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863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07: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心急如焚造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镇康县勐堆乡彭木山完小
杨建梅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第
29
、第
30
页的内容及练习七< br>8--10
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
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
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的,
是学生第一次 学习立体图形的体
积计算。
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
是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
更是学习容积的基础。
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
实践,用于实践的 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研究平面
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
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 飞跃。
对常见
平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
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
既为进一步探索
长方体、
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
体积的计算
方法奠定了知 识基础,
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
准备了研究的
方法。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 方体,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
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 为进
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 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
方法,
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 技巧。
大部分学
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
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
这
使得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
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
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 ,
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
使
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
发展自我,
从而感受到数学学
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学生已< br>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认识与了解,
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 是难事,
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
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
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 的数学
发现的过程
。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 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
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3
、在观察、操作 、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
发展空间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br>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计
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粉笔盒,课本,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
1.
提问:什么是体积
?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物体所 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
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
一
)
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示
1
、
请每 组同学拿出
4
个
1
立方厘米的立方体,
把它们拼在一起,
摆 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
?(
长方体
)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
立方厘米
)
你是怎样知道的
?(
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
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
成)
如果再拼上一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
?(5
立方厘米
)
谈话引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
我们也知道可
以利用数单位 体积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但在实际生活中,
有
许多物体是不可以利用数单位体积的 方法来计算的,
如:
电视机、
洗衣机等,
那怎么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 们就来研究怎样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
、拼摆长方体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
12
个棱长
1
厘米的
小正方体来拼摆出 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可以摆几种,
一边摆一边
完成报告单。
每排个数
排数
层数
小正方体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