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温柔似野鬼°
650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1: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写植物的作文-
浙江省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答案】
B
【解析】
A
项,
“两鬓斑白”的 “鬓”应读
b
ì
n
。
C
项,
“废驰”应为“废弛”
。
D
项,
“惩罚”的“惩”应读
ch
é
n
g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2.
【答案】
C
【解析】项,
“关于”是介词,引进关涉的对象。 这里“绘本创作者”是引进对象的关系者,应用“对于”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答案】
A
【解析 】甲处“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是对“什么是插画”的完整解释,故冒号应改为句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4.
【答案】
D
【 解析】
A
项中途易辙,首句的主语是“出版社”
,第二句的主语是“图书营销”
,可将“出版社”移至“除
了将”之后。
B
项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或“仰 赖”
。
C
项结构混乱,
“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的不是
“观众”
,而是“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
,故应在“受到”前加上“该节目”
。
【考点】辨析病句的能力。
5.
【答案】①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温度过高或过低
③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
【解析】①处横线前说植物的生长与三种作用有关,横 线后说“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因此,所填写
的内容必须将横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即 回答这三种作用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故可以填写“这三种作用
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处横线前说 到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横线后又说“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
的酶活性发生变化,
只 有适宜的温度才能……”
,
这样就知道需要填写句子的主语应为
“温度”
,< br>综合文意,
此处可填写“温度过高或过低”
。③处横线后的“即”说明其引导的内容是对 横线前内容的具体阐述,那么
就可得出此处应填写“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6.
【答案】
(1
)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
)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 阅读
1
/
7
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解析】 这部分文字有两段,第一段说的是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2017
年我国成年国 民各
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都有所上升;第二段说的是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 长点。
第(
1
)题属于压缩语段题,注意仔细分析,不能遗漏要点,将两段文字的主要 内容进行总结即可。第(
2
)
题要求写一段评述性文字,新闻评论应先表明观点,然后 对其进行辩证分析。既要肯定优点,也不能忽略
缺点,这样才能彰显当代青年的成熟思想,也才是正确的 答题思路。评述这则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既
要正面肯定当前阅读呈现的新变化和其背后科技的力量, 也不能忽视有声阅读的弱点,即这种阅读会带来
阅读浅表化问题。此外,还要注意题目对于字数的要求。
【考点】压缩语段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7.
【答案】
D
【解析】
A< br>项“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于文无据,材料三中提到“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
进行 情感交流”
,但并未说明是否天生就能进行这种交流。
B
项“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 ”过于绝对,根
据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可知这只是一种 推测;
“随时都会因自然危
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理解错误,被激发的是“生物恐惧感”,不同于“生物恐惧症”
。
C
项“我们的遗
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 应能力。
”同样过于绝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8.
【答案】
A
【解析】
A
项;
“有一半喜欢在 自然里骑车”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
有程度“最”的限制 ;且“热爱生命”于文无据。
【考点】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9.
【答案】
(
1
)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 ②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
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
2
)① 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
,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②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
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了概括的对象是重视自 然教育的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由材料一可以看出,孩
子们多参与一些在自然界里的活动;会增强对 自然的好感,但是如果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则会做出
妨害生物的事情,所以有必要进行完整的自然 教育。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自然教育受众群体非常单一,主
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两个方面,这说明需要对 其他人群进行自然教育,让人们树立生态的世界观。由材料
三可知,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 br>。由材料四可知,人类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重视自然
教育;可以引导人们热爱自然,正 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2
/
7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0.
【答案】①用词夸饰,辞彩绚 丽。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
“真个”等加强
语气,用“你看”< br>“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文中画横线部分写出 了作者观灯时的兴奋之情。而题干要求分析这部分文字的语
言特点,那么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作答。 灯“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
“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
,作者虽说这形容不夸张,但实际上,这样来描写灯,写灯的光彩,已经
用词夸饰,辞彩绚丽了。画横线 部分写灯,先总说,继而近看,再远望,这样极尽铺陈之能事,有些语句
还用了排比句式,语意表达透彻 。此外,
“果有”
“真个”
“真是”等词起着强调作用,
“你看”
“ 不信的话”
“你抬头”则表达了作者急于分享的兴奋之情。
【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11.
【答案】①连用
10
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②前文渲
染的是 “闹”
,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
,形成强烈反差。③前文铺陈的是“繁”
,此 处聚焦于“一”
,
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解析】连用10
个“一”具有的艺术效果,应结合语境来回答。内容上,这是作者观完街灯“兴尽欲归”
之时于长街拐角处所见,而这个场景甚至进入到作者的梦中,所以这是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
现实场景,
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结构上,
前文写街灯时,
写得非常热闹,< br>灯也非常繁杂,
这里连用
10
个
“一”
,
凸显“静” 和“简”
,形成了强烈反差,且与前文少年时的梦相照应,又引出下文的“梦”
。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12.
【答案】分析作品结构,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的能力。
①先写街的繁 荣做铺垫,
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
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 后写观灯盛况,
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解析】文章在具 体描写“街”之前,先作设问“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盛灯,也
因了那看灯的,也 因了那挂灯的街”
。可以说文章的写作中心是灯,写街是为了引出看灯的人,写人则是为
了突出 灯;所以最后写观灯盛况才是高潮,这样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也易于激起
读者的 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的能力。
13.
【答案】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 br>富裕,精神焕发。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必须根据全文来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那么可从“新奇 ”
和“庆幸”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根据文中“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 那
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等信息可知,作者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根据“我晓得,这盛况 ,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