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券在握语文答案
玛丽莲梦兔
937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1: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的家庭-
胜券在握语文答案
【篇一:语文试卷】
xt>2017
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 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
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
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趋之若骛
荒缪绝伦百无聊赖胜券在握
b
.目不遐接
怨天由人踌躇满志醍醐灌顶
c
.云蒸霞蔚
助纣为虐推陈出新惹是生非
d
.草管人命
余音袅袅殒身不恤悠然自得
3
.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引人入胜(胜利)销声匿迹(消灭)
少不更事(懂得)
...
b.
层出不穷(尽)
若即若离(接近)
鲜为人知(少)
...
c
.锲而不舍(停止)
沸反盈天(满)
长歌当哭(当作)
...
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2
页
d.
一视同仁(同样)长治久安(太平)
感同身受(感激)
...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是灯,
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
灯光如豆,
能照亮人心,照亮
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
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
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
a.
因为
虽然
但是
而且
b.
不但
即使
但是
但
c.
不仅
不仅
而且
而
d.
或许
即使
若
而
5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贝母是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
.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自问世
40
多年来,曾经影响
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c
.在任何组 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
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 成大灾难。
d
.在曾经的高一高二的学习中,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 br>仅是第一步,因为我们还要面对高三的最后一搏。
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 易说的:
“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b
.在我国,无商不奸的说法流传已久,却错得最为离谱。
c
.
“
他本来第一次就可以上岸的
,”
直升机驾驶员厄歇 尔说,
“
可是他
把每一个人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每一个人。
”
d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
交流;只要有交 流,便有变化。
7
.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a.
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比
喻)
b.
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
黄金世界的理 想了。
(
反语
)
c.
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 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
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
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12
页
一圈黑线。(夸张)
d.
有很多次,我看到当蝉沉浸在母亲的工作之中 时,这些很不起眼
的蚋就开始干起了毁坏蝉卵的勾当。(拟人)
8
.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a
.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觉;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说明)
b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
和感情。(议论)
c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这是怎样的一个 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抒情)
d
.在冬天空旷的原野上,我听到过啄木鸟敲击树干的声音。(记叙)
9.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a.
《今生今世的证据》散文
苇岸
中国
b.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诗歌
巴尔蒙特俄国
10
.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戴望舒的《寻梦者》感 情真挚深沉,艺术精熟圆润,唱出了诗人
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 的
心路历程。诗中的
“
海水
”
、
“
天山
”
象征着贝的丰美和价值,描绘了
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
b.
《贵在一个
“
新
”
字》从主标题看应该谈创新,而文章却谈独立思
考 。这是因为作者认为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c.
《春末闲谈》中,作者以闲 谈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形象
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
“
治术
”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
胜的信心。
d
.《长江三峡》以游踪 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
看到的瑰丽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
题,
9
小题,每小 题
2
分,
共
18
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 上对应选
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到 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
可燃冰
”
?专家认为,形成
“
可燃冰
”
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的温度在
2
℃至
4
℃时,
适合
“
可燃冰
”
的形成,高于
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
0
℃时,
只需要
30
个大气压就可以 形成
“
可燃冰
”
。如果在海底,海深每
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12
页
增加
10米,压力就增大
1
个大气压。因此海深
300
米就可达到
30< br>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
“
可燃冰
”
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 br>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
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
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
“
可燃冰
”
。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
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 br>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
“
可燃冰
”
分解为甲烷和水。最有可< br>能形成
“
可燃冰
”
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如美国的阿拉斯加、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近了
20
年。另一
个是海底 大陆架斜坡。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
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 域和青藏高原的冻
土带也有储藏。二者之中,海底的
“
可燃冰
”
储量 较大。
天然
“
可燃冰
”
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岩石 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
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认为,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
严重问题。因为
“
可燃冰
”
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
——
甲烷和 二氧化碳。
甲烷是绝大多数
“
可燃冰
”
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 反应快速、
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
“
可燃冰
”
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 气中甲烷数
量的
3000
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
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
10
-
20
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
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 氧化碳更加严重。而
“
可燃冰
”
矿藏
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 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
量散失。而这种气体如果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
此外,
“
可燃冰
”
也可能 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
“
可燃
冰
”
经常作为沉积物的 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
的强度。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
“可燃冰
”
可能导致大陆
斜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 一种极
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
“
可燃冰”
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
有完美的开发方案。
“
可燃冰
”
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
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
“可燃冰
”
遇减压会迅速分解,
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 。
由此可见,
“
可燃冰
”
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 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
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
“
可燃冰
”
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
“
双刃
剑
”
,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
选自向杰《
“
可燃冰
”
将解千年能源忧?》
11.
下列对
“
可燃冰
”“
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 源
”
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和石油、天燃气等能 源相比,
“
可燃冰
”
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
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 重
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12
页
问题。
b.“
可燃冰
”
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 柄
“
双刃剑
”
,从目前情况看,
“
可
燃冰
”
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
如果开发
“
可燃冰
”
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
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
可燃冰
”
在常温压力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 的强
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12.
下列对
“
可燃冰
”
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
物质。
b.
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
在介质中生成 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
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
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
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13.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
“
可燃冰
”
成为新一代能< br>源是完全可能的。
b.
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 有
“
可燃冰
”
存在的可能。
c.
开采过程中, 必须确保
“
可燃冰
”
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
烷气体泄漏。< br>
d.“
可燃冰
”
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难以找到 开发的技术方
法。
14.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燃冰
”
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
“
双刃剑
”
,需要加以小心对 待。
(打比方)
b.
天然
“
可燃冰
”
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
易开采和运输。(作比较)
c.
由于
“
可燃冰
”
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 沉积物的强度
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定义)
d.“
可燃冰
”
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
3000
倍。(列数
字、作比较)
(二)
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12
页
【篇二:语文试卷】
txt>
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
分)
a.
嗔目蛮夷震慑峥荣岁月
b.
箕踞峥嵘扼腕头晕目眩
c.
笙萧浮藻窒息
星晖斑斓
d.
凄惋牌匾忸怩天仑之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
确的是()(
2
分)
a.
夕阳西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
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
....
b.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 主义者,终于撕去
了
“
友谊
”
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 涉了。
c.
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
,
违背国 内民意和国际
舆论
,
以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d.
看到自己战友的牺牲,悲痛之情郁结胸怀,唯有长歌当哭,借以
略表自己的哀思。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
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
产建设的前面, 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b.
观摩会上,林医生为两个中学生做了角膜切开矫正近视手术。
c.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d.
请
连长放心,尽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5.
下列
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a
.既然是汉语,就要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 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
要突出民族传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b
. 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体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
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 ,屡看不厌。
c
.说着便把陶渊明的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
翻了出来,递与
香菱。
d
.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
饲料和工业用粮。
6.
下列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一首词的词牌决定这首词的内容,题目决定词的形式。
b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郎,谥 号
“
文
”
,后人又称
“
韩吏部
”
、
“
韩文公
”
。著有《
韩昌黎集》。
c
、
“
唐宋八大家
”
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 安石、范仲
淹、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d
、六艺,即六经,指《
诗》
《书
》
《
礼》
《易
》
《春秋
》
《
孟子》
7.
语言表达要求表意明确,语意连贯,下列句子在表意时,语意 最
连贯的一项是()(
2
分)
①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 同
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②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
③真可谓,生死一
知己。
④要不然,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 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
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
⑤这样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
醉意吗!
⑥欧阳太守在人 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其实不就
是将范氏
“
忧乐
”
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
“
醉意
”
二字之上吗?
a.
②④①③⑥⑤
b.
⑥①③⑤②④
c.
②④⑥⑤①③
d.
⑥①③②⑤④
8.
以下关于《三国演义》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
2
分)
a
、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 败阵不敌。吕布拍马追赶
公孙瓒,张飞手挺丈八蛇矛来战吕布,连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 见了,持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仍战不倒吕布。刘备手持双
股剑上阵助战,吕布败走。
b
、刘备引兵来救徐州,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让于刘备,刘备坚
辞。曹操退兵后 ,陶谦又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兵小沛,
而后陶谦病重,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刘备终是 推托,陶谦
以手指心而死,后徐州军队与百姓力拥刘备,刘备乃领徐州牧。
c、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辛欲和刘备会合。走到古城时,占了
城的张飞认为关羽投降了曹操,不 让进城,要关羽在三通鼓后斩了
蔡阳以释疑。关羽在一通鼓未尽之时便斩了蔡阳。张飞又听得二位
夫人具言其事,方得大哭参拜云长。
d
、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但周瑜不做
明确表态。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
在解 其意时,误说曹操是为二乔而来,周瑜听罢大怒,但对于诸葛
亮的联合抗曹之策,仍是不肯吐露自己主战 真言。
e
、建安十三年冬,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抵江北,曹操听从了徐庶的连
环计,以为胜券在握,因此在明月皎洁之夜,在江上置酒设乐欢宴,
横槊赋诗《短歌行》,扬州刺史刘 馥听后却说此歌不吉,曹操大怒,
认为刘馥败兴,痛打刘馥。
9.
古诗文默写。(
6
分)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
难》)
②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
《无题》)
③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
④
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
欢》)
⑤我们往往用杜甫《望岳》中的
“
,
”
来表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
雄心壮志。
⑥请写出描写秋景的古诗句。
,
。
10.
口语交际。
(2
分
)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某校在学校礼
堂举行< br>“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
的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进行到一半时,
不少同学 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小华作为演讲比赛的主
持人,他对大家说:
“_______ ___________
。
”
小
1
华说完后,
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不超过
60
个字)。
11.
综合性
学习
(6
分
)
为了 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
班级开展了
“
中学生饮食 与健康
”
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
1
)
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综合这两则材料
提供的信息,说出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必要性。(
2
分)
【材
料一】
调查显示,
95%
的学生喜欢吃膨 化食品,
88%
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
欢吃
“
洋快餐
”
,
43.6
%的学生每月都吃
“
洋快餐
”
,
73 .6%
的学生选择
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 ,腌
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
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 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这
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
响健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
)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
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
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2
分)
五谷杂粮壮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 、荞麦、黑豆、
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
含有许多保健 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
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 物质和食物纤
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被民间尊为< br>“
蔬菜圣品
”
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
“
良药
”
。
(
3
)
请结合第
1
、
2
两题中的材料谈谈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认识。
(
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与探究
(共
40
分)
(一)古诗词赏析(
4
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12.
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
是
。(
2
分)
13.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a.
这首曲的题目叫
“
秋 思
”
,
“
秋思
”
的意思是
“
秋天的思考< br>”
。
b
.
“
枯
藤
”
句中的
“
枯藤
”
、
“
老树
”
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 以萧条、寂寞、
悲凉的感觉。
c.“
小桥
”
一句读来令人 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
了
“
断肠人
”
的愁绪。
d.“
断肠人
”
句中的
“
断肠人
”
是一位“
离人
”
,
“
天
涯
”
即
“< br>极远的地方
”
。
(二)文言文阅读。(
11
分)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
“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 ),遵(
1
)
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
2
效先王之游?
”
“
善哉!君之问也!
”
晏子再拜,曰
:
“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
2
),
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
3
)耕 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
不给者谓之豫(
4
)
。夏(朝)谚 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
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5
)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
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
6
),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
流连之游,荒 亡之行
。
”
公曰
:
“
善
。
”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 吏依数出粟,已
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
1
)遵:循
(
2
)巡狩:视察
(
3
)省:考察
(
4
)豫:
指帝王秋天出游。
(
5
)度:法度、准则
(
6
)荒:与下句的< br>“
亡
”
都
指沉迷逸乐。
1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遵海而南
南:南面
b.
从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
“
返
”
,返回
..
c.
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
d.
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
供养。
..
15.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
分)
a.
诸侯之贫民者三百钟
吾与徐公孰美
.天子为述职
小大
之.狱
b.
已与..
c.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欲报之于陛下也
d.
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
....
1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2
)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17.
概括
(三)新年话惜时
(
1
)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 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
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
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
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
2
)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
70
余岁计,除
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
去少半。苏东坡说 的
“
睡眠去其半
”
,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
有的。七扣八扣, 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
间的效益当可培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 大牢,但
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
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 间显示出一
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
时候, 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
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 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
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
3
)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
94
岁的罗素①还可以著书,
92
岁的萧伯纳< br>还在编戏,
83
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
80
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
《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
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 能够寿至耄耋②之年,即使能,是否
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 br>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
空。
(
4
)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
地利用时间是 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
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 ,健康不那么
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
皆无的人,可以 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
……
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
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 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
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
义。
(
5
)岁月流淌,年齿③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 还没有做
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毛泽
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 的诗句:
“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br>
18.
本文阐述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19.
第(
2
)段作者说的
“
七扣八扣
”
,所
“
扣< br>”
的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2
分)
20.
阅读第(
2
)(
3
)段,说
出作者分别是从哪两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
4< br>分)
第(
2
)段: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
。
第(
3
)段: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1.“
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
”
是第(
4
)段的一个结论,
结合第(
4
)段说出这个结论得出的过 程。(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记叙文阅读(
14
分)
泉(作者: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 击折断了。家
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
什么也不能做 ,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
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 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
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
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
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 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
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 br>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
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 在严寒里大呼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