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全国II卷) 答案
巡山小妖精
928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1: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敬爱近义词-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II
卷)
语文答案
【答案】
1. B
2. D
3. D
【解析】
【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 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
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 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
“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
体式风格都 有正面评价”
曲解文意,
原文第二段说
“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
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
。故选
B
。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
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 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
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 、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
“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 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故选
D
。
【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 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
信息要点;第二步, 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要扣住题干要点结合原文
逐项判断。
A
项,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
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
,
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
B项,
“在七言律
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列举一系列 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
“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 用,开创变
化”
。
C
项,
“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 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
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 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
肯定。故选
D
。
【点睛】解答论述 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
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 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
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 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
文保持一致。
【答案】
4. D
5. C
6.
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 迹”之一;②港珠澳大桥证
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 桥,体现了我国科
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
【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 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
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 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
题。
D
项,
“实现数据融合”与文意不符, 原文说“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
。故选
D
。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
分析和 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
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
关于手法 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
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
C
项,
“世
界 最长的海底隧道”表述不当,应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故选
C
。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
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题干要求概括“中国桥梁已经成 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的原因,
这句话是材料二的最后一句,所以界定答题区间为材料二,对材 料二进行分层概括即可。材料二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为一个层次,主要引述外国媒体对中国桥梁的高 度评价;第二、三句为
第二个层次,列举一系列“世界之最”主要为了证明我国桥梁技术领先世界;第三 句话为第三个
层次,通过列举数字,证明我国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桥梁建设中的体现。这些都是自 武汉
长江大桥建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的突破。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 类文本主观题时,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
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 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 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
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
【答案】
7. B
8.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
姿等,表明他是一个 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
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 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
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
①故事切入自然,
“我”不太喜欢 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
切入故事,
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
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
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 。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
【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 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
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 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
断正误。
B
项,
“因为他出身高贵、
性情高傲、
孤芳自赏”
强加因果,
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
性格无关, 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故选
B
。
【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 力。题干的核心词有两个:
“以老舞蹈师形
象为例”
“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
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 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
子比较多,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 条带折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
绒毛,宽沿的怪诞的灰礼貌”
“长的很瘦 ,几乎是皮包骨头”
属于外貌描写,
“把他那木偶似的
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损坏了”
属于细节刻画,都表现了老舞蹈师
的守旧和衰老;
“他意外打了个哆嗦”
“出人意料的相拥着哭起来”是细节刻画,
“先 生,它是舞
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是语言描写,表 现
了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对老人的侧面烘托主要集中在对花园的描写上,
“这 是
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静”
“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 已
被铲平”
,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烘托了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所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 。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 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
用一般从环境的渲 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
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 发展中的作用”
,指向性特别明显,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
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 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本文开篇
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 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
,到公园散步“是我
最喜爱的享受”
,如此美好 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
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 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
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
“ 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
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 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
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 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
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 可。
【点睛】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步骤
:
第一步
,
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
,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和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答案】
10. B
11. B
12. C
13. 1
)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
2
)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
【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 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
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 、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
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 ,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适遇公叔座病重,魏
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
“您的病 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
“我的中庶
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 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
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句 中“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
“有”的
宾语是
“奇才”
,
不能断开。
排除
A
项。
“愿举国而听之”
意思是
“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
,
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
D
项。
“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分析可知,
B项断句正确。故选
B
。
【
11
题详解】
< br>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
文化常识一般包 括官职、
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B
项解说错
误,
“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故选
B
。
【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 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
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 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
定。
C
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 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
贾。
”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故选
C
。
【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 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
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 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 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
1
)苟,如果;法,
效法;固,陈规;循 ,遵守。
“可以(之)强国”
“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
2
)期年,满
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点睛】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 。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
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 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
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
“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
?
”公叔座说:
“我的中庶子公
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 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
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 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
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 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
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
“ 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
?
我的国
君高兴得很啊。
”
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
国君大为高兴。
”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 ,
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
“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 不
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
;
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
”秦孝公说:
“好。
”
“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 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
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 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
”秦孝公
说:
“好。
”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 法的命令。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
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 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
“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
人触犯法令。
”准备依 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
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 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
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 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
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 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
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 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
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 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
国以求和解。
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
迁都到大梁。
魏惠王说:
“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
”
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 、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
【答案】
14. D
15.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 br>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
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
使整首诗歌 有委婉从容之致。