仔细地读读。
边读边想
想你 还想知道什么?
7.
学生自读后提问,并列出问题清单。
a.
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b.
同桌一 起自学第七节,
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
闭上眼睛
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br>
8.
同桌自学第七自然段。
a.
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七自然段。
b.
老师根据回答画出
2
、
4
两句。
c.
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d.
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
(教师板书:
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e.
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f.
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
(生板演,生简评)
9.
师生分读第七自然段。
10
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11
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 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
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齐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
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
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
那么雷 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八自然段,
同时也
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 板书。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12.
集体朗读第八自然段。
13.
学问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分组讨论,列出清单。
a.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b.
为什么课本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c.
“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上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反馈:
生:
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问题针对课文
内容来提问的 。
生: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写法上来问的。
生:第三个问题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来的。
四、总结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 、
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
为人类造福,
这门学科叫仿生学。
【板书设计】
嘴巴
超声波
耳朵
障碍物反射
蝙蝠和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障碍物反射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
1.
“兴趣 是学习之母”
,
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我利用电教手段,
找准教学的切入 点,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
动的主要阵地,
因此在小 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实践活动,
对于密
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 识世界、
发展他们的个性,
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
< br>2.
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容易遗忘又是孩
子的缺点。
让小学生牢固地记住学过的知识,
就必须让他们主动参与
学习,进入自我探 索的角色。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
学会认“唤、技、获、赖、潜”等
12
个生字。会写“唤、纪、技、
程、超”等
13
个生字。
2.
正确、
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语言简洁、
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
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教学重点】
1.
学会认“唤、技、获、赖、潜”等
12
个生字。会写“唤、纪、技、
程、超”等
13
个生。
2.
正确、
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语言简洁、
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了 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
趣,能联系生活畅谈 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
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
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字词训练。
1.
出示
12
个生字。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
指名认读,有不会的可以查字典和请教同桌。
识字方法:
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情景识字:呼唤
赖皮
获得
潜水
奥运
2.
出示会写字。
唤
纪
技
程
超
亿
索
奥
益
联
质
任
善
归类识字:
左右结构的字:唤
纪
技
程
亿
联
任
上下结构的字:索
奥
益
善
半包围结构:质
重点指导的字:奥,上部中间是“米”
,不封口。质的最后一笔是
一点,不要写成一捺。超,< br>“走”的最后一笔要舒展,托住“召”
。
3.
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
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
或者
给大家提个醒。
4.
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
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
词语的意思。
5.
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三、读好课文。
1.
通读课文,
根据课文注音,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采用大声读、
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 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
利。
2.
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
展示 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
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
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
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
请大家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在自己
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 做上标记。
2.
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
鼓励质疑。
针对词句,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 ,
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
用。
⑵结合 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
“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
认读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
听写部分词语。
2.
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
我们刚刚送走的< br>20
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
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
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 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
20
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来形
容?
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
20
世纪这一百年的时
间里冒出来了。用了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首诗原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r>。本意是指清早,看到雪花
纷飞,
如同所有的树上都盛开了梨花。
怎么可以运用 在科学大发展上
呢?
生:
“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科学发明特别多。
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是说明变化很快。
师:通过古代“农耕社会”与< br>20
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进行比较,
有力地说明了
20
世纪是一个 辉煌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世
纪。让我们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2.
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
适时完成板书:
20
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
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
那么如果你 是未来的设计
师,请尽情你能描绘
21
世纪的蓝图。
3.
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
21
世
纪 的下联吗?
4.
分小组讨论整理问题清单,然后给问题分类。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
问题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是什么意思?
20
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不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讨论后回答。
生:我发现问题一不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影响。
生:问题二可愿意帮助我理解课文。
生:问题三可以引发我深入思考。
四、拓展。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额看法。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
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