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玛丽莲梦兔
882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3: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年新气象作文-
课题: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
1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
1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现象。
3
.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知识,
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现象。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
.
导入
: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吗
?
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
“得人心者得
天下。
”
)
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深层探究克敌
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
.
自读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划分语句节奏。
1
、孟子
:
(约前
372
一前
289
)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
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
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其言论
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2
、
《孟子》
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
,
是先秦 儒家学派的重要典
籍。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其文
气势充沛,感 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
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 、苏轼等
影响很大。与《大学》
、
《中庸》
、
《论语》合称“四书。
”
3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
城/非不高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批
注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三、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一)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二)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积累文言知识:
1
、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城:内城。
郭:外城。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池:护城河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
,
极点。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指粮食
多
:
充足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2
、
词类活用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名
——
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形――动
3
、
通假字:
亲戚畔之:通“叛”
,背叛。
4
、古今异义
: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指限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人。
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四、
拓展
----
孟子的有关故事或名言:
1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
、尽信书,不如无书。
3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
、孟子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教学(后记)反思: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