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情景式默写(70题)
温柔似野鬼°
686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6: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儿童经典故事-
情景式默写(
70
题)
1.
诗贵立意高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
”;
白居易《琵琶行》
“
,
”,皆为点睛之笔。
2< br>.
有的诗开篇就奠定感情基调,
如柳永
《雨霖铃》
“
,
,
”
,白居易《琵琶行》” ,
”,皆为以景托情。
3
.
诗
词
讲
究< br>借
鉴
;
温
庭
筠
词
有
“
梧< br>桐
树
,
三
更
雨
”
句
,
李< br>清
照
《
声
声
慢》”
,
,”,则意近之。而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
句
与
杜< br>甫
《
蜀
相
》
”
,
”
异
曲
同
工
;
《
扬
州
慢
》
的”
,
?
” 又与杜甫《哀江头》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
绿
?
”意近。陆游《诉 衷情》一词中“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则与
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 自哀,”意近。
4
.用典是古诗常用手法;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用刘义隆
典” ,
,赢得仓皇北顾”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用女娲
典”
,石破天惊逗秋雨”
。
5
.古人
喜化用前
人< br>成句入诗
;如
“
至
今
商女,
,
”
化 用了
杜牧
《泊秦淮》
的”
,
”
;姜夔《扬州慢》中”
,尽荠麦青青”
“
,青楼梦好”化用了杜牧 《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
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句意;
周邦彦
《西河》
词中
“想
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 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则是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 ,
”
。
6
.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卢延让《苦吟》曾有” ,捻断数茎须”
之句,杜甫也有“为人性僻耽佳句,
”的诗句,令人非常敬仰。
7
.古诗贵精练传神;如杜牧《过华清宫》” ,
”< br>,勾出李杨之骄
奢淫逸;陶渊明《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
”
,写尽 复返自然的渴求;白居易《琵
琶行》
”
,
”
,则传出琵琶女犹疑出场之神韵。
8
.春天是古代诗人常咏叹的季节;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海上明月共潮生”,
韦应物
《滁州西涧》
” ,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韩翃《寒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冯延巳《蝶恋花》“风乍
起,”,叶绍翁《游园不值》” ,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9
.花是古诗词常见意象;如王维《鸟鸣涧》” ,夜静春山空”,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
春江水暖鸭先知”,杨万里《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辛
弃疾《西江月》”
,听取蛙声一片”等。
10
.荷是古诗词常见意象;如李白《论诗》” ,天然去雕饰”,
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
,”,杨万里《小池》” ,
早有蜻蜓立上头”等。
11
.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白居易《 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
王
维
《
山
居
秋
暝
》
”
,
清
泉
石
上
流
”
;
刘
禹
锡
《
石
头
城》
”
,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清 照《一剪梅》
“雁字回时,
”
;姜
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仍在,< br>,
”
。
12
.“日”是古诗常见意象;如《长歌行》“青青 园中葵,
。
,万物生光辉”;王
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空
中
闻
天鸡
”
;
李
商
隐
《
锦
瑟
》“
沧
海
月
明
珠
有
泪
,
”;
柳
宗
元
《
渔
- 1 -
翁》” ,欸乃一声山水绿”。
13
.古诗多抒写思亲念远之情;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
是思亲念乡,坚持操守的诗意表达;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
则祝愿
亲人与自己能共赏明月,健康长寿;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
高处,
”
,
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4
.诗缘情,亦蕴理;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
”
,王安石《登飞 来
峰》“不畏浮云遮望眼,
”
,就蕴含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杜甫《登< br>高》
” ,
不尽长江滚滚来”,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
”,表达了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而苏
轼《题西林壁》” ,只缘身在此山中”,则说明了“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的道理。
15
. 送别是诗歌亘古的话题;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
”
,高
适
《别董大》
”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
,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
人西辞黄鹤楼,
”
。
16
.
诗词常表现“愁”情;
如李清照
《声声慢》
“这次第,
?”
曹操
《短歌行》
“慨
当以慷,< br>”
;李煜《虞美人》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7
.爱情是诗歌吟咏的永恒话题;如 《诗经
•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
隅。
,”;
《孔 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柳永《雨霖铃》“执
手相看泪眼,”;秦观《鹊 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
!”
18
.联想是作诗常用之法;“落霞与孤 鹜齐飞,
”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
联想;
“故垒西边,
,< br>”
,
由历史事件发生地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
这是相关联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露从今
夜白,
”
,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
《琵琶行》中“嘈嘈< br>切切错杂弹,
”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这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9
.
《氓》第三章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起兴,抒写“无与 士耽”之情。
20
.李白诗中庐山之水神奇,” ,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姥之水
幽静,“谢公宿处今尚在,”;黄河之水雄浑,” ,”。
21
.诸葛亮世为人称,杜甫《八阵图》中用” ,名成八阵图”来
颂
扬
诸
葛
亮
为
创
立蜀
国
基
业
所
立
下
的
盖
世功
勋
;
而
杜
甫
《
蜀
相
》则
感
叹” ,”;陆游《书愤》则自况” ,”。
22
.古人善描摹音乐;如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
声胜有声。
,
”
;李贺《李凭箜篌引》摹箜篌声“昆山玉碎凤凰叫,< br>”
;苏轼《前赤壁
赋》状洞箫声“其声呜呜然,
,
,
,不绝如 缕”
,皆借通感引起想像。
23
.
关于“荆轲刺秦王”,
历来颇多赞语,
但宋朝苏洵认为” ,
”
。
24
.岳阳楼真是幸运,既有孟浩然” ,波撼岳阳城”的豪情;也
有杜甫“吴楚东南坼,
,
”的苍凉;而范仲淹一句”
,后天下之乐
而乐”
,更使它名震天下。
25
.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如王勃《滕王阁序》” ,”; 苏轼
《
前
赤
壁
赋
》
“
少
焉
,
,
徘
徊
于
斗
牛
之
间
。
,
”
;
毛
泽
东
《
沁
园
春
·
长
沙》” ,
。鹰击长空,
”
。
26
.汉乐府《长歌行》劝人惜时 努力“少壮不努力,”;而李白《将进酒》叹人
生易老” ,”。
27
.史论贵立论精警;如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杜牧《阿房宫赋 》“呜
呼
!
,非秦也;
,非天下也”;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
____
,
____
,
____
。
,
- 2 -
破灭之道也”
,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28
.
唐诗
至
老
杜
而
大
成
。
观
“登
高
”
一
题
,
先
有
陈
子昂
《
登
幽
州
台
歌》” ,后不见来者”,占据时间高度;复有王之涣《登鹳雀
楼》” ,更上一层楼”,占领空间制高点;至老杜《登高》一出,
其颔联” ,”,遂成千古佳句。
29
.
稼
轩
以
词
名
,
《
永
遇
乐
·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
写
古
英
雄
叱
咤
风
云” ,
”
;
而怀才不遇之感 愤尤深,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
:
,
?”
30
.
屈原
《离骚》
博大精深;
既流露了深切同情人民的心 声
“长太息以掩涕兮,
”
,
又表达了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决心“ 亦余心之所善兮,”,更表现了矢志探索
拯国新路的心志“路曼曼其修远兮,
”
。
31
.
孔子曾辩证论述“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 思则罔,
____
”;
韩愈在
《进
学解》中则告诫人们做学问务必勤 谨” ,荒于嬉;
,毁于随”。
32
.古 人重劝学从师。荀况《劝学》“青,
,
”
,与韩愈《师说》
“是故,
”意近;
《劝
学》强调学贵有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师说》则提 出“是故,
,
,也”
的择师标准。
33
.古人笔下的雪 景多姿多态;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
来,
”
,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
”
,杜甫《绝句》
”
,门泊东
吴万里船”
。
34
.我国历来崇俭反奢;其名言有《左传》”
,
;奢,恶之大也”
,
司马光《训俭示康》
“由俭入奢易,
”< br>,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
”
。
35
.教育要有法;孔子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
;其身不正,
”
,而人们又常用杜甫《春夜喜雨》里的“随风潜入夜,
”来比喻“柔”的思想教育。
36.< br>舍生取义是我国仁人志士的必然追求;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
”
,到文天样
的 ”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 笑,
”
,到
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生死 ”所做出的最简
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3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 宋词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的
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 br>,是对学问、事业的企望和追求;
“衣带渐宽终
不悔,
”
,是对学问、 事业的执着追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
,
”
,则是在学问、事业
追求 中理想实现时的喜悦。
38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 推己及人,胸襟博大的
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
”
;
《登岳阳楼 》中抒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
”
;
《蜀相》中高度评 价诸葛亮一生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
计,
”
。
39
.
《孟子·鱼我所欲也》里对“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所作出的选择是“二者
不可得兼,< br>____
”;诸葛亮《诫子书》中” ,非宁静无以致远”
对名利和为人作了精辟的论述,后人常用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龚自珍《己亥
杂诗》里表现诗人呼吁 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诗句是“我劝天公重抖擞,
”
。
40
.我们由唐太宗的“以人为鉴
(镜)
,
可以知得失”,
可联想到
《 论语六则》
“择
其善者而从之,”;由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忧劳可以兴国,”,可联想到
《孟子》里含义相近的“生于忧患,
”;而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晋陶渊明独爱菊”,则可从陶诗中找到佐证“
_____
,悠然见南山”。
4 1
.
《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
然一 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有类似描写” ,”,侧显琵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