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情怀

绝世美人儿
940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5: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无能为力造句-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僖)
杜甫的情怀



学习古诗,不可以不学唐诗;学习唐诗,不可以不 学诗圣杜甫的
诗;学习杜甫的诗不可以不体察杜甫的情怀。杜甫字子美,他是杜审
言之孙,可谓 书香门第,然而开元举进士不第,于是漫游各地。后来
寓居长安,
及安禄山陷长安,
他 逃至凤翔,
谒见肃宗,
意欲为国效力。
虽曾做过一些小官,一生忧国忧民,却无从实现 自己的政治抱负,飘
泊潦倒而卒。

杜甫的诗显示了盛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故被称 为“诗史”。
读他的诗总有一种郁闷沉重之感。
在安史之乱时,
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害:人民流离失所,骨肉分散,朋友分离。统治者的
残暴,叛军的穷凶极恶,这一切 都拷问着诗人的灵魂,这一切的拷问
便郁结成一股“沉郁顿挫”之气沉淀于诗句之间。读杜甫的诗,大致
可体察出三种情怀:爱国报国情怀、忧民悲民情怀、怀人眷亲情怀。




一、爱国报国情怀

开元二十四年,
诗人过着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
在这一阶段他写
了一组《望岳》。在他现存的最早的一首《望岳》诗中,从不同角度
概括了泰山的雄伟峭拔之势,包含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
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 看出诗人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攀
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 义着眼正和他
政治上“自比稷与契”是一致的。

又如
《房兵曹胡马》

“万里可横行”
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
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他既 是写骏马驰骋万里,
也是希望房兵曹为
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爱国报国志向的写照。盛唐国力强 盛,疆土的
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万里侯,这
种蓬勃向上的精 神和远大的志向用骏马来表现是在恰当不过了。
他虽
生逢其时,
可惜时运不至,
命途多舛,
到死也没有为国
“横行万里”


杜甫困守长安长达十 年之久,
在这一时期他写了不少求人援引的
诗篇,热切表达自己许身社稷志在匡国的远大理想< br>
。如他在《奉赠
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就直截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爱国报国情怀,意< br>欲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是由于奸相李林
甫和杨国忠的当权,他不仅不 能实现这一理想,仅能过着“朝扣富儿
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纵然如此,他那爱国报国的情怀一 直
没有泯灭。
在安史之乱最为剧烈的时期,
他目睹了这场叛乱的惨烈和
人民罹 乱的痛苦情状,
和人民一同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
为了献身恢
复事业,他只身逃出长安 ,投奔凤翔,意欲为平叛效力。安史之乱是
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
当时进行的战争是关乎国家存 亡的自卫战,

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了,
不是反对,
而是积 极号召,
并且投入实际斗争。
这就使他写出了
《春望》

《哀江头》

《羌村》

《北征》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 国精
神的诗篇。



二、忧民悲民情怀

忧民悲 民情怀是杜诗中极为浓重的一笔。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
响,但他对儒家的消极方面也有所批判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也提倡“民

无能为力造句-


无能为力造句-


无能为力造句-


无能为力造句-


无能为力造句-


无能为力造句-


无能为力造句-


无能为力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