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杜甫素材整理
别妄想泡我
953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6: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秋节的作文-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
、< br>“三别”
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 参
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
1 500
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
杜甫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 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
岁学诗,
15
岁扬名,
一生不得志,
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
虽然被后世称为
“诗圣”
,
诗歌被称为
“ 诗
史”
,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
》就是写 “初唐四
杰”的: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br>”其中不
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
开元 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
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
齐赵 。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
宋,后来李杜又到 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
一次相见。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
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
竟然
向唐玄宗说 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
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
车行》
、
《丽人行》
等批评时政、
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 著名,
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
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
陷贼
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 乱爆发,
潼关失守,
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
独自去投肃宗,
中途为安史叛军俘 获,
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
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
写成
《月夜》
、
《春望》
、
《哀江头》
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 行在,
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
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 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
、
“三别”
。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
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 等
地,
到了成都,
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
蜀中军阀作 乱,
他漂流到梓州、
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 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
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杜甫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
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
他同情人民 ,
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
苦难做出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 忧民这条主线,
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
角,
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 丰富的社会内容、
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 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因而被称为
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沉郁顿挫”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
句。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 br>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br>的精神,
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
创作了不少
“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 br>的新题乐府,
如著名的“三吏”
、
“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 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
对元白的
“新乐府运动”
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 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
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 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
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 的范围。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 不难看
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代表名句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春日忆李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赠花卿》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曲江对雨》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酒中八仙歌》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 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
“体
沉郁之幽思,文丽日 月”
,
后来杜甫写更以
“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
“至 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其诗歌 风格的形成,
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
雄 心壮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
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 象选择的
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 ,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
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 嫠妇等普通百姓,还
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 指斥,
对横行霸道的愤慨,
对漂泊流离的悲伤,
对生灵涂炭的悲悯,
对物力衰 竭的惋惜,
对博施济
众的赞美”
,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 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
话》
评杜甫晚期诗句
“恣肆变化、
阳开阴 合”
又云:
“惟其意远,
举上句,
即人不能知下句”
。
吴沆 又说:
“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
五件事物 ;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
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 妙”
。
兼容并蓄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 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
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 ,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
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
“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
极豪逸之气,
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
备藻丽之态,
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
杜氏亦 不能独至于斯也。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
看出杜甫的 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
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 ,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
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 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
《诗
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 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
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 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唐
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
王安石表彰杜诗
“丑
妍巨细千万殊, 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
“老杜诗当是诗中《六
经》
,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
蒋士铨
《忠雅堂文集》
卷一
《杜诗详注 集成序》
亦称
“杜诗者,
诗中之《四子书》也。
”
炼字对仗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 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
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
另外,
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
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
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深远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
题材广泛,寄意 深远,尤其描
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
忧国忧民情怀,
杜诗有诗史 之称,这种说法最
早见于晚唐,
“杜逢禄山之难,
流雍陇蜀,
毕陈于诗,推见至隐,
殆无遗事,
故当号为诗史”
。
到宋时成定论,
但诗史 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
可以补史
证史,
所以称为诗 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
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 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