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考传统文化 研究试题解题方法
绝世美人儿
536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3: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
关注中考传统文化
研究试题解题方法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认识中华文化的
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
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中华文化 是我们民族
理想与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为我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
供着丰厚的营养,是我们 的精神动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
统文化绽放在语文生活中,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综
观
2017
年中考语文试卷,传统文化题考查可谓摇曳多姿,
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 点。为此笔者摘录典型题目,以
飨读者。
【分类解析】
一、探究“仁”文化
例
.
(
2017
年山东省东营市) 在我国,
“仁”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
‘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
【源流追踪】
(
1
)
“仁”为会意字,从“人”从“二”
,
“均嫡庶,仁
亲戚,
则族业生旺之端也”
中的
“仁”
便是用其本义:
;
“
(陛
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
(
2
)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
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
?
学而》
)
②厩焚。子退朝,曰:
“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
乡
党》
)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百姓疾苦声。
(郑
?
辍赌
?
竹图题
诗》
)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 于禽兽也,见其生,
不忍见其死……(
《孟子
?
梁惠王上》
)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孟子
?
尽心上》
)
【
“仁”行世间】
(
3
)在
9
月
28
日“ 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
办“
‘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解析】
“仁”是孔子提出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评价< br>标准,是儒家思想道德规范的最高准则,在《论语》中,言
“仁”者五十有八章,
“仁” 字凡百有五见。所谓“仁”就
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尊重人、爱护人、礼待人、重视
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是
其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出发点。 本题考查了“仁”文化魅
力,考生做好本题需要对孔子的“仁”有深刻理解,结合儒
家所倡导的 仁义礼智信去思考,从而使考生在探究过程中深
刻理解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旨在强调锻造“求真、行善、 达
美”的高尚人格。
【参考答案】
(
1
)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博爱、
仁爱
(或慈善、
体恤)
(
2
)
示例:
a.
爱亲人
b.
爱他人
c.
爱民众
d.
爱万物(或
a.
亲亲
b.
仁民
c.
爱物;或
a.
血缘之爱
b.
人际之爱
c.
物我之爱)
(
3
)示例:
开展“仁”文化思 想宣
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轶事活动,开展关于
“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 举办“
‘仁’在身边”故事
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
二、理解“国学”文化
例
.
(
2017
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
悠然, 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
“安得广厦千万
间”
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
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的星空里闪
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 国学将千年的智慧生存法则呈
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
客观实 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
种困惑。
【整合材料探国学】
(
1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陶冶情操用国学】
(
2)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 例。
【孔子之道亮国学】
(
3
)孔子作为“至圣”
,
孟子作为“亚圣”
,
他们对
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 ,写出与它们有关的
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合作共赢悟国学】
(
4
)古有 “四海之内皆兄弟”
,今有“龟兔双赢理论”
;
远有“丝绸之路”
,近有“一 带一路”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
“合作共赢”的感悟。
【解析】本
?}
考查考生理解“国学”的能力,并利用国
学知识指 导我们的生活。做好本题考生需要把两则材料弄清
楚,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解答各小题。
(
1
)题考查考
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别抓住两则材料的关键点概括。
(2
)
题考查考生对古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的积累能力,考生围绕
“二十四孝”回答即可。
(
3
)
题考查考生对孟子的识记能力,
让考生回答与 之有关的成语和故事,考生围绕课本所学习的
知识概括即可。
(
4
)题考查考 生依据自己实际谈谈合作共赢
的感悟。
【参考答案 】
(
1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国学智慧可以指
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
2
)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
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
3
)示例:
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 br>孟母断机等。
(
4
)示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慧及无可限
量的潜能 ,当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并同心协力开发时,就能
为社会带来繁荣。
三、关注“礼仪文化”
例
.< br>(
2017
年湖南省郴州市)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
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
举行以“礼文化”
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
1
)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
你班准备出一期以
“礼仪”
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
版块名称。
①
②
③
【礼貌用语我知晓】
(
2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
,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
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
“梁教授,
(久违、久仰)大名!
”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
“梁教授,敬请
(莅临、光临)
指导!
”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
“您的大作一定认
真
(阅读、拜读)
!
”
【解析】本题属综合读写题,
【活动一
?
材料探究】是考查书法知识、概括语段题;< br>【活动
二
?
观点交流】
是情景题;
【活动三
?
成果汇报】
是拟写标题题。
解答(
1
)题要先细读各个材料,形成整体感知 ,然后用通
顺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
2
)题考查课外知识积累,我国古代所说的文房四宝虽有不同的解释,但一般指笔、墨、纸、
砚。
(
3
)题 解答时,要调动平时的书法知识和积累,结合各
种书体的知识辨析。
(
4
)题 解答时,要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
境辨析作答,注意语言要得体。
(
5
)题考查 拟写宣传标语的
能力。拟写宣传标语,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简洁明
了,三是语言易懂, 便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
合思考。
【 参考答案】
(
1
)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以“文房
四宝”为工具的,能反 映书法家学识、人品的富有美感的艺
术。
(
2
)笔、墨、纸、砚。
(
3
)
A
(
4
)作为学习的一个调节,
还是能挤出点 时间的。
(
5
)展示墨香书法,漳州成绩喜人。
六、传承“孝”文化
例
.(
2017
年湖北省孝感市)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
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 命名的中等城市。请阅读以下三
则材料,并按照需要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
记载, 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
493
名,在《二十四孝》
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 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
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属孝感)
,当地人
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
女。
材料二:数年前,孝感女孩、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
尽心赡养父亲和继母的同时, 刻苦学习。大学毕业后,她竭
尽心力,艰苦创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尽力助养残疾儿
童和孤 寡老人,她用爱心和事业心丰富着孝道的时代内涵。
材料三 :孝感市大悟县的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
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 照
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
亲。梁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 协力践孝道、相互扶持渡
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
2017
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br>
(
1
)解“孝”字:如图是金文中的“孝” 字,是由“子”
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
字的含义。
(
2
)明“孝”道:明代“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 富
和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
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A
,
B
。
(
3
)践“孝”行:为响应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
城”
的倡议,
班级设计了两项
“我和孝文化”
实践活动主题,
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 。
活动主题一:探寻孝感地名由来。
活动主题二: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
活动主题三:
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主题四:
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珍
宝。以“孝”贯穿着中国传统美德,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
它不仅仅是“善事父母”,更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本题命题新颖,
围绕材料考查考生对
“孝”< br>文化的理解能力。
(
1
)题考查考生对“孝”字的理解能力。考生围绕“孝敬”
回答即可。
(
2
)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依据材料按大、
中、< br>小对孝字结合材料的理解,
仿照上面两个示例,
填写
“小
孝持家……” 即可。
(
3
)题根据示例设计两项“孝”文化主
题活动,按照动宾结构形式去 拟写即可。
【参考答案】
(
1
)
“孝”就是子女尽心尽意地扶持(帮
助、侍奉、赡养)老人(父母)
。
(2
)示例:小孝撑家(持
家、爱家、护家)
;孝是齐心协力(侍奉亲人)
、互相扶持的
敬老情怀(美好品德)
(
3
)示例:采访知名孝子、举办孝文< br>化专题讲座、写身边的孝行故事、办孝亲敬长手抄报、给父
母写感恩书信。
【复习指津】
1.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引
导考生关注目前的“博物馆
?
帷薄 拔奈锶取保
?
力求提升他们
对文物价值的理解和文物观赏的兴趣;文言文阅读,选择宋
代苏轼论述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文章,引导考生反思历史、汲
取古人的思想精华;
引发考 生对坚守、
传承民族文化和追求、
建设新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对这些素材的使用,更贴< br>近我们学生的生活,与其在学校的所学所思、在社会及家庭
的所见所闻相呼应,意在引导学生要关 注现实,关注我国传
统文化,并进行深入思考。可见,回归传统文化,是中考语
文用题的新趋势 。
2.
从学生身心发展与教师人文素养拓展传统文 化,注重
基础,综合考查。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
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 ,
为学生的
“终身发展”
打好
“精
神的底子”
。
以中考为助力,
提升中学生对阅读经典的重视;
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经典的教学实 践及研究;促进中小
学各学段能根据学生的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经典阅读,使
经典作品真正走 入学生的生活。可见,中考语文试题中,对
传统文化考查的重视。
3.
回归传统文化,追求人文素养。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
流长,亘古不衰, 其经典名篇具有精神聚焦的特质和久传远
播的生命力。当前,传统文化表现我国核心价值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化产品及我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还是很有
限,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及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与我们的文
明规模、历史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回归传统文化,要成
为中考语文用题的 新趋势。中考出题人要选得精、学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