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别妄想泡我
814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0: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运动会入场词-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刘姓)
1.
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 ”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教学

目标

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br>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
3
个生字;正确 书写会写字“昼、耘”
;正
确读写课文中“耘田”
“绩麻”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

目标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
趣,体会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
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 发其对古诗词的
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
2.
学生自愿举手朗




8

)分钟

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
诵古诗

一、
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




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境,
激情
朗诵给大家听。

导入。

3.
教师评议。








4.

出示课件
2

谈话揭题:我国宋

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他十分喜

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

写农村四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

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

一首。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十一)


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
6.
了解诗
人。

出示课件
3


范成大 (
1126

6

26
日—
1193
年< br>10

1
日)
,字致能,一字




学生读课题。
(学
生理解:
“兴”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激发学生的认知
兴趣,使学习成为他
们自身迫 切的需要,
是引导学生主动探
索、自主学习的前
提。


幼 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
这儿读第四声,在
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文中的意思是兴
致;
“杂兴”的意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
思是各种兴致;
兴四大诗人”


“四时”在这诗中
表示的是一年四
季。整个题目的意
思连起来说就是诗
人看 到一年四季不
同的田园景色而产
生了很多的感
想。



新课


2


出示课件
4
】< br>师生评议,重点

1
)学生自由读,


教学



要求读准字音,读



28
指导读准“昼、耘、供”
)分钟


3
)< br>【
出示课件
5

指导书写会写字
通诗句。


二、
“昼、耘”





②老师范写
,
学生认真观察。

指名学生读,



鼓励学生运用多
文,
解决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
①学生观察生字,
种方法识记生字、理
字词。

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1.
初读
诗歌,


交流生字的书写特
解词语,体现学生学
点。

③学生练习 书写
,
习的主体性、主动性
和自觉性,养成学生
读准生
字。

2.
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结合注释和自
己的学习经验,互
相交流对古诗中词
语的理解。

1.
学生熟读古诗。
良好的学习习惯。











词语。


三、





释,
理解

诗意。

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
自由读、同桌读、






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
小组读、开火车
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
读、比赛读。

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 大
2.
借助注释互相交
人的样子种瓜。

流:用自己的话说






























引 导学生在反复
朗读中细细品味,练
习有感情

诵读,不
(板书:昼出 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
说诗句的意思。

各当家。


出示课件
6


3.
全班交流,



四、
品读
(板书:辛勤劳动)

欣赏,


2
)想象交流:

入探究。

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

1.
天和晚上。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 br>“绩麻”还要

“昼出
干些什么农活?(插秧、收割、犁



地、积肥……)


绩麻,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




说些什么?(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



庭的重担。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

快乐的。



3
)指导朗读。
(读出对“村庄儿
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读出诗的节
奏。

(板书:赞美)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4
)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
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劳碌,

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诗

人这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


1


小 组交流:
这两句诗写




容?(农民
劳动的繁 忙
景象。


家。


























2.
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着各自的事

但让学生领悟诗句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
诗句的深层意思,体
会诗句语言的感情色
彩,体会诗人丰富的
思想和情感内涵。





A
.读出农民



情,这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

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

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再次齐读课

文,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

表现出来。


(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


出示课件
10



1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
)你们
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 (天
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
动……)
(板书:天真可爱)


3
)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



的辛苦。

B
.读出农民
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
的忙碌,表现繁忙

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
的劳动场面。

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

出示课件
12

小组交流:从
C
.读出农家
生活的和谐 。

②反复读:自由







“童孙”
“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

“童孙
么?

读、指名读、教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 染了
读、学生再读、齐

耕织,

村庄的“童孙”
,孩子们 也喜欢上了



劳动。


读。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

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

乐。


瓜。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

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

爱。


5
)指导朗读:
(板书:喜爱)

3.
了解写法。


1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
题材?(农村生活。



2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
画,抓住儿童神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
态、动作,想 象儿
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
童会说些什么。用
儿女、

自己的话描述自己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
想象到的当时的情
下深刻的印象 。



3
)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
景。


用平白、朴实、自然的语言勾画出质

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

村生活气息。

在朗读中表现 出孩
子们的自豪;读出
孩子们的快乐;读
出小孩子的调皮可
爱;读出小孩子的
聪明好学;读出作
者对他们的喜爱之
情……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

及< br>拓



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4
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
)分钟

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孩子们也深受家长勤劳品

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
五、
课堂
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 着
总结,

恬适。

展阅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


,对劳动人民的




,以及对乡村生活的(


。全诗语言平白、
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喜爱

赞美

热爱

2.
学生自由阅读。

出示课件
13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在学习完 课文之后,
补充《四时田园杂
兴》的其他诗句,鼓
励学生自读自悟,激
发学生 收集和阅读田
园诗的兴趣。


3.
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板书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辛勤劳动




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

学种瓜



1
.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①在田里锄草

②犁地






)①靠近

②并排


2
.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
1.
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桑阴
2.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
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
读准
“稚”
字音,
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会写字
“晓”

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 .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
景,体会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
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1.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


8

万里吗?

分钟


出示课件
3


一、
3.
教师评议。< br>创


杨万里(
1127

10

29

-
,字廷秀,号诚
境,
激情
1206
6

15
日)
导入


设计意图

2.







万里有关的资料。




学生自由阅读。












4.
学生交流读过








交流学生熟悉的
古诗,创设童年生活
的童趣画面,引领学
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
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
陆游、尤袤、范成大合 称南宋“中兴
四大诗人”
,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 诗
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有
《诚斋集》行世。


出示课件
4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
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
处寻。

舟过安仁

的杨万里的诗。

生自觉走入诗的意




境。为课堂营造轻
快、愉悦的学习氛
围,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情趣。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
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
使风。

4.
谈话揭题:以上两首诗都与儿童生







活有关。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

暮春农村景色 的诗歌,诗中描绘了儿
童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
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



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舟过安仁》

浅 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
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
—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 其行为中透
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
了两小童的可爱与聪明。今天我们再
来 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
古诗《稚子弄冰》

(板书:稚子弄
冰)< br>







指名学生读课
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
6.
了解写作
题 。

“稚子”在
背景。

出示课件
4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

1179
)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
上。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
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 打春牛的
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
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这儿的 意思是幼
小的孩子;
“弄”
是“玩”的意
思。整个题目的
意思连起来 说就
是幼小的孩子玩
冰。





新课


1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①学生观察生字,


教学

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30
读通诗句。

)分钟


2
)指名学生读,师生评 议,


②老师范写
,
学生认

二、
示课件
5

重点指导读准“稚”






3
)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文,
解决
2.
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
字词

1.
初读
诗歌,
读准生
字,指
导书




三、借
助注
释,理
解诗意

出示课件
6



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
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
7

:清
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
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
当做银钲。提在手 中,轻轻敲打,
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
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
忽 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
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四、




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
,


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
示书写正
确、美观
的学生习
字,
在相互交流中引< br>导学生相互借鉴。


1.
学生熟读课文:
自由读、同桌读、
小组读、开火车
读、比赛读。

2.
借助注释互相交
流:用自己的话说
说诗句的意思。

3.
全班交流,




1.
指名学生朗读全















引 导学生在反复
朗读中细细品味,鼓
励学生抓住
诗句中

应的字眼,品 味到了
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赏,
深入

1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
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
探究

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
说一说,你眼前浮

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
现了怎样的场景。

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全班同学齐读诗


2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
歌。


满了乐趣。

出示课件
8


2.
小组交流,说说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
自己的感受。


“弄冰”
,但孩子兴趣浓厚。

3.
全班交流,


②色泽上:
“金”盆“彩”丝串


“银”冰。
(板书:色泽上——金盆

运动会入场词-


运动会入场词-


运动会入场词-


运动会入场词-


运动会入场词-


运动会入场词-


运动会入场词-


运动会入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