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经典故事
绝世美人儿
688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3: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三字经》中说: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
”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
学大人跪拜、
哭叫的样子。
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
于是就带着孟子搬 到市集
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
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
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
于是又搬到了 学校附近。
孟子这才开始喜
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
“ 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
”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 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
“学到一半
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 br>还有什么用
!
”孟子听后,
再也不偷懒了。
2
、
《黄香温席》
“香九龄,
能温席”
的故事,
说的是汉朝时候,
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
在他九岁的时候,
就已经很懂事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
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
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 好觉
;
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
得温暖。黄香的故 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
“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
3
、
《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 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
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
晚上,抓一把萤 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
;
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
的夜里,利 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
、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
孟子之母。
夫死 ,
狭子以居,
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
就学而归,
母方织,
问曰:
“学何所至矣
?
”对曰:
“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
“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
也。
”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
、
《五子登科》
《宋史·
窦仪传》
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
俨、
侃、
偁、
僖相继及第,
故称“五
子登科”
。
五代后周时期,
燕山府
(
今 北京一带
)
有个叫窦禹钧的人,
记取祖训,
教导儿子们仰慕圣
贤,刻 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 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
“燕山窦
十郎,教子有义方< br>;
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
;
又逐渐演化
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 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