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1

余年寄山水
781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6: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写给妈妈的话-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常昊女儿)
《月

夜》


教学目标:





1
了解特殊意象“月”表达的情思。

2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掌握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景、情的融合,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用词的精妙,学习品鉴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建议:

1
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唤醒学生特定的生活体验,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结合相关的练习
掌握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出示幻灯片)

月,是古诗文中最常用的一种意象。意象



寄托的情思可分:



1
、表达愉 悦,喜欢、快乐之情。

明月松间照

皓月当空,青松如
盖,环境的 幽清明净,表达诗人内心的愉悦,借此表达向往自然美的
情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 之章



诗人泛舟于赤壁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杯劝客,吟 唱咏月之诗,快乐无比。



2
、表达冷落感伤,怀古伤今 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

醉别醒来将在何处,在 杨柳依依的岸边。那时只有凉风残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即冷心,桥虽在,时已非,
昔日扬州十里盛景已无,只有寒冷的月儿在湖心荡漾,物是人非。见< br>痛惜之情,伤今怀古之意跃然纸上。



3
、怀乡思 亲之愁。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古人也是今人表达情
感的一种手段。杜甫
《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
是诗歌中思乡的代名词。



4
、寄寓美好的祝愿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深挚
的情与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祝愿。

今天,我们所要鉴赏的一首诗歌也是用意象


”< br>来寄托情思的

——杜甫《月夜》。



二、走近诗人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襄阳人。自号少陵野老。祖父为初唐
诗人杜审言。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
33
岁遇李白,同游梁宋之地。后
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之乱时,逃难漂泊。后投严武,任检校工 部
员外郎,

世称

杜工部

。严武死后,穷困潦 倒,病痛缠身,于
770
年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 ,
身上凝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

:
博爱、
积极入世。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其诗忧国忧民,
悯时伤乱,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 会现实,故称

诗史

。在诗歌创
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 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

诗圣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李白合称

李杜



三、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 (
756
)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
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
(今陕西白水县)
的舅父处。
六月,
长安陷落,
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 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
(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 中
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
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 这首诗。

四、

赏析诗歌

1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听诗歌,初步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2
、再读诗歌,体会情怀,品味语言

首联: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
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




今夜长安月,客
中只独看


思考 :诗人为何不写

长安月

而写

鄜州月

?试作分析。

诗人本是在长安望月,
但他忧心的不仅是自己困居长安、
生 死未
卜的处境,
而且是挂念远在鄜州的妻儿,
想象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
焦心 。虚实结合,这样写来,更加感同身受,情真意切。




妻子身边有儿女在,为什么是

独看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如何理解颔联的内容?这一联中哪些词用的好?






写给妈妈的话-


写给妈妈的话-


写给妈妈的话-


写给妈妈的话-


写给妈妈的话-


写给妈妈的话-


写给妈妈的话-


写给妈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