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生气诗三字经范文
萌到你眼炸
870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3: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繁星春水主要内容-
莫生气诗三字经范文
收集了莫生气诗三字经,希望大家常怀乐意莫生气,豁达的面
对人生,过好每一天。
莫生气诗三字经
人到老,莫烦恼,忧愁多,催人老。
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误过劳。
经常笑,变化少,心胸宽,寿自高。
善交往,广爱好,心情畅,睡眠好。
遇事忍,不急躁,多谦让,少烦恼。
调饮食,莫过饱,身体健,疾病少。
心不顺,尝花草,听音乐,怒气消。
勤动笔,读书报,常用脑,记忆好。
三字经,要记牢,保健康,乐陶陶。
拓展:
三字经小故事
1
、《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
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
伙伴玩办理丧 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
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
于是就带着孟子搬 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
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 躬欢迎客人,
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
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
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 住的地方
!
”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 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
一匹布,说:
“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
!
”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
、《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 候,有一个叫黄香
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
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
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
睡个好觉
;
到了寒 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
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 “天下无双,
江夏黄香。”
3
、《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
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
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 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
着微弱的灯光读书
;
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 里,利用雪映出
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 三迁为教。及孟子
稍长,
就学而归,
母方织,
问曰:
“学何所至矣< br>?
”
对曰:
“自若也。
”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 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
夕勤学,遂成亚圣。
5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 儿子仪、俨、侃、
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 后周时期,燕山府
(
今北京一带
)
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
祖训,< br>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
刻苦学习,
为人处世,
不愧不怍。
结果,
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 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
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
;
灵椿 一株老,丹桂五技
芳。”
《三字经》
也以
“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的句子,
歌颂此事
;< br>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
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 名。
6
、《孔融让梨》
孔融 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
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 ,自己最小,所以应
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
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
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
(153
——
208)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
(
今山东曲阜< br>)
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
(185)
,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
拜中军候,
迁虎贲中郎将。
后因忤董卓,
转为议郎,< br>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
(195)
领青州刺史。曹
操迁献 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
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 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
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 br>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
9
卷,已散佚。通
行本有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孔少府集》
1
卷。
孔融文又见严可均
《全
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
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7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
(1009
——
1066)
,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
着名散 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
27
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
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 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
22
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 后人因其二子苏
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
“三苏”, 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
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 十五卷。
8
、《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
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 国尽忠,死而无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