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绝世美人儿
628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2: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木兰诗教案-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怎么知道自己被录取了)
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篇一: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教学实录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教学实录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
故事引入
< br>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个数学小故事吧。(播放,如图
1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师:这个问题困扰了当地居民很长时
[
司,大家纷纷来到小岛
上试图找 到答案,但都无功而返。因为根据计算,每次都走完七
座桥的所有走法共有
5040
种 ,这么多怎么走得完呢
?
后来有人写
信向当时公认的“天才数学家”欧拉请教。欧拉亲 自来到小岛上
实地考察,也未找到答案。但他是一个不向困难低头的人,经过
—年的研究,终于 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他将七桥问题题转化为
一笔画问题,才顺利找到答案的。

(
教师板书:一笔画
)
2
.释疑。

师:谁能根据你的理解,来说一说什么是一笔画?

(
教师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图说明
)
师:(利用动态演示)像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等都能够
一笔画出。(并结合长方形介绍:两条线相交的点,叫做交点。

1



23


如图
2


交点师: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复杂。


们先从简单的图形人手,来探究一笔画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交点
(

)
探究活动一。
1
.探究。


2
师:下面请二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记录单,首先请看
活动要求。
(
课件出示记录单和活动要求
)
活动要求:


1

)
试一试,在空白处画一画,判断图形能否一笔画出,
并在相应的口里打 “√”。


2
)对于能够一笔画出的图形,请沿不同交点出发,探索它有几种不同的画法。

(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
2
.交流。

师:很多小组都已经有答案了,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探究的结
果?


1

1
号图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因为它们是分开的。

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


2
:他是说
1
号图中的三个“口”没有连通起来。
师:是啊,像
1
号图这样,各个部分没有连通起来,就不可
能一笔画出。这说明要 能够一笔画出,它各个部分之间必须是连
通的。


2



23


画出。
(
板书:必须是连通图
)
接下来,谁继续汇报
?

3

2
号图是可以一笔画出的。

师:是吗?你能到黑板上画一下吗
?(
学生上台画图,

教师提示他在起点处标上字母“A”

,如图
3)

3
师:很好!他刚才是从
A
点出发,一笔画出了这个平行四边
形。那么,只能从
A
点出发吗?


4
:从其他交点出发也可以。
(
大家纷纷赞同
)
师:你们都实验过吗?的确,这个平行四边形无论从哪个交
点出发,都可以一笔画出来。那么
3
号图可以一笔画出来吗
?

5
:可以的。

(
教师请生
5
上台画图 ,教师给生
5
画的图各交点标上字母,
如图
4)
师:真厉害,他的确是一笔画出的。我发现他是从
E
点出发
画的。

那么这幅图还能从其他交点出发画出来吗?
B

6
:我还可以从
F
点出发,也可以一笔画出。

F
师:还有其他画法吗
?

7
:我还可以从
A
点出发。
(
教师请生
7
上台画,生
7
尝试
了多种路径,均未成功
)

3



23


师 :
(
摸着生
7
的头
)
我很佩服他,虽然他最后没有成功,但
是他这种执着探索的勇气还是可嘉的。从
A
点出发不可以,还有
哪些点也会出 现这样的状况呢
?

8
:我认为,从
B

C
D
点出发也是不能一笔画成的,因为
它们和
A
点所处的位置是 相似的。

师:很好,你真是善于观察!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虽然
2

图和
3
号图都能一笔画成,但是
2
号图可以从任意一点出发,而
3
号图只能从
E
点和
F
点出发

才可以一笔画出,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奥秘呢
?
(学生陷入沉思。片刻之后,渐渐地有几只小手举起来)


9
:因为那个”日”字形状的图形里面多了一横。

师:
(
装糊涂
)
什么意思?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

9
:就是说本来画那个“日”字周围边框的时候,是可以一
笔成功的:但是中间多 了那个一横,就必须从这一横出发才可以
成功。

师:你很有数学家的潜质!你的发现 对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意
义重大。大数学家欧拉就是这样发现规律的,连通图能否一笔画
出。与图 中各个交点的连线条数有关。

(

)
探究活动二:
1
.介绍。

师:( 出示课件,如图
5
)像下面的
A
点和
B
点,连线条数是1

3

5

7
等奇数的点,叫作奇点;像下 面的
C
点和
D
点,连线
条数是
2

4
6

8
等偶数的点,叫作偶点。


4



23


D
奇点偶点
2
.研究。

师:大家回过头来观察
2
号、
3
号图形,看看各点的情况。

生:
2
号图形全部是偶点:

师:欧拉发现,像三号图中全是偶点, 不仅可以一笔画,而
且沿着任意一点都可以画出。这里的“任意”是什么意思
?
生:就是随便从哪个点出发都可以。

师:是的,例如我们很多人都会画的五角星图案
(
课件出示


6)
,它的各交点也都是偶点,所以也可以从任意一点出

发一笔画出:你们不妨试一试。

(学生尝试



师:那
3
号图形呢
?
生:它有两个交点的连线条数是
3
,其余各交点都是偶点。

师:< br>3
号图形中只有两个奇点,其他都是偶点,欧拉发现这样
的图形虽然能够一笔画出,但是 ——

生:必须,从奇点出发。

师:你和欧拉真是心有灵犀!的确必须从奇点出发。

那么大家看,这个图形能不能一笔画出呢?(课件出示图
7


生:它也可以一笔画出,但是必须从那两个奇点出发才行。

师:你们都能学以致用了,真好
!
(三)思维训练,学以致用。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次智慧大闯关好不好?


5



23


1
.夺宝小奇兵:

藏宝庄园里有
10
个百宝箱(如图8)
,每次可以打开宝盒取宝
1
个。但是不能走重复路线,否则就会触动机关取宝 失败。现在蚂
蚁宝宝和贝贝站在不同的起点准备出发了,你认为谁能全部取宝
成功
?< br>为什么
?
2
、小师。

(如图
9)
小朋友 ,妙妙游乐园即将开放了。要让游客一次不
重复地沿着路线走,游完每一个游乐项目,游乐场的出口和入 口
应该设在
A

B

C
哪两个点上
?
3
.生活中的应用。

以游乐园出口和入口的设置以及快递叔叔送快件的例子 ,说
明一笔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探究活动三。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连通图都能一笔画呢?我们继续探
究。请大家看这幅图
(
课件 出示图
10)
,数一数,标出它的奇点和
偶点,并判断它能否一笔画出。

生:我试了好多次,它不能一笔画出。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也试了很多次,不能一笔画出。我猜想可能和

它的奇点多了有关系。

师:你很善于推理,欧拉花了一年多时间发现的秘密,你们
居然




6



23


10
很快能领悟。欧拉发现,连通图中,如果奇点超过了
2
个,
它 就不能一笔画出了。

三、文化渗透,深刻理解

师:现在我们回到之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它跟一笔画知识有什么关

系呢
?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由“七桥
图”变成“抽象图”的过程,如图
11)
师:欧拉认为:能否一次不重复地走过这七座桥,与桥的长
短、岛的大小无关,所以岛和岸都可以看作一 个点,而桥可以看
作连接这些点的线。所以他将七桥问题抽象成这样的一笔画图
形。现在你能用 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不能不重复地一次
走遍这七座桥吗?

生:因为把它变成 这样的图形后,这个连通图中有
4
个奇
点,就不可能一笔画出了。

师:是啊,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欧拉是怎样实
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生: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师:的确,欧拉是将这个问题转化成了一笔画问题。

(板书:转化)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好方法。

(利用课件介绍欧拉生平,如图
12



7



23


师:想想看,欧拉能够发现这一重要规律,是因为他很幸运
吗?还是有别的原因?

生:我认为他很执着,坚持不懈,并用科学的方法找到结
果。

师:是啊,这里面有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有化难为易的
“转化”思想。

师:今天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一笔画知识,

以后我们升人七年级还将继续深

篇二: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综述

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综述

学生姓名:赵锋

学生学号:
090741132
联系方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论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
透到 物理、化学、通讯科学、运筹学、遗传学、管理学、经济
学、社会学等各门学科中,而且延伸出了超图理 论、代数图论、
随机图论、网络图论等分支,大大丰富了图论学科内容,促进了
图论研究和应用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
广泛应用,图论作为计算机网络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理 论基
础,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推动图论学科继续向前蓬勃
发展。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 献,总结出了图论的来源、应用及其
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哥尼斯堡七桥、图论、一笔画


8



23


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综述

引言

经典问题往往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表达学科深奥的科学规律和
本质内容, 在学科研究中常常用来辅助说明思想、原理、方法和
技术。出生于瑞士的伟大数学家欧拉(
Le onhard Euler

1707

1783
)于
17 36
年发表了论文《与位置几何有关的一个问题的
解》,文中提出并解决了七桥问题,为图论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今天,图论已广泛应用在计算机学科、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
等学科中,成 为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一个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一、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由来
< br>哥尼斯堡就是现在的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哥尼斯堡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属于德国,是东普鲁士的 首府,在历史上,哥尼斯
堡的归属曾发生过几次变化。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和波斯坦
协议, 东普鲁士部分领土划归苏联,是苏联作为战胜国享受的战
利品。苏联把哥尼斯堡更名为加里宁格勒,斯大 林没有把加里宁
格勒划入刚刚并如苏联的立陶宛,而是划入俄罗斯联邦。加里宁
格勒风景秀丽, 气候宜人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军
事基地,也是重要的海运港口。
1991
年苏联解体,波罗的海周边
三国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独立,加里宁格勒就变成了
俄 罗斯的一块飞地。


9



23


普莱格尔河穿过美丽的哥尼斯堡城。普莱格尔河有两个支
流,在城市中心 汇成大河,中间是岛区,人们在河上建起了七座
桥,使这里成为风景优美的人间仙境,如图
1
所示。

由于岛上有古老的哥尼斯堡大学,有知名的教堂,有大哲学
家康德的 墓地和塑像,因此城中的居民,尤其是大学生们经常到
河岸和上桥散步。在十八世纪初,有一天,有人突 发奇想:如何
才能走过七座桥,而每座桥都只能经过一次,最后又回到原来的
出发点?当地的人 们开始沉迷于这个问题,在桥上来来回回不知
走了多少次,然而却始终不得其解,这就是著名的哥尼斯堡 七桥
问题的由来。

二、相应理论的开创——图论

通过数学建模, 已经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这时欧
拉注意到,如果一个图形能一笔画成那么除去起点和终点外, 其
他的点都是经过点。而经过点是有进有出的点,即有一条线进这
个点,就一定有一条线出这个 点,不可能有进无出,如果有进无
出,它就是终点;也不可能有出无进,如果有出无进它就是起
点。因此,在经过点进出的线总数应该是偶数。

我们称在一个点进出线的总数是偶数的点为偶 点;总数为奇
数的点称为奇点。如果起点和终点是同一个点,那么它也属于有
进有出的点,它也 是偶点这样图上的点全是偶点。如果起点和终

10



23


点不是同一个点,那么它们必定是奇点。因此,能够一笔画的图
形最多只有两个奇点年

欧拉证明了自己的猜想,一次不重复。

1936
年,欧拉证明了自己的猜想 ,一次不重复走完七座桥是
根本不可能的。随即他发表了“一笔画定理”:

一个图形要能一笔画完,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
)图形是封闭连通的;


2
)图形中的奇点个数为
0

1

< br>七桥问题中的四个点全是奇点(如图
2
),当然不能一笔画,
即不可能一次无重 复地走完七座桥。一般地说如果图中的点全是
偶点,那么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点作为起点,当然终点与起点 重合
能一笔画成,如果图中有两个奇点,那么可以任意选一个奇点作
为起点,另一个奇点为终点 可以一笔画成。

欧拉的这个研究成果,开创了图论这门新的学科,这门学科
在计算机 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图论的应用

1
、一个部门中有25
人,由于纠纷而使得关系十分紧张,是
否可便每个人与
5
个人相处融 洽?这看起来是社会学领域的间
题,我们可以尝试多种方法,而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将其化为
图 。建立一个图的模型,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描述它—什么是结
点,什么是边?在本问题中,没有太多的选 择,只有人和纠纷。
我们可试着用结点来代表人。用边来代表图中结点之间的关系,
这是很常见 的。在这里结点之间的关系是“关系是否融洽”,因

11



23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