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别妄想泡我
814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0: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运动会入场词-
1.
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 ”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教学
目标
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br>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
3
个生字;正确 书写会写字“昼、耘”
;正
确读写课文中“耘田”
“绩麻”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
目标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
趣,体会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
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 发其对古诗词的
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
2.
学生自愿举手朗
(
8
)分钟
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
诵古诗
一、
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
创
设
情
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境,
激情
朗诵给大家听。
导入。
3.
教师评议。
4.
【
出示课件
2
】
谈话揭题:我国宋
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他十分喜
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
写农村四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
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
一首。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十一)
)
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
6.
了解诗
人。
【
出示课件
3
】
范成大 (
1126
年
6
月
26
日—
1193
年< br>10
月
1
日)
,字致能,一字
学生读课题。
(学
生理解:
“兴”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激发学生的认知
兴趣,使学习成为他
们自身迫 切的需要,
是引导学生主动探
索、自主学习的前
提。
幼 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
这儿读第四声,在
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文中的意思是兴
致;
“杂兴”的意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
思是各种兴致;
兴四大诗人”
。
“四时”在这诗中
表示的是一年四
季。整个题目的意
思连起来说就是诗
人看 到一年四季不
同的田园景色而产
生了很多的感
想。
)
新课
(
2
)
【
出示课件
4
】< br>师生评议,重点
(
1
)学生自由读,
教学
。
要求读准字音,读
(
28
指导读准“昼、耘、供”
)分钟
(
3
)< br>【
出示课件
5
】
指导书写会写字
通诗句。
二、
“昼、耘”
。
初
读
课
②老师范写
,
学生认真观察。
指名学生读,
鼓励学生运用多
文,
解决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
①学生观察生字,
种方法识记生字、理
字词。
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1.
初读
诗歌,
交流生字的书写特
解词语,体现学生学
点。
③学生练习 书写
,
习的主体性、主动性
和自觉性,养成学生
读准生
字。
2.
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结合注释和自
己的学习经验,互
相交流对古诗中词
语的理解。
1.
学生熟读古诗。
良好的学习习惯。
词语。
三、
借
助
注
释,
理解
诗意。
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
自由读、同桌读、
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
小组读、开火车
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
读、比赛读。
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 大
2.
借助注释互相交
人的样子种瓜。
流:用自己的话说
引 导学生在反复
朗读中细细品味,练
习有感情
地
诵读,不
(板书:昼出 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
说诗句的意思。
各当家。
)
【
出示课件
6
】
3.
全班交流,
四、
品读
(板书:辛勤劳动)
欣赏,
深
(
2
)想象交流:
入探究。
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
1.
天和晚上。
)
赏
析
诗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 br>“绩麻”还要
句
“昼出
干些什么农活?(插秧、收割、犁
耘
田
夜
地、积肥……)
。
绩麻,
村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
庄
儿
女
说些什么?(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
各
当
庭的重担。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
快乐的。
)
(
3
)指导朗读。
(读出对“村庄儿
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读出诗的节
奏。
)
(板书:赞美)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
4
)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
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劳碌,
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诗
人这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
(
1
)
小 组交流:
这两句诗写
了
什
么
内
容?(农民
劳动的繁 忙
景象。
)
家。
”
2.
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着各自的事
但让学生领悟诗句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
诗句的深层意思,体
会诗句语言的感情色
彩,体会诗人丰富的
思想和情感内涵。
A
.读出农民
情,这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
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
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再次齐读课
文,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
表现出来。
(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
)
【
出示课件
10
】
(
1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
2
)你们
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 (天
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
动……)
(板书:天真可爱)
(
3
)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
的辛苦。
B
.读出农民
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
的忙碌,表现繁忙
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
的劳动场面。
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
4
)
【出示课件
12
】
小组交流:从
C
.读出农家
生活的和谐 。
②反复读:自由
赏
析
诗
“童孙”
“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
句
“童孙
么?
读、指名读、教师
未
解
供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 染了
读、学生再读、齐
耕织,
也
村庄的“童孙”
,孩子们 也喜欢上了
傍
桑
阴
劳动。
学
读。
种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
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
乐。
瓜。
”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
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
爱。
(
5
)指导朗读:
(板书:喜爱)
3.
了解写法。
(
1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
题材?(农村生活。
)
(
2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
画,抓住儿童神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
态、动作,想 象儿
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
童会说些什么。用
儿女、
自己的话描述自己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
想象到的当时的情
下深刻的印象 。
)
(
3
)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
景。
用平白、朴实、自然的语言勾画出质
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
村生活气息。
在朗读中表现 出孩
子们的自豪;读出
孩子们的快乐;读
出小孩子的调皮可
爱;读出小孩子的
聪明好学;读出作
者对他们的喜爱之
情……
课
堂
小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
结
及< br>拓
展
延
伸
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
4
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
)分钟
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孩子们也深受家长勤劳品
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
五、
课堂
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 着
总结,
拓
恬适。
展阅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
)
,对劳动人民的
(
)
,以及对乡村生活的(
)
。全诗语言平白、
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喜爱
赞美
热爱
2.
学生自由阅读。
【
出示课件
13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在学习完 课文之后,
补充《四时田园杂
兴》的其他诗句,鼓
励学生自读自悟,激
发学生 收集和阅读田
园诗的兴趣。
3.
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板书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辛勤劳动
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村庄儿女各当家
。
,也傍
学种瓜
。
1
.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
田
(
)①在田里锄草
②犁地
.
傍
(
)①靠近
②并排
.
2
.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
1.
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桑阴
2.
①
①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
宋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
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
读准
“稚”
字音,
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会写字
“晓”
;
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 .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
景,体会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
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1.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
(
8
)
万里吗?
分钟
【
出示课件
3
】
一、
3.
教师评议。< br>创
设
情
杨万里(
1127
年
10
月
29
日
-
,字廷秀,号诚
境,
激情
1206
年6
月
15
日)
导入
设计意图
2.
学
生
交
流
与
杨
万里有关的资料。
学生自由阅读。
4.
学生交流读过
交流学生熟悉的
古诗,创设童年生活
的童趣画面,引领学
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
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
陆游、尤袤、范成大合 称南宋“中兴
四大诗人”
,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 诗
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有
《诚斋集》行世。
【
出示课件
4
】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
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
处寻。
舟过安仁
的杨万里的诗。
生自觉走入诗的意
境。为课堂营造轻
快、愉悦的学习氛
围,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情趣。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
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
使风。
4.
谈话揭题:以上两首诗都与儿童生
活有关。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
暮春农村景色 的诗歌,诗中描绘了儿
童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
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
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舟过安仁》
浅 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
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
—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 其行为中透
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
了两小童的可爱与聪明。今天我们再
来 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
古诗《稚子弄冰》
。
(板书:稚子弄
冰)< br>
指名学生读课
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
6.
了解写作
题 。
(
“稚子”在
背景。
【
出示课件
4
】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
(
1179
)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
上。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
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 打春牛的
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
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这儿的 意思是幼
小的孩子;
“弄”
是“玩”的意
思。整个题目的
意思连起来 说就
是幼小的孩子玩
冰。
)
新课
(
1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①学生观察生字,
交
教学
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
30
读通诗句。
)分钟
(
2
)指名学生读,师生评 议,
【
出
②老师范写
,
学生认
二、
示课件
5
】
重点指导读准“稚”
。
初
读
课
(
3
)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
文,
解决
2.
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
字词
1.
初读
诗歌,
读准生
字,指
导书
写
。
三、借
助注
释,理
解诗意
【
出示课件
6
】
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
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并小结
【
出示课件
7
】
:清
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
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
当做银钲。提在手 中,轻轻敲打,
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
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
忽 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
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四、
品
读
欣
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
,
教
师巡视指导。
④
投影展
示书写正
确、美观
的学生习
字,
在相互交流中引< br>导学生相互借鉴。
1.
学生熟读课文:
自由读、同桌读、
小组读、开火车
读、比赛读。
2.
借助注释互相交
流:用自己的话说
说诗句的意思。
3.
全班交流,
1.
指名学生朗读全
引 导学生在反复
朗读中细细品味,鼓
励学生抓住
诗句中
相
应的字眼,品 味到了
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赏,
深入
(
1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
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
探究
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
说一说,你眼前浮
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
现了怎样的场景。
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全班同学齐读诗
(
2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
歌。
满了乐趣。
【
出示课件
8
】
2.
小组交流,说说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
自己的感受。
“弄冰”
,但孩子兴趣浓厚。
3.
全班交流,
②色泽上:
“金”盆“彩”丝串
“银”冰。
(板书:色泽上——金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